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三国时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甲午(初六),魏国皇帝曹芳正在先帝曹睿的陵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跟着他一起。


结果,他们突然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司马懿政变了!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太傅司马懿趁他们出城的时候,在洛阳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并且让太尉蒋济出兵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阻止曹爽进城。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与此同时,司马懿还给皇帝曹芳发了个奏章。


司马懿在奏章里“义正辞严”地历数曹爽的种种罪行,说曹爽操持禁军兵权,对朝廷的安全构成了威胁;说曹爽在朝中重要职位安插的都是自己亲信,任人唯亲;说曹爽平时总是挑拨宫中皇帝和太后的关系云云,干涉魏国内政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他让皇帝立刻免去曹爽三兄弟(曹爽、曹羲、曹训)的兵权官职,退出中枢圈。


曹爽拿到奏章后,没有呈给皇帝,惶惶不安,不知所措。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司马懿现在控制了洛阳,我一家老小捏在他手里,我是干脆投了呢?还是领自己的兵相抗?


司马懿这奏章里,似乎并没把话说死呀,司马懿要他交出兵权,免去官职,但还让他以侯爵之尊归家。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同时“恩威并施”,威胁曹爽不得“稽留”天子车驾,胆敢“挟天子”,军法从事!


也就是明摆着告诉曹爽:投降抓紧,过时不候。投降罢兵丢官,但可“止损”,不仅性命无虞而且还可保留侯爵荣华;逾期不投,那脑袋不保!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1


司马懿,大家都很熟悉了。


曹爽名气就小很多,曹爽是前任大将军、大司马曹真的长子。


曹真并非血缘上的曹氏亲族。他本姓秦,他爹在曹操麾下做事不慎遇害,曹操就把秦真收为养子,改姓为曹。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没错,就是著名鬼畜片段“骂死王朗”中的“都督”


曹真一心为国效力,《三国演义》里让曹真被诸葛亮一封信气死了,但历史上在对抗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曹真的功劳不比司马懿小。


所以,曹真、曹爽父子不仅是曹氏宗亲,而且手握大权,曹丕死时,曹真是托孤重臣之一。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但曹爽本事不如他爹,偏偏还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能有今日不是凭借“曹氏宗亲”的身份,而是自己牛逼,哪怕是皇帝曹芳,他也不甚尊重,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司马懿虽然在魏国功劳很大,但不是魏国宗亲,兵权还是掌握在曹爽手里。


以新人之姿,把司马懿这样的垂垂老朽摁死,那是迟早的事,从当时时局而言,曹爽那也是牛逼到火星的人物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结果没想到司马懿老奸巨猾,趁着曹爽一时大意把家底都带到城外的机会,突然发难控制了洛阳,试图夺权!


一朝生变,曹爽是措手不及。


但即使到了这一步,曹爽手里其实还有牌可打。


第一,是他的曹氏宗亲身份,曹家,夏侯家都会支持他,司马懿毕竟是个外人。


第二,天子曹芳也是向着曹爽的,而且天子现在就在曹爽这里,他有法理正当性。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果然,即使是洛阳城里,也有人支持曹爽,素有“智囊”之号的桓范,冒死从洛阳城里逃了出来,赶到高平陵给曹爽支了一招:


带着天子去故都许昌,以皇帝之名调集四方兵力,讨伐司马懿!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这是一条万无一失的计策。


要知道,司马懿此时虽然成功发动了政变,但能控制的兵力不过是都城几千禁军而已,而且禁军现在情况不明,只是因为皇帝出城了,城内皇后最大,他们听郭皇后的号令。


一旦天子发令说司马懿是谋反,那司马懿立马就没有法理正当性了,就指挥不动谁。


而曹爽兄弟在洛阳城南有兵,许昌向来是曹魏粮仓,桓范自己是带着大司农印出来找曹爽的,兵马粮草不成问题。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只要曹爽带着天子去许昌,这局就不知道怎么输。


得知桓范出城时,司马懿也着实慌了一下子:完蛋,智囊赶过去了。


一旁的蒋济却说:太傅不用担心,桓范确实是智谋之士,但是曹爽跟他其实并没有那么亲近,内心是疏远他的,所谓“驽马恋栈豆”,劣马总是只贪恋自个儿马槽里那点食,桓范出的主意他肯定不会听。


情况的发展果然让蒋济给料中了。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桓范提议去许昌之后,曹爽舍不得自己在洛阳的妻儿财物,非常犹豫。


曹爽翻来覆去地看司马懿的奏书,那里面的意思明白在说不会加害曹爽,自己只是要兵权而已。


曹爽有点意动。


桓范一看急了:明摆着就这是唯一一条活路,你们这书都读哪里去了?你们这样的高位复求贫贱可能吗?随便个什么人,手里有人质还要指着这人质翻盘求活呢;你手里可是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制人而不制于人,政治斗争里哪有把自己的生死放在敌人的怜悯上的?


正赶上这时候,司马懿又派人来劝降了。


而且来的还不是一个两个,是好几个。


一是曹魏老臣陈群之子,尚书陈泰;一是与曹魏宗亲夏侯玄交好的侍中许允。又传来曹魏四朝元老,太尉蒋济的书信。又让曹爽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来见曹爽。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他们给曹爽传达的信息都是一样:


司马懿只是要你放弃兵权和官职,绝不是要你的命,太傅他都指着洛水发誓了!咱投了吧!


这一套三连把曹爽整懵圈了。


他再寻思寻思,诸葛亮那样的人物,都拿司马懿没什么办法,最后被活活耗死,自己就算起兵反抗,又能何为?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想了一晚,到半夜,曹爽投刀于地,跟随驾官员说:我觉得太傅的意思,不过是让我们兄弟听他的而已,就算不能当官了,我也不失作富家翁。


于是曹爽向皇帝奏请:陛下请下诏免我之官。


曹爽兄弟主动发起了投降……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桓范气得仰天长叹:曹子丹啊曹子丹,像你这么牛逼的人物,怎么生了这么三个犊子?这下我也要跟着你们一块被灭族了!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2


曹爽主动投降后,司马懿让他们兄弟回家,然后随即派了800人把曹爽府第团团围住监视其行动。


曹爽派出求粮的人都音信全无,于是曹爽试探性地给司马懿发信求粮,很快粮食就送来了。


曹爽一看,哎呀太傅对我真好,还有热汤饼吃呢!这下没事了,看来人家真没打算害咱。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结果没出四天,司马懿就给曹爽一党安排了个谋反的罪名。


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张当以及桓范,全部被杀,夷灭三族,连这几家已经嫁出去的女性成员都没有放过……


司马懿这种人发的誓,你也信?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对司马懿投降被杀全家的前车之鉴是早就有的。


盘踞辽东的公孙渊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公孙氏政权虽然就在曹魏的势力范围边缘,但还时常保留一点自己的独立性,有时跟曹魏亲得像一家人,有时又“叛离”曹魏,与之相争。到公孙渊这代,对曹魏更加不逊。


当年耗死了诸葛亮后,司马懿就挥师转向东,征讨公孙渊。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公孙渊一开始还凭借天时地利,跟司马懿大军有来有回。司马懿表面打得不急不慢,主动示弱,就是要麻痹公孙渊,让他安心守城,别提前逃了。


等到天气好转,司马懿果断进兵围城,公孙渊被逼无奈,想要投降,于是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出城请降。


结果人家司马懿将两人直接处死。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去谈,许诺把自己儿子当人质。


可司马懿冷笑道:公孙渊不亲自出来投降,那你就是不想投降,顽抗到底咯?


这明摆着就是告诉公孙渊,我司马懿根本不接受投降,要的就是你死。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公孙渊只得强行突围,遭到击杀。


襄平城告破,司马懿进行了残酷的屠城,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公孙政权公卿以下文官武将两千余人皆伏诛。


曹爽本来也是防着司马懿的,但司马懿不仅显得很谦卑,病装得还像。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在朝中,司马懿成功把自己塑造为了一个大忠臣:我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朝廷的安全,要为朝廷免掉曹爽这样“危险分子”的威胁。


所以连曹魏四朝元老蒋济这样的人物,也被“指洛水为誓”给糊弄了,他去劝降曹爽,是真心只想解除曹爽的权力,并不想害死曹爽。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在司马懿灭了曹爽三族之后,蒋济后悔不已,自觉失信于曹爽,郁郁而终。


琢磨琢磨,要是司马懿城府没那么深,不等曹爽投降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要灭你三族,或者在曹爽决定之前就派兵直接进攻高平陵,那曹爽再菜也得跟你拼命是不是?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3


曹爽到这也就去领盒饭了,但故事还没有完。


高平陵之变里,曹爽顶多是傻,大家吐吐槽也就算了,真正让人看不起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几天不到就背信弃义,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不是所有政治斗争,得胜者都会杀投降者全家。哪怕是曹家篡了刘家的天下,也没有杀掉汉天子。大家都是权贵阶层,要面子的嘛,这杀来杀去的头一开可就不好停了。


曹爽轻信司马懿被杀,固然惹人笑话。但是司马懿坏了投降输一半的规矩之后,影响非常恶劣。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司马家虽然明明是凭借自己的霸权大开杀戒,但总归还是要打着一张封建礼教的幌子的。


这个封建礼教,实际上就是话语权,就是帝国可以名正言顺干坏事的资本。


以前我司马家去打别人,那提前都要做好舆论工作,我说你是违反礼教就是违反礼教,哪怕要造曹爽的反也是提前拿出一份罪状先念了再说。


你要是反抗,那就是有悖礼教,不民主不自由,被杀了活该,还有很多人跟着叫好。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但司马懿自己把自己这个牌坊给拆了,用行动告诉全天下自己哪怕指着洛水发的誓也跟放屁一样。


那以后谁还敢信他?


跟曹爽一样的曹魏宗亲们,马上明白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镇守关陇的夏侯霸、夏侯玄叔侄,因身处高位,自然首当其冲。夏侯霸为了避祸直接投降了蜀汉。


夏侯玄则接受了失掉兵权的明升暗降,回都城任大鸿胪,自此被司马氏抑制,郁郁不得志。


曹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夏侯玄的老朋友,也就是之前劝降曹爽的许允前来“贺喜”:压制你的司马懿已死,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夏侯玄却说:拉倒吧,司马懿尚且能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他这俩儿子,没了这层关系,我是肯定要完了。


果不其然,3年后中书令李丰密谋杀司马师一案败露,夏侯玄被牵连诛杀,同案各家按照司马氏的标配处理——夷灭三族。


地方上反对司马氏的动作更大。


因为司马氏掌权和曹家掌权有个巨大的不同——曹家是让曹氏夏侯氏自己的宗亲镇守前线,冲在第一线,比如说冲得很靠前在定军山被黄忠斩了的夏侯渊。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但司马家自己人控制的地方往往是大兵站、武库、粮仓,而边防前线基本上看不到司马氏宗亲的身影。


可谓送死你去,收利我来。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这样搞,前线有些“外人”怎么跟司马家一条心?


尤其是抗东吴前线的淮南,主将连续三次起兵反司马氏,史称“淮南三叛”。


但有一说一,司马氏这霸权的实力的确不是盖的,三次平叛轻松加愉快,自此再没人能造次。


三叛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叛的王凌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新三国”的王凌,“连环计”除董卓的王允之侄


在这次“叛乱”中,王凌的反叛未发就被司马懿知道了,率军讨伐。


王淩自知不敌,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承诺赦免他的罪,于是他就投降了,司马懿纳降。


在被押解回京的路上,王凌才反过味来:曹爽案例在前,我投降能活得了!?于是在途中服毒自杀。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话说万一人家司马懿这次是真话呢?


真话个屁!随后王淩、令狐愚等人的三族就被司马氏套餐一套带走,曹彪也被赐死。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地方上也掀不起浪花了,但是还有曹魏的皇帝。


在怎么对待前朝的皇帝这里,司马家又坏了一个规矩。


司马氏新立的曹髦,能力不好说,但志气还是有的。


司马昭掌权时期飞扬跋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流传千古。


曹髦受尽了欺负,知道被篡权那是早晚的事。但曹髦很有血性,宁死不当亡国之君。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于是,曹髦亲自拔剑登辇,率领自己宫中的护卫冲了出去,要和司马家拼个鱼死网破。司马氏亲信贾充(贾南风她爹)率兵与皇帝对峙。


在曹髦率众拼杀占据上风之时,贾充对太子舍人成济说:“司马公养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于是成济冲上前去,当街把皇帝杀了。


臣子当街杀皇帝,司马氏又一次开创了新玩法。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这事以前也有臣子欺负皇帝的,但都只能偷偷摸摸欺负,毕竟为人臣杀皇帝是不忠。


司马家这又是开了一个先河。


皇帝被杀了以后,群情激奋,司马昭问陈泰如何平定人心,陈泰说:杀贾充。他下的令。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那司马昭当然是舍不得的,不仅没杀,还升官了,只是杀了成济,等于是默许了自己的亲信当街杀皇帝。


曹髦的血,就此给司马家上了一道诅咒。


权力的游戏是一场持久战,司马家短期占了便宜,但透支的是整个司马家的长远信誉,自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司马懿临终时特别嘱咐:不准子孙去祭拜自己的陵墓。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西晋王朝不敢相信外人,因为自己家就是篡权的外人上的位。于是西晋王朝大搞分封,左一个王,右一个侯,都是他司马氏自己人。


然而,西晋的江山正是被“自家人”给败送掉了。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智商有问题,皇后贾南风意欲专权,引司马氏宗族王室入朝,撺掇楚王司马玮,干掉了同为外戚的杨峻;然后又使司马玮杀掉汝南王司马亮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贾后把司马氏传统艺能学得那叫一个通透,引司马玮帮自己除掉政敌后,反诬他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

前面自家人杀外人也就罢了,这自己家也开始互杀,那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你杀得我杀不得?


从此,司马氏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极其凶残的内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实际上一共有15个王参加混战,死了14个……


那都是司马懿自己起的好头啊,用亲身经历告诉自家后人,权力斗争就要不择手段,输了就杀全家,刺激得很。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内乱后,西晋王朝内耗严重,一蹶不振,外敌崛起,“五胡乱华”。


匈奴刘氏攻破洛阳后,俘虏晋怀帝,然后下狠手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后来又直接毒死了晋怀帝;后又俘杀晋愍帝,灭亡西晋。


司马家这些皇帝也是一个个都跟遭报应了一样,要么是先天痴呆,要么就横死,少有善终的。


当街杀魏帝一时爽,这会儿全还到自己身上来了。


背信弃义的事情你做得,那别人也做得,而且理直气壮,你当初怎么对曹家人,后面你司马家失势的时候别人就怎么对你,毫无道德负担。


正如很多人吐槽的那样,三分归晋,终于结束了三国数十年的混乱纷争,但却开启了数百年的混乱纷争局面。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晋朝李密的《陈情表》,是中学要求全文背诵的古文,里面有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这就奇怪了,封建王朝历来讲究“忠孝”二字,怎么你司马家就只有“孝”一个字了呢?“忠”呢?


因为司马家根本没脸提这个忠字。


从司马懿开始,对自己充满污点的发迹史,往往是讳莫如深,久而久之,连自家子孙也不知详情。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司马睿之子,东晋第二任皇帝晋明帝司马绍,曾问东晋“开国元勋”王导:我晋朝是如何得的天下?


王导就把司马懿怎么夺权、司马昭怎么弑杀高贵乡公曹髦等一系列的事,跟晋明帝陈述了一番。


结果这个司马氏后裔听自己先辈的所作所为听得脸红,“以面覆床”,叹曰:要真是你说的这样,我晋朝怎么可能国祚长远?!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中国历代官修“正史”,即二十四史,除“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外,基本是由宰相监修,纪传之末往往有个“史臣曰”之类的历史人物评价。


但唯独唐代修的《晋书》,唐太宗李世民实在憋不住,亲自给其中四篇做“制曰”评论(唯皇帝可称“制”,唯一例外是掌权至称帝前的武则天),其中两篇就是司马懿和司马炎的本纪。


在司马懿的《宣帝纪》中,李世民就提到:“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前面一句,说的就是晋明帝听完自己家史羞愧不已的事。


这后一句,是“五胡乱华”中的石勒给司马家的评价,他说刘邦我服,我要是穿越回去他那时候,我就老老实实给他当臣子;


刘秀我也挺服,牛人,我要穿越回去的话,可以跟他争一争;


至于司马懿父子?那就算了吧,“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手段肮脏,也配称英雄吗?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什么不能向司马懿投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魏国   公孙   都城   许昌   司马   奏章   太傅   宗亲   洛阳   西晋   兵权   亲信   天子   夏侯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