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特教让聋哑孩子开口叫“妈妈”

方海霞,女,1976年生,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黄陂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务处副主任。先后荣获省“巾帼建功”风采先进个人、第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市师德建设先进教师、市“双创”劳动竞赛优秀示范岗岗长、区教学能手、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美丽故事

第一次喊出“妈妈”

15岁的聋哑女孩李文秀,7年前进入黄陂区特殊教育学校后,一直是方海霞在教她语文,方海霞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一岁的学生。

7年前,李文秀的妈妈第一次送她到校时,方海霞就发觉这个小女孩虽然自卑,但很聪明。方海霞便把母女二人叫到办公室,指着李文秀的妈妈,教李文秀用手语表达“妈妈”,李文秀很快就学会了这个手语。

为了教会李文秀发音,方海霞用尽了办法。她先是找来许多实物,一遍遍对照着教李文秀手语。熟悉手语后,方海霞开始教李文秀发音,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四”开始,方海霞一边发音,一边让李文秀注意自己的口型,还让李文秀对着自己的口型、摸着自己的喉头、鼻翼感知震动频率、练习发音。

两个多月下来,当李文秀第一次开口说话,对着方海霞发出“妈妈,您好,谢谢”这几个音时,方海霞高兴得差点流泪,“再多的付出也值了。”

2012年端午节,黄陂区电视台邀请孩子们去参观,李文秀自信地坐在主播席上,有板有眼地播报“新闻”。电视台的领导对她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以后我们就请你来当手语主持人。”

借晚报说一声“谢谢”

对女儿的变化,李文秀的妈妈很高兴,“那一次她放假回家,见到我叫了一声妈妈,我足足抱了她2分多钟,真是太感谢方老师了,没有她,我女儿可能一辈子都说不出话来。”

李文秀家条件不好,妈妈在汉口打工,还要另外照顾两个孩子,一般情况下很少有时间送李文秀去学校。为了表示感谢,她专门陪着李文秀到了一趟特殊学校,想当面向方海霞道谢。“我们家里穷,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我只想当面说声谢谢。”但是她的愿望落空了,她到校时,方海霞因为外出学习,两人没碰到面,这让她很遗憾。而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她一直没见方海霞。“这一声谢谢拖了这多年,正好这次借晚报向方老师说声谢谢,没有她就没有文秀的现在。”

最想和女儿多说说话

方海霞的女儿今年14岁,正在上初三。女儿3岁时她就调到特殊学校教书,到现在11年了,她说,欠女儿的太多。虽然每上10天课有4天休息时间,但这4天很难和女儿的假期重合,更多时候女儿周末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

方海霞说,女儿上初中后,中午不回家吃饭,在她休息的几天里,总是早早给女儿做好饭,提前守在学校门口。“其实我可以晚点到女儿学校的,但是我觉得站在学校门口好像站在女儿身边一样,心里觉得很温馨。”女儿放学后,方海霞选择和女儿步行回家,“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女儿说说话。”

方海霞的女儿渐渐长大了,也懂事了,她说:“我以前总是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妈妈喜欢别人的孩子,对我却不关心,现在我能明白妈妈的苦衷,知道妈妈的学生需要更多关爱,而且妈妈也爱我。”

聋哑孩子陈满珍、梁洁等有美术特长,在方海霞的指导下,她们获得全国残疾学生书画、美工比赛二等奖,如今从事着电脑绘图设计的工作。在方海霞的梦想中,要让聋哑孩子顺利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甚至能自信地与正常人一样从事有技术含量,受人尊重的职业。

方海霞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帮助聋哑孩子学会发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文秀   汉口   妈妈   孩子   特教   口型   特殊教育   手语   发音   女儿   老师   教师   美丽   时间   学校   更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