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凉山,别名凉山州,隶属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高原,横断山脉中部,面积6.01万平方公里,人口521万人左右,GDP生产总值1481亿人民币,下辖地区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凉山北起大渡河,南到金沙江,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路。凉山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上,矿产资源丰富,中国的“聚宝盆”,被誉为“中国乌拉尔”。

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凉山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有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且断裂带纵横交错。其气候条件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降雨丰沛, 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年均气温16℃~17℃;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三大水系,还有邛海、泸沽湖等23个内陆淡水湖泊,均为长江水系。既然凉山地区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为什么近两年凉山一直发生火灾呢?而且时间差不多,去年的凉山木里森林大火,31位灭火英雄牺牲,今年3月30号凉山西昌又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名救火英雄牺牲,什么原因呢?

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笔者分析了一下,一般火灾的发生无非有两个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一是、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又分为:气候环境、所处位置、地形条件、植被情况、降水分布时间不均等因素引起。

第一、气候环境因素

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不分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但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一般时间为11月份至次年4月份;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一般时间为5月至10月份。凉山州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而三、四月份是凉山的冬半年干季,正是由干季向雨季过度阶段,更容易突发森林火灾。

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第二、植被因素

四川凉山植被覆盖率为49.1%,远远高于我国平均植被水平23%一倍还要多,而且凉山周围森林树木种类主要为:“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其植被分布多样,类型丰富。比如,油松、云南松、高山松、木棉、红椿、小桐子、余甘子等含有丰富的油脂,非常容易燃烧。凉山地区植被覆盖率如此之高,山多林密,以原始森林分布为主,长年累月地面上堆积厚厚的一层枯枝败叶,为森林火灾提供了可燃物自然条件。

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第三、地理位置因素

凉山处于四川盆地边缘,横断山脉中部,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的,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焚风,又被称为“火焰山”的风,就是可以让外物燃烧的风,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火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可造成气候干旱和森林火灾,这绝对不是迷信。此时四川盆地还受到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加大了凉山周围的风力,突然发生火灾,火借风势,迅速蔓延,而且森林火灾燃烧方向突变,火势突然增大,不好扑救,极其容易造成救火人员伤亡。此外,凉山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峰2803米,地形较高,再加上近些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干打雷不下雨天气增多,雷击火现象增多,无疑为火源管理增大了难度。

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二是人为因素

目前凉山地区处于冬季干旱期,降水较少,大风天气多,树木干燥,正值森林防火期,森林火险居高不下的时候。而且近期火灾频发,虽有极端天气事件,但绝大多数还是人为原因引发,包括:清明节祭祀烧纸,农事焚烧秸秆等用火,风大引起的电线短路,经济活动和森林旅游日益频繁,游客行人增多,外野宿营意外引发火灾,行人烟头,小孩玩火,农村做饭用火引发的火灾等等意外情况,为控制预防着火点增加了很大难度,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凉山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火灾

在这里,我们要向灭火英雄致敬,预防火灾,人人有责。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大渡河   金沙江   焚风   山脉   高山   季风气候   植被   盆地   山地   地形   火灾   气候   因素   森林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