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寻找古籍守护人#大唐贞观时期,物阜民丰、四海升平,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五年(631年)的一次朝堂上,谏官学士魏征、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人奉太宗李世民之命编写的《群书治要》编撰完成,魏征上呈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大悦。《群书治要》分经、史、子三大类,收录唐代以前典籍六十六种,时间跨度从五帝到晋朝三千多年。魏徵等编撰者用了数年的功夫,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编辑成书。共计五十卷,收录典籍六十六种,约五十余万言。内容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做为唐朝政治参考的类书。是探索历代兴亡得失,以史为鉴的重要典籍。正如魏征在《群书治要》序中所言:“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唐太宗读后,谈到了对这部典籍的感受:“ 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然而《群书治要》也是命运多舛,我们今天能看到它也是万幸。虽然此书在唐朝君臣之间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唐朝的雕板印刷不发达,此书只在宫廷和王府中传抄,民间并无刊载,据南宋初年《中兴馆阁书目》,此书在南宋秘府所存已残缺不全,大约至宋末元初已彻底亡佚。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不幸中的万幸,唐朝时的日本遣唐使抄录一分,带到日本,呈给日本天皇。被日本皇室和大臣奉为圭臬,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典籍。直到今天,日本宫内厅还保存着“金泽文库”中的《群书治要》手抄本,为镰仓时代日本僧人手抄。后来,此书归德川家康,他在得到这个本子后,曾于日本元和二年(1616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因为数量稀少,流传不广。此时,《群书治要》已缺失卷四、卷十三和卷二十,残存四十七卷。

日本天明元年(1781年),尾张藩主家的大纳言宗睦感慨于《群书治要》这样一部好书,未能得以流传实在可惜。他借到“金泽文库”中的手抄本重新校刊,利用六年时间活字排版印刷《群书治要》,之后馈赠给诸藩主和亲臣,这就是今天流行的“天明本”《群书治要》。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日本宽正八年(1796年),尾张藩主家得知《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以久,五部移送长崎海关掌管近藤重藏,托其转达中国。近藤氏以一部存长崎圣堂,一部赠诹仿社,三部赠唐商馆,由中国商人携回,《群书治要》重回中国。最初由日本进入中国的《群书治要》仅三部,真是难能可贵。

清嘉庆七年(1802年),鲍廷博编撰《知不足斋丛书》,其在《孝经郑注序》中提到了《群书治要》:“此书久佚,仅见日本天明刻本”,由此可知,天明本《群书治要》当时已经在中国藏书家之间流传。

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四部从刊》以天明本为底本影印出版《群书治要》,然而由于印数稀少,一直没有流传开来。

1996年,我国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得到一套日本天明本《群书治要》,交给了陕西黄河文化研究会,邀请了几十位专家进行考证、校证、分篇今译,定名为《群书治要考译》。2011年6月,《群书治要》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群书治要》出版后,几年时间对该书的研究书目就达数百种,唐朝以后千年的今天,《群书治要》焕发了生机。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群书治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按照经、史、子编辑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群书治要》虽然成书于一千多年前,但是集古圣先贤大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千年积累的结晶。“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历久弥新,中华古圣先贤的智慧,依然能够解决现在许多的社会问题。

以下为我收藏的《群书治要》中的目录部分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唐朝版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的坎坷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孝经   金泽   长崎   唐朝   贞观   古圣先贤   活字   类书   手抄本   成书   典籍   日本   中华   此书   中国   坎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