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翻开《西南联大哲学课》这本书,扉页是折叠起来两页大小书写着由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与教育家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现如今那块镌刻着碑文的纪念碑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东北侧的绿树环合之中。碑文叙道,数百名师生分批南行,多数师生步行三千里,部分师生乘车船,有的更绕道香港,由港经越南,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1938年初夏抵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这一段历史,今日读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西南联大培养了那么多优秀人才才不枉费当初的辗转千回、舟车劳顿与费尽艰辛。

《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碑文的下一页是当时由张清常谱曲、罗庸与冯友兰作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满江红》乐谱的老照片。校歌歌词简洁文雅,叹颠沛流离,艰难困苦,望玉汝于成,壮志不死,盼抗战之必胜,盼未来之期望,集中反映了联大精神。“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激励着国难之下的一代学子。西南联大毕业证书、铁皮屋顶的教室、老师们的影像等老照片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场景,虽条件简陋,却让人心驰神往。

《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西南联大哲学课》这本书所要呈现的是中国哲学史,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从冯友兰先生对子学时代的纵论与梳理,到汤用彤先生对汉魏两晋时期佛教传入与玄学融合的研究,再到贺麟先生对宋明理学的重要论述,再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与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今日我们依旧可以读一读他的文章,走进冯友兰先生的课堂去领略中国哲学的魅力。编者在收录选取文章时不拘泥于课堂讲义,也会细心挑选先生在某一方面卓有成就的研究著作,但都是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过的课程。

《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例如《泛论子学时代》节选部分选自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第二章中的内容,讲述了子学时代起源于孔子,在他以前,没有系统的哲学思想;从春秋到汉初为中国历史上思想大解放时代,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促进了子学时代哲学的繁荣;汉代董仲舒主张行,子学时代就此终结,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现象从此结束;汉代中期,政治、经济制度等新制度逐渐稳定,古代大过渡时期因此终结。听闻《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虽然今日读起来并没有很白话,但依旧收获颇丰。

《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当时的中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但依旧有那么一群莘莘学子即使历经长途奔波,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即使祖国面临内忧外患,但西南联大仍旧在这个时候开设了哲学这门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的精神让我无比感动。

《西南联大哲学课》:身处黑暗,脚踩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联大   董仲舒   满江红   环合   壮志   哲学   校歌   哲学史   碑文   光明   汉代   哲学家   中国   师生   黑暗   今日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