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最近,电影《长津湖》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了2个亿,第二日突破6个亿,其宏大的战斗场面、表演出色的演员、细节到位的道具和置景,做到了国产战争电影又一个高峰。不过,很多人对里面出现的志愿军密集冲锋镜头感到很不满,并认为导演太菜了,历史上真实的战斗中,我军进攻应该是三、四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前进的。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电影《长津湖》里的密集冲锋画面

其实,无论“三三制”,还是“密集冲锋”,都是一种战术。俗话说“兵无常势”,在战争中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在有必胜把握的前提下发动集团冲锋,更加有利于提早结束战斗,此所谓“兵贵神速”。在电影《大决战》里,就有很多集团冲锋的画面,要知道,《大决战》可是经典电影,有3名开国将军担任了军事顾问。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电影《大决战》里的密集冲锋画面

所谓的“密集冲锋”、“集团冲锋”,在军事上叫做“窄正面突击”,最早使用者是二战中的德军。具体的做法就是在选定的突破口集中大量兵力,尤其是火器要对防御方形成绝对火力优势,德军甚至拿坦克排成密集阵型,形成冲击箭头,但是后期双方反坦克工事体系完善之后,坦克当箭头基本也冲不动了。比如在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的黑豹坦克第一天就因此报销得差不多了。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当然,德国坦克后来也冲不动了

而苏军在后期反攻中,也学会了这一战术并且依照自己部队的特点加以改进。和德军坦克部队冲击不同,苏军后期执行突破任务的几乎全是步兵部队,甚至出现了整连整营全配冲锋枪的冲锋部队,步兵撕开口子后,坦克部队再沿突破口鱼贯而入。苏军这么打一个特点就是在突破口方向集中大量火炮,为撕口子的步兵压制对方纵深火炮和两翼的火力点,避免冲击的步兵遭遇交叉火力射击。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这样的冲锋纯粹是胡扯了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必须先把这样的火力点敲干净

而我军的集团冲锋与德军、苏军比,突破口方向正面选得最窄,因为咱们“钢少气多”。虽然无法像苏军那样超量堆火炮,但在突破口两翼实行佯攻吸引正面火力,也能起到防止在选定突破口方向对方形成交叉火力,避免我方人员被大量杀伤。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大决战电影中的密集冲锋画面

而纪律性强的部队甚至可以贴到选定突破口极近距离,大大压缩冲击行程,虽然没法像苏军那样整建制配置冲锋枪,但也尽量做到轻武器前重后轻,集中到突破口方向使用,配合大量手榴弹也足够在火力上压垮对方了。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我们也是尽量集中火力

而在长津湖战役中,三野第9兵团最擅长的,就是集团冲锋了。当时使用“三三制”战术的,是四野部队,因此在电影中出现志愿军集团冲锋,其实是符合历史史实的。具体来说,在歼灭“北极熊团”的时候,第9兵团第27军,就采用过集团冲锋。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被我军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

当然,咱们也有集团冲锋失败的例子,关键点就在于能否成功压制对方纵深火炮和两翼的火力点。当双方火力密度相差太大,甚至存在武器代差的时候,就不能进行集团冲锋了,而在现代优势空军、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面前,也不可能再重演集团冲锋的画面了。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在武器代差面前,就不要硬冲了

当然,在电影中,有时候集团冲锋密度明显夸张了,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表现的需要,电影毕竟不是战争教学片,需要考虑画面的冲击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当夸张,也不是不行。

《长津湖》又现密集冲锋的镜头,置“三三制”不顾,是导演太菜?

这就胡扯了,韩国人不理解,所以他们老打败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密集   火力点   两翼   火炮   步兵   德军   我军   突破口   火力   坦克   部队   导演   画面   镜头   方向   集团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