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理工男和文科生之间的百年猫狗之战

理科生对于文科生的鄙视是一个有些久远的话题了,考虑到中国古代理工科并不是一门显学,所以就先说说外国吧。一早的西方世界在哲学这样一门今天文科里最具代表性的学科里,却很好地把一些自然科学包括在了里面,比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那时候虽然也有一些互相的鄙夷,但多半还是群体内的矛盾,只算是一些小插曲。

而到了近代以来,诸多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怀抱里纷纷脱胎独立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逐渐成型,理工科和文科逐渐有了一些少林武当南北相望的意思,于是自然的,人们各种复杂的心理作用之下,文理之间的鄙夷逐渐实现了文艺复兴。

说一说理工男和文科生之间的百年猫狗之战

这些互相之间的鄙夷,发展到今天可谓是条目繁多了,我并不打算一一列举,因为我并没有火上浇油的意思,而仅是希望能从两者最具代表性的两门学科的一些特性上试图找出一些争执鄙夷发生的端倪。这两门学科是什么呢?不错,你可能猜到了,正是物理学和哲学。

我之所以挑出来这两门学科,除了他们历史上本有渊源和在文理之中极具代表性以外,更是因为之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一些看起来有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而正是由于这件事又恰好把文理之间的鄙夷更加重了几分。是什么事呢?不错,你可能又猜对了,正是燕京大学的教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证伪相对论的那件事。

于是我在当时那件事情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时候,那时事件新闻下面的各种评论里,一条一条有冷嘲热讽,有大声疾呼,还有假装思考,总之光怪陆离花样繁多。但是在那许多的评论里我却极难找到一条可以切中要害的。

说一说理工男和文科生之间的百年猫狗之战

我将那些评论大概得分为几类,有纯粹的情绪宣泄,这一类最多,且多属于推崇理工学科的人,似乎此刻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宣泄的机会。有基于直觉的站队,这类也不在少数,因为是基于直觉,所以发表的言论本身比较难以统一。当然还有一类,数量极少,是属于坚定地站在可以用哲学证伪相对论的这一边。到了我自己我想了想大概以上三类都不属于,也并没有发现有谁和我有同样的意见,所以暂且把自己归于一类。

那么接下来我就说说我自己这一类,首先我直接的表态,用哲学去证伪相对论肯定是让人觉得很可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的理由却并不准备从直觉里去找,因为我试图好好地进一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先不管上面那些是是非非,我们就单纯的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如果一个人真的热爱着哲学并切实的思考过,就会发现,什么是哲学这一个问题几乎就将要成为哲学的全部。当然如果要循着人类的知识年谱翻上去,肯定能找出成千上万的哲学著作和哲学大家以及他们的名言,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以为哲学是藏在那些厚厚的书里和哲学家们睿智的名言里的,哲学的全部只在一个问题里,什么是哲学!

只要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关于哲学里的一切就将之如公理和定理以及推论一般的自然的铺展开来。只要回答了什么事哲学的问题,哲学上的一切发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就像是开了闸的水终将流入大海。

所以哲学实际是一门无需预先证明而直接给出终极结论的学科。所以哲学里讨论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最高假定推而广之的内容,并且哲学里用到的证明几乎都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简单的讨论完哲学,我们沿着思考哲学的脉络,再看看物理学。物理学这门学科是否需要在正式研究它之前必须完成什么是物理学这个课题么?当然不用,物理学家们从来没有这种闲工夫去思考这么无聊的问题,他们总是忙于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做着各种各样的物理实验,而这些实验所验证的正是他们通过一些基本的假定所预先构想出的一些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们对于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产出的一个看起来像是物理定律的东西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怀疑,因为他们坚信一点,举例子和循环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他们最认同科学实验里那些无懈可击的严密验证,最认同严谨的数学证明。

所以到了这里我们大概就能明白一些理工科和文科之间的鄙夷缘由了吧,因为这两者本来相信的体系就不是同一套。一个更多使用直觉进行归纳总结,一个只认同各种实验来求证各种假定理论,所以怎么可能不产生分歧呢,那么似乎那些互相之间的鄙夷也是水到渠成了。

但是说到这里,似乎理工男们会觉得这一切简直是废话,我们早就知道了。文科生们也觉得自己受到了贬低和侮辱。似乎这时看起来,以上的一切分析是完全的无用了,既没有解决争端,也没有说些新鲜的内容。但是真的如此么?

说一说理工男和文科生之间的百年猫狗之战

不见得吧,如果在鄙夷之外,我们去考察一下其他的场景呢。比如不知道互相掐架的文理科生们有没留意过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如何学习1+1=2这种简单的算术题目的。我想只要有人观察过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在最初是如何学习数学的,大概就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了。

小朋友们做数学的算术题目时,即便是个位数的加减,也要数自己的手指的,倘若数字多了,大约还要加上自己的脚趾。在这样一个滑稽而又可爱的场景下,我们能明白什么呢?这里还可以说一下关于1+1=2的另外一件事,历史上曾经有位数学家用了大概相当于汉语词典那么厚的一本书的一半来证明了1+1=2。我们想一下是否能够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1+1=2的时候先学习那半本汉语词典厚度的证明过程,当然不行....。

1+1=2这道题,大体来说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就是那半本汉语词典厚度的证明,一种就是使用数手指这种最简单的直觉归纳方法。前者便是理工科的伟大胜利,后者则闪烁着哲学的人性光辉,厚重的证明和小朋友们笨拙的数手指,都是我们这个孤独的人类群体求知路上震撼人心的瞬间,只有方法的不同,但绝没有高下之分。

那么在这样的情景下,文理科的鄙夷是否可以暂时停止握手言和呢,那些数着手指脚趾的小朋友们,说不定其中就有一位未来的大科学家呢,之如曾经的科学诞生于哲学一般,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在我乐观地认为此时互相之间的鄙夷,可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又想回头再去拾取一些零碎的片段,稍作一些评论。只是因为,我虽然是一个文科生,但是却又喜欢看各种物理学和数学的科普视频,而借助如今的弹幕技术让我更多的看到了人性中无关文理的浅薄和愚昧。

在科普视频的弹幕里,总是不乏一些自以为自然科学已经占领了人间真理制高点的人,这些人不断地使用各种刺眼词汇和句子想着办法羞辱人文科学,在这些人看来似乎自然科学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并且因着他对自然科学的站队,他便和自然科学融为了一体,于是他可以沉浸在胜利里并且可以理直气壮的去羞辱任何人了,诸如。这样的浅薄和愚昧,实在是有些无可救药,因为,这种行为只是显示出了这些人既不懂人文科学更不懂自然科学。

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既可以雄临高山之颠扶青云而一览天下,也可以于大海之滨回味生也有涯知而无涯地飘渺,万物的波澜壮阔和生命本身的奇妙,总是可以让拥有好奇心的人们在思考时收获知识和感动。而我想人类的探索路上,从一粒看不见的微尘到亚欧大陆雄壮的喜马拉雅山脉,从我们的太阳系到900亿光年的宇宙,倘若我们还有敌人,那么首先一定是傲慢和愚昧了!

愿,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归纳法   演绎法   理工科   相对论   文理   理工   假定   物理学   愚昧   代表性   自然科学   直觉   学科   手指   哲学   数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