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辅佐幼君:一代名臣霍光为何惨遭灭门之祸

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靠着兄长抗击匈奴有功,十几岁就入宫当了官,之后更是节节高升,成为汉武帝的亲信。在经过“巫蛊之祸”后,汉武帝迟迟没有立太子,最后决定选择赵婕妤之子刘弗陵。但是当时刘弗陵还很小,不足以独当一面,汉武帝必须选出托孤大臣,他认为群臣中“唯光任大重 , 可属社稷”。于是霍光在武帝病榻前接受任命,辅佐幼帝。汉昭帝继位时才八岁,朝中大小事务都由霍光决断。此时的西汉在武帝连年征战的情况下,早就没有当初那么强盛了,霍光大胆的改变武帝的策略,实行“轻徭薄赋 , 与民休息 ”的政策。几年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太平。汉昭帝早逝后,霍光又扶刘贺为帝,后来又以刘贺荒淫无道为由废帝,改立卫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在霍光的辅佐下,刘氏江山蒸蒸日上,安稳如初。霍光也因此与周公、伊尹并名,成为后世臣子的典范。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功勋满满的肱股之臣,在死后三年就遭到灭门之祸,这其中缘由让人不得不深究。


恪尽职守,辅佐幼君:一代名臣霍光为何惨遭灭门之祸

霍光影视剧形象


一、拒绝还政

《汉书 · 霍光传》:“诸事皆先白光 ,然后奏御天子 ”

霍光自受命辅国以来,独揽朝政长达二十余年。汉昭帝自幼聪颖,博闻强记,武帝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最终选他当了储君。在霍光被桑弘羊等人陷害时,年幼的汉昭帝仅根据奏折就推断出这是阴谋,由此可见,汉昭帝绝非愚钝之人。在昭帝戳穿桑弘羊等人的的伎俩时,霍光就应该顺水推舟,还政于天子。但是,他没有,而是继续把控朝政,一直到汉昭帝二十七岁去世都没能亲政。

汉宣帝在民间长大,但也饱读诗书,《霍光传》中称赞宣帝“躬行节俭 , 慈仁爱人 ”,而且宣帝继位时已经十九岁了。当时,御史弹劾霍光为臣擅废立君之罪,霍光想先还政平息众怒。只是,当时宣帝刚登基,朝中势单力薄,内侍基本都是霍光的心腹,所以他决定谦让不受。于是朝中大小事务还是先给霍光过目,再上呈天子。

霍光身为臣子,却长期独断朝政,甚至擅自废立君主,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简直是大罪。有周公之威,却无周公之德,结局可想而知。


恪尽职守,辅佐幼君:一代名臣霍光为何惨遭灭门之祸


二、结党营私

《汉书 · 霍光传》:“党亲连体 , 根据朝廷”

在霍光当政的几年里,他的势力遍布朝廷内外。他最擅长的就是广结姻亲,通过不断发展,他的女婿排成一串,而且都占据重要职位。度辽将军 、未央卫尉 、 平陵侯范明友,中郎将任胜、, 长乐官卫尉邓广汉等等,都是霍光的女婿。他的儿子,兄弟,侄子,孙子,但凡沾亲带故的,都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不光朝廷里都是霍光的亲属,就连内宫也都与他有关。昭帝皇后是外孙 女 , 宣帝皇后是小女儿。这样一来,朝廷里里外外全都是霍家的人,皇帝怎么能放心?

而且霍光此人,对权势有着很大的执念,不允许别人和他平分秋色,只能让他一家独大。在铲除桑弘羊、上官安等政敌后,霍光更是肆无忌惮。史乐成无才无能又无功绩但对霍光言听计从 , 就得 以位至九卿 、封侯 。 杨敞生性懦弱 , 对霍光所做之事缄默不言,也能一步 步升迁 为垂相 、封 侯。任人以亲不以贤,霍光这样做,在皇帝眼中和乱臣贼子有何区别?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将这种现象描述为:“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 , 切齿侧目 , 待时而发”,这句话也揭示了霍家最后结局的原因。


恪尽职守,辅佐幼君:一代名臣霍光为何惨遭灭门之祸

刘弗陵影视剧形象


三、治家不严

《汉书 · 霍光传》:“主弱臣强,专制擅权,今其子孙用事,昆弟益骄 ,恐危宗庙”

霍光最初被汉武帝赏识就是因为为人谨慎有分寸,但可惜他得势后,没有将这种品质保留下来。后期霍光大权在握时,肆意妄为,不仅重用酷吏,滥杀无辜,还纵容家人,甚至不惜欺君罔上包庇犯人。如此枉顾国法之人又怎么能真的治好天下!

冯子都 、王子方都是霍光的家奴,但官员见了他们都要礼让三分。《汉乐府》中有一首民歌讲的就是冯子都强抢民女的故事。对于家奴做的这些事霍光肯定是有所耳闻的,但是他却放任不管。

直接导致霍光被灭族的应该就是他包庇犯人毒杀皇后。汉昭帝去世后,霍光迎立宣帝。之后他想让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宣帝,成为皇后,以此控制内宫,但是宣帝已经有了结发妻子。本来此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是霍光的妻子却不甘心,于是她收买了太医淳于衍,让他在许皇后分娩时,趁机毒死皇后。为了给淳于衍壮胆,她还说:“大将军统领天下,谁敢乱说,就算出事了也会护你周全的。”由此可见,霍氏对霍光喜欢给自己人撑腰的性格十分了解。事实上霍光也的确这样做了。

有人见许皇后死的蹊跷,就状告医者。淳于衍被下狱。霍氏见此事瞒不住了,就把实情告诉了霍光。霍光先是吃惊,想揭发妻子,但是又不忍心,在考虑许久后,他还是在狱官的奏折上写下“衍勿论”三字。于是淳于衍无罪释放,霍光的小女儿也如愿当上了皇后。后来为了自己的利益,霍光又唆使人毒杀太子,只是没有得逞罢了。


恪尽职守,辅佐幼君:一代名臣霍光为何惨遭灭门之祸

霍光影视剧形象


结论:霍光一身贪恋权势,甚至死之前还请求宣帝加封他的兄弟为侯。虽然他很多时候专断独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但他确实有治世之才,在少主年幼的情况下,权利集中在他手里也不失为一件坏事,最起码前期他“与民休息”的政策的确给了西汉王朝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更何况,霍光并没有取代刘氏的意图。汉昭帝应该也洞察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桑弘羊等人诬陷霍光时,他选择支持霍光。只是,在以皇权为大的封建社会,霍光的所作所为无异于自掘坟墓。

参考文献:《汉书 · 霍光传》

《汉书 · 昭 帝纪 》

《资治通鉴 · 汉纪 · 世宗孝武帝下之下 》

《乐府诗集 · 羽 林郎 》

《汉书 · 外戚传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帝皇   幼君   灭门之祸   恪尽职守   家奴   奏折   臣子   朝政   汉书   汉武帝   资治通鉴   西汉   朝廷   天子   太子   皇后   影视剧   淳于   霍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