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被忽略的北大校长 却自称是北大“公狗”

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民国时期无疑是一个特殊时期。动荡年代,各种人才,各式的风流人物尽出。有拨弄历史风云的大人物,也有不分党派、兢兢业业为国家,为民族默默付出的知识分子。

对北大校史素有研究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在历史学家笔下,蔡元培在北大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

1988年北大90周年校庆,曾出版过一本《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希望“以此来纪念北京大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但其中并未收入蒋梦麟。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此书重新修订出版,加入了一些有关蒋梦麟的文章。不过,有研究者仍在抱怨:“北大百年校庆,居然很少见到蒋梦麟的名字。”

蒋梦麟:被忽略的北大校长 却自称是北大“公狗”

对此,陈平原也表示遗憾:“很可惜,在大量有关北大的出版物上,蒋校长的地位相当尴尬……北大组织撰写的校史中,称蒋梦麟为‘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

蔡元培曾坦诚:“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余;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是五年有半。”蔡校长在职不在校期间,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经常是蒋梦麟。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

1930年12月,蒋梦麟在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正式出任北大校长,此后直到抗战胜利。15年间,他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要知道这1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于是他就成了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在此期间,针对北大“大度包容,思想自由”这两种著名“精神特点”所产生的“纪律松弛,群治松弛”两个缺点,他致力于“整顿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

这一新思路,使得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也有稳步上升,实为一大奇迹。蒋梦麟自己说:“从民国19年到民国26年的7年内,我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一度曾是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旋涡的北大,已经逐渐变为学术中心了。”陈平原则感叹:“几年前,偶然得到多份30年代老北大的课程表及教学规划,比照一番,顿时令我后辈汗颜不已。”

然而,这位北大历史具有很大贡献的校长,在49年那个面临抉择的时期,选择去了台湾。到台湾后,在某次北大周年纪念时,傅斯年在演讲中称:“孟邻(蒋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子民(蔡元培)先生,但办事能力却比蔡先生高明。”蒋梦麟听后笑言:“这话对极了,先生乃是北大的功臣,我不过是北大的‘功狗’罢了。”

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位“功狗”执政北大,是如此办事的:上任之初,他即叮嘱文、法、理三学院的院长:“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放手做去,向全国挑选教授与研究的人才。”愿意承担辞退旧人这种得罪人的事,正应了蒋梦麟的自我评价,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学务实的办事精神。胡适曾赞扬蒋梦麟是一位“有魄力,有担当”的校长。

北大经费困难时,蒋校长一力担当,鼓励众人:“至少也要维持北大的生命,决不让他中断。”北大召开教职员全体大会,讨论若国民政府不兑现拨款,则关门了事。蒋校长则沉痛发言:“如果主张关门,自无用说;若大家仍要维持,我虽则能力已尽,但是为着本校的维持,我仍旧愿负这责任,虽生死以之可也。”

1959年,蒋梦麟因在台湾提出节育人口的主张,遭“立法委员”及舆论的围剿,甚至有“杀蒋梦麟以谢国人”的口号。这位前北大校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我现在要积极地提倡节育运动,我已要求‘政府’不要干涉我。如果一旦因我提倡节育而闯下乱子,我宁愿‘政府’来杀我的头,那样在太多的人口中至少可以减少我一个!”

这就是蒋梦麟,北大校史的“功狗”!

说句题外话:在蒋梦麟提出节育人口主张的同年,在海峡对岸的大陆,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也是在一片批判声浪中发表《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呼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此文有一篇“附带声明”,其言词锵锵,与蒋梦麟豪气不输:“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胡适   大度包容   北大   校长   北京大学   校史   旧人   台湾   松弛   鬼子   民国   关门   校庆   纪律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