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猷:物理学界的“孔子”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得知自己获奖后,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给这个人,他们都认为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

两位获奖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尽管吴大猷在国际上声名卓著,而在国内却多少显得有些落寞。

当年,李政道在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话通知以后写道:“大猷师尊鉴:科技界通知,杨振宁与我合得195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现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时您的教导,假如在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荣。”

杨振宁同样是在接到电话之后致信吴大猷“大猷师:值此十分兴奋,也是该深深自我反省的时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情意,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

吴大猷的传记作者丘宏义评价说:“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丘宏义把吴大猷比作述而不作的孔子,孔子的言论由弟子记录而成《论语》,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吴大猷在这一点上和孔子一样,通过他的学生们影响了中国的物理界。”

吴大猷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引入中国的人。杨振宁评价说:“吴教授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自30年代中开始在北大教物理学,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要知道当时中国学量子力学的绝无仅有的,所以吴教授在北平、后来在昆明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后来中国物理学界发生着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吴大猷的学生还包括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物朱光亚、黄昆,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父亲、台湾中研院院士朱汝谨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西南联大时是吴大猷的研究生。1994年,吴大猷通过杨振宁赠给他一本书,在书的扉页上吴大猷亲笔写下一段话:“此乃1941年秋季在昆明西南联大所授古典动力学课的讲学笔记……该课中约有二十人,有研究生黄昆,四年级学生杨振宁、张授廉、李阴远、黄授书等人,对着这样一群学生将古典物理学中最完美的一部,是最愉快的一大事也。”

2000年,吴大猷辞世,人们评价他说:“吴大猷的逝去,似乎象征一个全方位的知识分子时代的幽微。在追怀吴大猷之时,更寄望这一脉中国文人的香火不绝、后继有人。”

吴大猷:物理学界的“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孔子   北平   诺贝尔奖   述而不作   诺贝尔   物理   量子力学   联大   昆明   学界   物理学   得主   院士   中国   评价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