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马斯克喜欢的那种,你知道他为啥这么钟情么?

在马斯克炒热脑机接口这个话题之前,人类对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已经存在了几十年。197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Jacques Vidal,是第一个提出脑机接口概念的人。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依然是这个领域的主流。为什么呢?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也就是大家经常能看到的“电线帽子”。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风险小,可逆。有了这一点,就能招募到很多真人作为实验对象。与非侵入式相比较,侵入式脑机接口用动物方式做实验就非常的吃力不讨好了。

即便如此,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仍旧有许多无法回避的弊端。最重要的一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单输出通道。虽然它测量的是大脑整体活动的结果,但无论大脑做出如何复杂的行为,它都只能输出一个信号。但我们的大脑具有多任务型,人可以同时做很多项事情,比如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遇到这种场景就会完蛋了。二,大脑的多样性。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大脑活动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大脑的个性化发育有关,不同的人处理相同的问题,大脑的工作状态并不一样。根据一个人的大脑训练出来的数据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几个问题,几乎堵死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商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也同时指向了一个结论,即,侵入式脑机接口才是未来。

但是,为何发展了几十年,一直到马斯克成立Neuralink这个公司,侵入式脑机接口才如此火热的进入投资圈 和大众视野呢?这要感谢一个人:Charles Lieber 教授。

2015年 Lieber教授在《自然.纳米科技》发表了一篇论文,发现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新材料给侵入式脑机结口扫平了道路。

这是一种导电聚合物的网状线,结构足够肉软接近大脑组织。同时足够纤细能跟细胞良好兼容,免疫反应低。最重要的是,这种网状线具有流动性,可以通过真空直接注入。大大减小了手术的复杂度,它兼具纳米电极和半导体的性质,也给扩大电极阵列提供了基础。2015年6月8日这篇论文正式发表。2016年7月,特斯拉就注册成立了Neuralink公司。马斯克眼光之毒辣,不服不行。

这个新材料的应用给脑机接口行业带来了两个直接升级:一,探测大脑电活动的电极数量从百上升到了千这个级别,电极的尺寸开始接近神经元的尺寸了。二,由于这种材料的性能极其优异,马斯克得以开发出了全自动的电极植入机器人。马斯克想把它作为脑机接口的标准平台,走规模化路线,把它推广出去,这也符合马斯克一直以来的市场战略。

脑机接口今天为何这么热,你也就明白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特斯拉   洛杉矶   接口   炒热   神经元   复杂度   电极   网状   新材料   钟情   纳米   大脑   尺寸   道路   教授   方式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