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亏钱的人,多半是这一点没做好

很多人对投资的理解有误会。他们以为,掌握的投资方法足够多,就能在市场上游刃有余,就能赚到钱。


完全不是这样。方法是无穷的,就像从上海到北京,我们可以列出1万条路、10万条路、100万条路。


能让投资不断成功的,是掌握全方位的知识。知识与方法是有区别的,有很多在人们看来甚至可能是无用的,但你怎么能确定哪天它就不会发挥作用呢?


投资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稳定的心性,善良的人性。缺一不可!


不要觉得很虚,我不需要用虚头巴脑的东西忽悠谁。举个例子:3月5日的时候,我在学员课堂上提醒大家铜业股已经调整到位了。到今天开盘前,大约能赚10%。

总是亏钱的人,多半是这一点没做好


但是也有人没赚的,并且是亏了割肉的。问题就在于心性。


什么是心性?一是耐心,二是对事物认知观点的稳定性。很多人是这样的:行情大涨的时候,他的观点就极其乐观;当同样的行情下跌的时候,原来的极端乐观又立马变成了极端悲观。


行情每天都变,但世界变化有这么快吗?仅仅十天半个月之后,大宗商品原油的涨价逻辑就全然消失了?就要转变为全面跌价了?这就是认知观点的不稳定。


不要总是自责“就差一点点”、“要是没卖就好了”、“要是全仓买入就好了”。这种自责毫无意义,应该尽快摆脱此类习惯。


你的观点为什么总是缺乏稳定性?为什么心性不稳定?核心就是没有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大宗商品,如果理解了涨价逻辑的经济学原理,如果理解了股价变化与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那还会朝秦暮楚吗?


所以与其总是自责,不如努力补齐知识的短板。


再来说“善良”。有的人认为,只要够狠、够坏,就很容易赚到钱。我们不能否认有因此而成功的,最典型的就是黑帮。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因此成功的,而是会走向反面。


这与投资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自觉灵活地进行换位思考,这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深入骨髓。而在投资上,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不会处处换位思考,又如何才能准确洞察对手的思路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股价一路大涨,然后有一天没涨没跌,但是成交量远远高于以前任何一天。这是主力在洗盘吗?好多人就是这么理解的。因为这么理解对他自己最为有利,潜意识就是“后面还要接着大涨”。


实际上呢?这是典型的出货手法,后面一天也许还会更高,但已经是强弩之末,一切都是迷魂大法。


如果你养成“不总是站在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思考问题,结论就不会是这样。真正好学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坏。而不善良的人,通常都不会是好学之人。


比如有个网友,关注了我3年多了。曾经出言不逊,极其无理,并且从来没有在文末留言中提出过学习上的问题。我的公众号上经常会提示一些投资上的趋势性机会,但他因为不懂,所以阴阳怪气地希望我直接告诉他买哪只股票。


后来因为没有如愿,又开始冷嘲热讽,进行言语攻击。


不累吗?有意思吗?这样的人其实还不少。虽然大家都互不相识,但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里获得改变人生境遇的知识。


我只要一说这些,有些人就觉得我是抱怨。嘿,也许大家的视角真的是不同吧。举例子,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不少人报名参加学习班都是被我拒绝掉的,全网除了我之外,应该不会有第二个人这么做吧?


很多人希望知道原因,我从来不会说,说了就不灵了,有些人会投机取巧。讲到底,我的原则就是不收肯定学不会的人,没必要浪费学费;不收不善良的人。从和大家的交流中,是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内心的。


过去有过很多案例,比如很多同学共同见证的一位网友,从偶然成功后的自大狂妄,到1个月后亏得骂骂咧咧彻底离开市场。当初他加入了一个抓涨停板的群,我怎么劝都劝不住,好多同学也留言劝他了,没用。


结局就是,恶心酿恶果,一切都是必然的。


还是有很多人问到楼市投资的问题。在过去3年多时间中,我只有2020年年中左右有过一丝观点的动摇,但很快又纠偏了,因为北京的政策信号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动摇。过去我一直是告诉大家,房子不能炒了。


其实就和去年白酒股大涨一样,不要搬那么多理由出来,归根到底就一条:所有人都相信的赚钱方法,最后一定是失灵的。而房子的区别是,它的变化周期远比股价的变化周期长。


比如在上海,现在要是花200多万买一套房,那真的已经属于社会底层中的底层了。但是,200多万是一笔小钱吗?每个人都已经富裕到了看不起200多万元的地步了吗?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理,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正常的事情,终究是会变的。


大家注意一点:中央目前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更大的既定方向是当年邓公定的,那就是到2050年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一二线城市实际上早就达到了这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大难点在于农村,不把农村人口收入提高上来,我们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大家去看,凡是发达国家,农村没有不富的。而我们农村现在不仅不富,还很穷。


要全都进城务工致富吗?这是不可能的,城市的保障体系容纳不了所有中国人。所以将来政策取向一定是让农村越来越富,除非我们要改变宏伟目标。


如果农村富了,农民们还愿意进城吗?


不要被城市化率这个概念所欺骗。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和地区仍然保留户口制度,对于没有户口制度的国家,只要人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就都算入城市化率。如果我们也这么算,哪里还有继续扩大城市化率的空间?能进城的基本都已经进城了。


如果非要把城市化率作为支撑房价上涨的理由,那么等于是认为目前在城市打工的人群将来会推高房价。这些人群主要以低端就业人口为主。


这个逻辑就荒唐了。工作体面的人都极其吃力地承受着目前的房价,低端就业人口哪来那么多钱继续推高房价?


即便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社会也依然是有金字塔型分层的。


今天还在痴迷于楼市投资的人,和春节前痴迷于白酒基金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宏伟   这一点   心性   大宗   发达国家   股价   自责   逻辑   房价   善良   观点   水平   目标   农村   方法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