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泰国枪击案再发,应进行报复社会心理的筛查

报复社会的案件在各国都有发生,尽管案件诱因、作案手段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8日,一名32岁的泰国军人在军营枪杀指挥官和其亲属后,又在一购物中心向平民开枪并劫持人质,事件造成包括枪手在内至少30人死亡,另有58人受伤,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报复社会的案件。

预防泰国枪击案再发,应进行报复社会心理的筛查

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是一个难题。一般的刑事案件,犯案的诱因和犯案结果之间总能找到明显因果关系,如,侵财、侵色、复仇,等等;报复社会案件的因果关系,则完全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跨度太大,过于离奇。

报复社会的犯案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很多凶徒命丧当场,还有些人束手就擒。导致自杀行为的动机,诸如,摆脱生理痛苦、逃避现实、要挟报复、寻求关注、荒诞妄想,等等,恰恰也是凶徒报复社会的动机。

但是,报复社会的犯案又与一般的自杀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自杀者往往令人同情和惋惜(跳楼殃及他人的除外),世界上每十万人之中就有10.5人自杀,按时间计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很显然,报复社会的坏蛋没有这么多,他们往往心理更极端,主要表现为:

极度自私。这不是一般的自私,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 “恨人有、笑人无”的心态还会膨胀为极度的仇恨、嫉妒。

极度自恋。孤芳自赏,幻想着自己是个人才,要做一番大事;实际上,却是志大才疏。结果就可能演变成“不能名垂千古,但求遗臭万年”。

极度自卑。自卑与自恋并不矛盾,两者或为因果,或为人格的两面。鲁迅先生指出,“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原因就是自卑者往往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极度自闭。不是说有自闭症,而是有近似于自闭症的表现,诸如,内向、孤僻、任性、偏执、社交恐惧、淡漠亲情,等等等等。此外,还有一类人极度善于伪装,在同事、邻里面前尽力扮演着一个“好人”,这也是一种自闭的表现。

一个人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质,在外在的诱因触发下就可能做出极端的举动。就以酿成惨剧的泰国士兵贾卡班特•托马(Jakrapanth Thomma)为例,他有抑郁症,容易产生自杀倾向;犯案前在社交媒体上谴责商业欺诈行为,此时他头脑中充满了替天行道的妄想;因房产纠纷杀人,表明他自己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擅向他人寻求帮助;进而考虑自己的前途由此全毁(此人据称是一名狙击专家),万念俱灰之下产生自杀的想法;又基于对他人幸福生活的嫉妒和仇恨,也为了报复他的上级军官,产生了滥杀无辜、报复社会的想法;在杀戮的同时还不忘进行直播,有很强烈的表现欲。换成一个正常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或者进行到某一步骤时就会终止行动,然而托马就是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特质。

由于报复社会的犯案是一种自杀行为,对待正常人的很多防范措施和打击手段就无法发挥作用。很多防范措施、打击手段的基础是基于人的求生本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监禁、死刑,等等;而报复社会的凶徒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这些措施自然就无效了。

在防不胜防的前提下,就有必要对重点对象做筛查,通过心理测试、日常观察等方式,提前找出潜在的危险分子。尤其是对于位居要害岗位的人员,更要做心理测试。这次泰国士兵枪击案,就反证了这种筛查的必要,一名抑郁症患者却可以接触到致命的枪械,对他本人、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还有,马航MH370失踪事件,机长故意而为是嫌疑很大的原因之一,类似的神经机长并非仅此一人。

在分析报复社会行为的成因时,往往存在对正常社会反思多、对病态人格批判少的现象,这样就颠倒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显然无法有效的遏制报复社会行为的发生。无论正常社会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变态人格的极端需求,因此,在完善社会方方面面的同时,必须要在主动识别方面做出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泰国   自闭症   机长   社会心理   因果关系   诱因   自闭   正常人   妄想   自卑   人格   案件   手段   发生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