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里的太医不好当,“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每一部清宫戏里面必定有的戏码就是:“救不了XXX(甄嬛,小燕子,紫薇),我就让整个太医院一起陪葬!”

太医院表示:已经习惯

那么宫廷中,太医们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呢?他们真的个个都是宫廷背锅侠吗?

太医,后世也叫御医,是专门为帝王、宫廷及官宦上层服务的医生。多为当代学识渊博之名医组成。

自隋唐以来,御医的主要来源是官办医学机构的培养和征辟。隋时,官办医学已经比较发达,其人员最多时达580余人。自此以后,官办医学代代都有,其中的医学生经过多年的系统培养,层层考核,其中成绩优异的便能提为御医,为宫廷服务。

清宫里的太医不好当,“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自春秋战国时官学下替,私学竞起,百家争鸣,士大夫阶层崛起,而医生却未能成为其中一员,反而降为百工之一,社会地位由此一落千丈,沦落为“贤君子”所不齿的“贱工”。此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医生的社会地位也就此定位。

所以太医品阶一直都不高,太医院院长也不过五品。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每天上班都是在玩命,因为社会地位的地下,太医们的性命在他们服务的对象指掌之间,不说诊治略有差池,就是应对稍有不慎都可能获罪。

清宫里的太医不好当,“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清宫剧中参与宫斗的后妃,身边都有一位得力的太医,历史上这种情况真的能发生吗?

清代宫廷肯定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作为在宫里行走的“正常男人”,与妃后之间存在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界限。因此针对太医这个群体设置各种严格的规矩。

在清朝皇宫,看病和抓药是分开的,太医院负责给帝王妃后看病开处方,而内务府下属的御药房负责照着处方抓药。

平常太医院的医士轮流在宫里轮值。如果临时宫内有人需要诊疗,会有御药房太监带领太医出诊,不会让太医一个人出发。

太医出诊称为"请脉",请脉完毕,太医要在太监的见证下开药方,药方结尾附上自己的名字,弥封好以后送到御药房煎药。煎药的时候,也会有太医和太监一起监视御药房的行动,御药房则一次煎好两人份的药。

煎好以后分成两碗,一碗给太医、太监和院判试毒,确认没问题以后,才能把另一碗进呈给病人服用。如果试毒的时候,有太监或院判觉得药有问题,那药不但不能吃,太医也要被责罚。

另外,太医还需要给皇帝另外上个奏折,具体说明药方药性、治病的方法,记明年月日,以及自己的署名,让皇帝批示。

批示后的奏折最后还会存在清宫档案库里,如果病人情况恶化,甚至死亡,就马上可以追责。

清宫里的太医不好当,“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清朝皇宫里的太医们,周旋于帝王妃后之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稍有差池,就伤害了皇室成员的健康,或伤害了皇室血脉。因此,太医们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太医   差池   奏折   御医   清宫   白粉   药方   皇室   药房   清朝   太监   宫廷   帝王   白菜   不好   医生   医学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