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是一代风流才子

诗、文、画样样俱佳

世人心目中的“传奇”艺人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他前半生风流倜傥,率性不羁

后半生随着仕途失意

从此与名山大川结缘

在满腔愤懑与穷愁潦倒中

专攻绘事,用自己的创作

揭露和反抗着整个官场和社会的

丑陋与虚伪

他就世人心目中的“传奇”艺人

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

诗书画大家与全才——唐伯虎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字伯虎,另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

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唐寅出生于江苏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自古多风流。

仿佛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公子多情的烙印。

唐家世代从商,唐寅从小衣食无忧,但是因为商人地位低下,父母对他的期望就是光耀门楣。

唐寅也不负众望,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年仅16岁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被时人称颂为“孺子狂童”。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啊。出众的才华,使他慢慢长成了一个清高自许的少年。

这样的少年一开始总是傲娇的,不讨喜的,但总能交到最好的朋友。

祝枝山仰慕他,主动来交朋友,他嫌对方出身官员世家,太俗,不理睬。

好在祝枝山大度,锲而不舍,唐伯虎才敞开心扉。

后来他的朋友,也是像文徵明、徐祯卿这样的才子,没文化的入不了他们的圈子。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6岁那年,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苏州府学,声名大噪。

可他本来就对功名不感兴趣,脱离家里的管束后,他更是开始展露出自己的个性。

同学里有个叫张灵的,跟他“臭味相投”。

一天,两个人在书院后的水池里打水仗,惹来整个学堂的学生参战,气得先生拿鞭子跑来抽人。

到了下雪天,他们就打扮成乞丐,敲鼓唱歌,讨钱买酒到野寺里偷喝。不小心被抓现行了,就笑着打哈哈,事后屡教不改。

17岁的时候,他画《贞寿堂图卷》,就已经“山石树枝如籀篆,人物衣褶如铁线”了。日后,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文学史上的“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画史上的“明四家”。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那些年,但凡唐寅出现的地方无不是鲜花与掌声相伴,连江南名士徐延瑞也紧赶着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那一年唐寅刚刚19岁。

年少成名,娇妻美眷,唐寅的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舒坦了。

唐寅无忧无虑的岁月在他25岁的时候戛然而止。

一年之内,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因病离世,妹妹也自杀身亡。

父母的心愿他还没有实现,远嫁的妹妹那声“哥”犹在耳边,举案齐眉的妻子笑靥如花恍若昨日,更别说牙牙学语的幼子不久前还唤着“爹爹”和“娘亲”......

那日,唐寅一夜白头。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伯虎不堪打击,书也不看了,天天饮酒买醉。料理完丧事后,他把自己关进青楼,夜夜买醉,日日欢歌。

有人说他离经叛道,放荡不羁。唐寅没有辩解。

雨打梨花深闭门,辜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谁共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幸得有好友文徵明,一直在旁鼓励他。

29岁,唐伯虎再次一举夺魁,成为应天府解元。得到了“唐解元”的称号。这次成功,让他重新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底气。

他不无得意地想,接下来的目标不止是考中进士,他还要挑战天下读书人的终极理想──连中三元,在挑灯夜读时,他曾在诗里这样写道:

夜来枕上细思量,独卧残灯漏转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与此同时,这一年他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宦门之女何氏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对于这个大家闺秀,他也很是喜欢,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始终期待着能够收获一份真挚的情感。

可惜,事与愿违。

就在几年后唐寅赴京赶考的途中,另一桩奇祸正在悄悄埋下,而他一无所知。

唐寅赶考路上碰到粉丝——富二代徐经,于是结伴同行、结伴同住。徐经带着唐伯虎拜访了不少达官贵人,其中也包括当时的主考官大学士程敏政。

考完还没有放榜,就有人揭发徐经行贿程敏政买得考题,于是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一同被打入大牢,大刑伺候。

这就是明弘治年间的泄题案。

这个案子到现在都还是莫明其妙、没有定论。程敏政到底有没有泄题?徐经到底有没有买题?揭发的人是因确有其事、别有用心还是党派争斗?都是个谜。我们所知道的结果只是:

程敏政罢官,出狱四天疽发身亡;徐经和唐寅被判终身取消科考资格,黜到地方做小吏。可唐伯虎坚决不干。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出狱后,唐伯虎回到故乡苏州。

走在街头,路人指着他鼻子骂,昔日万人称羡的唐解元,今日竟落得万人唾弃。

续娶的妻子何氏成天和他吵闹不休;

弟弟唐申也来找他分家。

于是,休妻,分家,无业,浪游,唐寅的人生又一次断崖式下跌,一直跌到谷底。从扬州到杭州,从西湖到芜湖,从庐山到黄山......他四处流浪,流连风月,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就用诗画换酒钱。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重归故里,在青楼买醉时邂逅一位名叫沈九娘的女子。

她崇拜他的才华,也怜惜这个一直被辜负的生命,只不过见惯了红尘客的逢场作戏,再加上风尘女子的卑微身份,她根本不敢向唐寅表达心中的爱意。

唐寅喜欢作画,她便精心收拾了自己的妆阁,为唐寅腾出一片绘画的空间。

唐寅创作的时候,她就静静地站在一旁,为他洗砚、调色、铺纸。

两人很少用言语交流,可彼此间的默契早已经化作一股股浓情蜜意。

终于,唐寅那颗冰冷的心再次被点燃。

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甚至不惜和自己唯一的胞弟唐申反目,执意要迎娶沈九娘为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既然这个世俗的世界容不下唐寅,他便带着沈九娘远离这红尘俗世的是是非非。那一年,唐寅36岁,沈九娘31岁。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她赎身后建了这座桃花庵。

世界如此负我,我也自有一方清净世界,去当我的桃花仙。在这个桃花庵,不必求什么功名,反而能重新释放自己的天性。他常常和一群朋友在桃花树下喝酒跳舞,醉了躺下就睡,完全不用讲什么规矩。没钱买酒的时候,就用诗文书画来挣钱。

他自豪地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凭着自己杰出的才能,唐伯虎在艺术之路上反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四方名士都来求他的书画。

他为自己刻了几个印章,一方叫“南京解元”,一方叫“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在每一幅字画上。

即使身败名裂,天意弄人,也败不了作为才子的骄傲。

潦倒多年,44岁时唐伯虎遇上宁王招揽的机会,但却发现宁王并非真心欣赏自己的才华,只是为谋反网罗人才,于是唐伯虎便在宁王府装疯卖傻,暴露丑秽,宁王忍受不了他如此粗俗不堪,于是解雇了他。

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唐伯虎看透了官场,看破了命运。

他反而有些庆幸,自己被命运折腾,一身傲气不改,却反而活出了自己的路数。

他的人放荡不羁,他的画却一本正经。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的画,你看不到一丝潦草与随便。一个世人眼中放诞不羁的人,他下笔,竟是如此凝重端肃,有板有眼,法度严谨。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还是人物。都是这样一丝不苟。他画人物尤其用心。完全是一个斯文君子的日常。要么他就是精分吧,身体里住着两个人,一个严谨的,一个疯狂的。


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死前唐伯虎留下了《绝笔》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过了半辈子凄惨的人生,到死却仍有做鬼也风流的坦荡,这种洒脱,不知是用多少酸楚凝成了,可悲可叹!

清高就清高,骄傲就骄傲,放纵就放纵,没有虚伪和掩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解元   阳间   风流才子   酒钱   地府   放荡不羁   名士   江南   苏州   才子   书画   才华   世人   妻子   桃花庵   唐伯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