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红壤土在我国分布很广泛,特别是丘陵的低山区,由于气候变化,之前的黄壤土逐渐转变成了红壤土。由于红壤土含有的化合物不容易溶解,土质偏酸性,过于黏重,对于种植的作物生长极为不利。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带,农民种植的小麦和番薯产量都很低,如何利用好红壤土实现高产,是很多种植户的一大难题。本文将重点以红壤土进行改良、种植水稻的问题、通过培肥的方式、合理的耕作和轮作等方面进行阐述,给种植户参考,以提高红壤土作物的产量。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将红壤土地改良为梯田

将红壤土地改为梯田,可以有效避免流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持了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在修建梯田的时候,根据土地环境执行,在坡度较水的丘陵地区,要规划好梯田的排灌系统,便于后期耕作。

梯田的宽度决定了坡度的大小和土层的厚薄,还要适应农机操作的需要。有的地区,坡度在3~6度时,梯田的宽度在14~20米,长180米左右,以方便机耕和灌溉。像湖北地区种植茶树的梯田,种植户一般会在5度以下的坡地,将梯田修宽,每隔几行茶树就修一条田埂。而大于25度的坡地,则不会开垦和砍伐,以防止水土流失而引起生态失衡。

作用:在丘陵地区,将红壤土改良成为梯田以后,很好的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土壤水分得到了改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种植的作物产量也得到了提升。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红壤土种植水稻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如果之前是旱地改为水田种植水稻,刚开始种植就高产很少见到,往往初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移栽的水稻会发生黄叶和黑根的现象,大多出现在秧苗抽穗的时候,稻苗由绿色变为枯黄,之后秧苗慢慢干枯,根茎部位变黑,水稻虽然可以抽穗,但不能结实,造成减产。

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① 、红壤旱地原本之前的养分就不足,改为梯田种植水稻,表土没有很好的保持,而且施用的肥料又不足,就会出现营养缺乏的症状。

② 、水稻的黄叶黑根大多发生在稻苗下沉的地方,土质很黏,加上改为水田以后,施肥不均匀,稻苗就形成了深栽秧。

③ 、水稻在分蘗的时候,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光合作用也需要足够的养分,很容易出现养分不足的情况。

④ 、发生这种症状,大多是生长期较短的水稻,生长期较长的粳稻和糯稻则很少发生这种问题。

当地的农民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改善措施,基本可以防止水稻出现黑根黄叶的现象。

  1. 耕作要加强平整措施,在初步平整以后,先干耙2~3次,使土壤加深耕层,等到灌水以后还要进行水耙3~4次,可以减少稻苗发生下陷,有利于分蘖发棵。有的农民会先种一季的旱作,之后再来种水稻。
  2. 施足含氮、磷、钾的基肥,红壤地改成了稻田以后,一般每公倾要施腐熟的栏肥或厩肥500~600担,尽可能还要施加草木灰。在缺磷严重的红壤水田里,还可以用360KG的钙镁磷肥与氮、钾肥和有机肥料混合以后再施加。
  3. 在红壤土新改的稻田中,为了防止生育较短的品种发生黑根黄叶的问题,可以挑选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培育,用中苗或大苗带土移栽。
  4. 在水稻返青的时候,要做到少量多次进行灌溉,到了发足时,要将田里的水放干,进行晒田,然后再放水温润灌溉,可以使秧苗更加强壮,减少黑根黄叶的问题发生。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红壤地进行有效培肥

在红壤的丘陵地区,由于风化比较严重,土壤环境被破坏以后,有机物含量偏低,很容易出现土壤板结的问题。有的地区经过对红壤地进行肥力培养,已经成为了高产的农田。

1、种好绿肥

针对肥力不足的红壤地,施足有机肥料是培育土壤肥力重要的一个措施。其中绿肥就是一个很好的有机肥源,它还可以实现农牧结合,给畜牧业提供饲料。另外,秸秆也是很好的一种绿肥。

由于绿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有很好的效果,在红壤地区很多人都在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的谚语。只要种过绿肥的土壤,可以很快提高土壤中氮、磷的含量。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2、根据土壤环境来施肥

红壤土低产是由于缺乏养分造成,在红壤荒地还没有开垦之前,施用氮、磷、钾和石灰等肥料,种植的大多数作物可以实现高产。但红壤土与作物的种类不同,各种肥料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必须要因土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① 、氮肥的施用

红壤土中有一些有机物可以分解成氮,在开垦初期的时候,氮肥的作用不如磷肥大。但因为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氮很容易流失,实际上氮肥的效果要比磷肥好,是红壤土最重要的营养,在开垦初期的红壤土地,氮肥是不可缺少的。

② 、磷肥的施用

在红壤土中施用磷肥,作物可以成倍的增产,特别是在红壤土开垦的初期,如果不施磷肥,作物有可能都不能生长。但是在种植水稻的时候,磷肥增产的效果就没那么显著,比如在红壤性的水稻田里,亩施磷肥25~70KG,稻谷的产量只增加了3%~4%。

③ 、钾肥的施用

红壤土钾肥的效果因为土壤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钾含量较低的红土田,种植水稻很容易发生叶斑病,施有钾肥以后,发生病害的风险会降低一半。如果是过去钾肥效果不明显的地区,施加了氮、磷肥以后,钾肥增产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④ 、镁肥的施用

在红壤黏土地区,每亩施用硫酸镁10KG,可以使大豆和花生增产20%左右。在大多数红壤地中,很多作物会出现缺镁的现象。

⑤ 、其它肥料的施用

在一些质地较轻的红壤稻田中,硅的含量极低,虽然较黏的土壤,硅肥对水稻增产的效果不太明显,但与氮肥配合施加,增产的效果就会体现出来。

在红壤土地,给豆科类的作物施加硼、钼等微量元素的肥料,也可以获得高产,肥效的大小与土壤中硼、钼的含量有关。种植玉米缺锌就容易发生“白苗花叶病”,用硫酸锌结合钙镁磷肥混施以后,可以避免发生病害。

在施加营养元素的肥料时,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协调与平衡,给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补充,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3、石灰的施用

在前面的内容里已说过,红壤土偏酸性,越是没有熟化的土壤,酸性越强,很多的作物不适应强酸性的环境。在红壤土施入适里的石灰,可以改善土壤中的酸性。施加的时候,配合绿肥和有机肥料使用,增产的效果更明显。

在红壤田里每亩施加50~100KG的石灰,水稻和大豆类的作物一般可以增产10%~20%。在PH6左右的红壤土地,每公倾施加石灰1100KG,可以使甘蔗增产12%左右,每公斤石灰可增产11KG甘蔗。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合理的耕作改善红壤土环境

丘陵地区由于雨水分布不均匀,在水利设施条件差的地方,很容易出现伏旱、秋旱或冬旱。红壤土的表层就比较浅,下雨之后很容易板结,透气性差,不利于作物的营养吸收和根系伸展。为了给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就要对红壤土地进行深耕改土。

1、保持水土的耕作措施

为了防止红壤土的水、土、肥流失,改变土壤“黏”板的状况,很多的种植户总结了“冬深耕”,春不耕“,”夏浅耕“的耕作经验。

在冬种之前, 对土壤进行深耕,配合有机肥料使土壤疏松,可以提高土壤渗水、保水保肥的能力,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

“春不耕“的原因就是春季雨水多,容易造成水土、肥的流失,在小麦等冬作物的行间,套种大豆、花生等春播的作物,可以不用翻耕。等到小麦收收割以后,再用锄头在大豆、花生的行间深翻麦茬,这样可以保持土壤疏松,增加有机物含量,有利于雨水向下渗透,提高土壤蓄水保水的能力。

“夏浅耕”是因为夏季温度升高,水分蒸发量大,下雨之后浅翻红壤地,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的能力。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2、旱作地的耕作措施

红壤土旱作地的深耕方法有两种,一是加深耕层,将浅耕改为深耕,二是局部深耕,这种方式就好比大肥沟耕作法。这两种方法虽然不同,但作用都是一样的,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性和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3、经济作物的耕作措施

红壤土种植经济作物,与普通土地的深耕方式不同,以种茶为例,种茶前,要对茶园的红壤进行深耕,深度不小于50厘米,为了加快土壤的熟化,深耕要结合施用有机肥。种茶后,应该在茶叶的生长间歇以浅耕为主,保持土壤疏松。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合理轮作改善红壤土环境

全理轮作是用地的同时也在养地,这对不同地区的土质环境都适用。由于红壤土丘陵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轮作的作物也不同。在轮作中,加大绿肥和豆科类的作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干湿交替,有利于改善耕性。所以,推广粮、油、肥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改善红壤土环境。

在制定轮作方案时,要考虑当季作物的增产,又要提高土壤的肥力。采取粮油、经济作物与豆科作物及绿肥作物轮作,又要选择品种的生长期与当地的气候一致。农村老话:“根不离土、土不离根”,说的就是利用作物与土壤的关系,来改良和培肥土壤。

很多地区为了发挥红壤土的光、热条件,采取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在果木中间套种的方法。比如在高梁、甘薯的行间套种绿豆作为绿肥;在小麦、油菜行间套种紫云英作绿肥。

丘陵地区的红壤土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也可以实现高产

红壤土改造需注意的问题

在利用红壤土的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特点,对土壤进行培肥,即农民常说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刚开始使用的红壤土的肥力较低,如果马上种植对肥力需求较高的作物,就会影响产量,应该种植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如花生、甘薯、绿豆、油菜、荞麦等。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轮作作物的品种,应加大豆科和绿肥作物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壤土   丘陵   稻苗   红壤   绿肥   肥力   地区   钾肥   磷肥   梯田   水稻   肥料   作物   土壤   高产   措施   发生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