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了,这里有多种关于清明节的表达


提到清明,相信很多人脑袋里首先就会蹦出来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实际上,关于清明节,还有很多我们没有get到的新知识。

看古代诗人是如何用诗词表达清明的,让我们在诗词中感受清明渊源、习俗以及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魅力。


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宝贵的文化财富;古人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来确定节气变化。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干支历中,“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建”代表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12个时辰)”。


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即为清明节气。


《历书》中写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清明风至),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虽然由来已久,但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形成扫墓祭祀之风。当时的朝廷为了避免官员回乡扫墓耽误职守,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扫墓假期,最短5日,长则10日之久。由此,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还多了个“节日”的身份。


别再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了,这里有多种关于清明节的表达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清明时节,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着上坟扫墓的人。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节日,节前节后的十天中,以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为主旋律。


清明更是万物皆洁齐、吐故纳新、春和景明的时节,踏青也就成了扫墓之外的又一大活动。


宋代诗人程颢在《郊行即事》中提到,“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既是清明节,又是晴朗的好天气,非常适合游玩,但不能乐而忘返。


到了唐宋时期,清明节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汇,节日气氛更加浓厚,春浴、插柳、植树、拔河、荡秋千、蹴鞠等。


清明节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实现了完美融合,“天人合一”在这儿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别再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了,这里有多种关于清明节的表达


跪拜坟前行祭礼,祈求福禄降人间。

——《清明祭祖》


清明扫墓不仅是追思先人,更是为了祈求福禄。


不过,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过了春分之后,就开始祭祖扫墓;有的地方则是清明当天;还有些地方甚至不允许晚上扫墓。


别再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了,这里有多种关于清明节的表达


以浙江、青海、广西、河北这东南西北四地为例。


浙江(东)


在旧有的习俗中,清明祭祖是头等大事,包括家祭、祖祭、祠祭三种。清明当天,祠堂门打开,全族行祭,场面盛大,十分壮观。


到了近现代,浙江清明节盛行“祭坟”拜太公。一般是提前几天本族人开始祭拜,先拜太公,然后再祭拜自家祖宗。仪式结束后,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


青海(西)


不同于其他地区,青海的清明节从春分之后就开始了,俗称“田社”。田社的到来意味着扫墓、踏青,持续到清明节。


除了传统祭祀用的纸钱、冥币外,还有12个大馒头以及从各家带来的酒、米汤、奶茶、肉等。


男人们聚在一起猜拳行令,开怀畅饮;女人们则是收拾坟头的祭品,留着晚上吃。


广西(南)


祭祖、扫墓一样不落,但广西是不可以在晚上扫墓的。


人们会先进墓园打扫干净,然后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祭品,供奉在坟前,并叩头行礼以表尊敬。祭祀结束后,亲朋好友就近聚会饮宴,称为“野餐”。


河北(北)


河北上坟烧纸讲究“早清明,晚十一”。


扫墓祭祀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到了清明当天已经鲜有人去。


历经多年积累,关于清明的诗词古文不胜枚举。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到更多,从而更好地认识清明节。


别再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了,这里有多种关于清明节的表达


唐朝大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下雨”、“欲断魂”等词语,为清明节又多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类似的还有宋代诗人李冠曾作诗《蝶恋花·春暮》,提到“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魏承班也曾有诗云“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当然,也有借着清明大好春光踏青游玩,放松心情的。


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在《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中描写了清明西湖美景,“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整首诗都给人一种心情舒畅,春意盎然的感觉。


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提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天上的白云和彩霞从海面出来,已经破晓,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完全成了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唐代诗人刘长卿亦有诗云,“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清明点新火,千家新火,万家新烟,一片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我们《动听中国话·青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丛书中,也有很多关于清明春景的儿歌、诗句。


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历史车轮如何滚滚向前,中国话一直伴随着华夏儿女不断前进。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母语不能丢,中国话更应该得到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清明节   中国话   时节   清明   西湖   太公   春分   青海   节气   广西   河北   宋代   浙江   祭祀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