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地球从何而来?地球与宇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又经历了哪些沧桑巨变?4月22日上午,为了纪念第48个世界地球日,紧扣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承办了今年湖北省第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的启动仪式,并举行了丰富的科普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活动当天,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并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有特色地质标本展示,有首届大学生化石和古生物科普知识竞赛,有地学科普实践体验,有珠宝首饰免费鉴定等等,吸引了众多观众和游客前来参观。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在特色地质标本展区,展出了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特色、精美、种类繁多的史前生物化石、矿物标本等。在首届大学生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识竞赛会场,选手们积极抢答问题,深深地吸引了该校地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地学科普实践体验区,一款专注青少年科普体验的服务平台——“游品慧”的展台前,很多青少年朋友纷纷驻足,在工作人员的示范指导下,小朋友们亲自动手体验模拟化石挖掘现场,都想尝试当一回“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据了解,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始建1952年。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己逾百年。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全国首家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珍品近3千件。长期以来,该馆在面向高校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地学科普教育,精心打造科普教育的品牌,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得到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良好评价。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也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环境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警醒。“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积极将眼光瞄准社会,走开放式办馆的道路。博物馆通过走进学校、走向基层、走向山区等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土地、矿产等国土资源国情,展示我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最新进展,促进公众对国土资源、对地球的认识,增强民众保护国土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教授说。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讲述“地球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   地球日   古生物   地学   集约   科普活动   化石   标本   国土资源   地质   节约   特色   基地   故事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