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这是一个人和车和人的故事

一群人,借助四驱车的力量传递着爱、温暖和美好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他们不去上学,一辈子在高原的大山里放放牛挖挖虫草的日子,那就是我渴望的神仙般的生活。

但现代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冲击已经无法避免…”

说这话的是高老大。

高老大就是高劲松,那个缔造了虎克之路的的“疯子”。

事实上,他的疯狂远不止于虎克之路。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文丨燕七

出品|越玩越野


大概12年前,还在做服装的高老大想做点公益,他想直捐。

但找寻许久之后,他发现做公益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

再后来,他决定去腾格里沙漠种树。跟大自然打交道就简单多了,就去捡垃圾做环保,种梭梭树。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三道湖植树基地

这一种,他们种了12年。累计有数千人参与,有数万棵绿色的希望在沙漠深处蔓延。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车屁股上的大绿袋子是用来装垃圾的

然而,高老大对于人与人的公益心也一直未曾消散。


大概8年前,进入汽车行业的高老大,借助四驱车的脚步带着团队,终于寻到了可以践行直捐的心愿的地方。

于是,连续6年的每个冬天,他都会带队前往西海固,为那里的孩子送温暖。

西海固,是宁夏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有你无法想象的缺水和贫穷。

西海固的留守儿童特别多,高老大他们去除了送各种物资外,还会陪伴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心理上的关切,也许比物质更能温暖。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只是后来,西海固逐渐不再需要高老大他们的直捐帮助了……


大概两年前,机缘巧合下,他们听说了几千公里外的热永小学

这里说的热永小学,最是指玉树市囊谦县吉曲乡的热永小学教学点(只有一到三年级)。

那时,学校里只有一个驻校校长和24名住校学生(翻山越岭回家一趟太难了)。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校长叫尕玛[gǎ mǎ]。

事实上,三年来学校“常驻”的老师只有他一个,他负责教课也负责孩子们衣食起居的全部。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尕玛校长

尕玛老师大学毕业后支教了三年,每月工资500元;支教结束后直接到热永小学任校长,一待又是三年。

学校也来过其他老师,但条件太苦留不住人。来来去去,离开是常态。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大概也因此 ,尕玛校长一开始对高老大他们有很强戒备心的。或许,也还曾担心过他们只是面子工程,沽名钓誉。

顾虑当然也包括担心高老大他们的安全问题,高原的恶劣条件很难扛。

最初尕玛校长甚至很直接的说如果是认真的,那把物资寄过去就好。

但高老大要做的事直捐,所以他还是想去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2019年1月,他们第一次去了热永,毫无意外的一多半人员高反,队员盛曦甚至因此住院。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为了少消耗的煤,队伍在高原寒夜睡雪地帐蓬

那时候的热永小学连围墙都没有,那真的是“中国最大的学校”,出了教室门就是无边无际的高原雪山。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因为没有围墙,时有熊和狼出没,所以尕玛自制铁皮桶,把鞭炮扔进桶里,用来吓跑寒夜里的熊和狼。

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也许高老大他们在热永的行为举止,让尕玛老师略微放下了些戒备心。他向高老大表达了缺汉语老师,并主动寻求支援:需要汉语老师,不求专业但求时间长一些,孩子们好习惯了,才能学好……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于是,2019年春天的时候(高原仍是严寒天气),虎克小分队去热永支教了。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2019年初夏的时候,在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热永小学有了围墙和二层的教学楼。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有了围墙就不怕狼和熊了

但是看不见的取暖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依然得靠炉子取暖。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于是,2019年夏末的时候,虎克大部队又去热永送煤炭了。

煤炭是最短缺的物资,但只能夏季送,因为那时候山路稍微好走一点。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8月里送煤

还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高老大像个“复读机”,一遍遍提起热永,提起娃娃们的取暖问题,他一直在到处打听有什么取暖的办法。

热永没有春夏,只有秋冬,真的太冷了。三伏天的热永,每天的平均气温也不过12°。


跟尕玛接触的多了,高老大他们说:校长尕玛,是师,亦是父,是母。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三年来,尕玛会组织孩子们每周洗一次脚,换上干净袜子。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去流水边洗。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得空就去做家访,好让辍学的孩子回去上课。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认真的把教室的每一角都布置的井井有条......

为了解决娃娃们吃饭、物资的问题,尕玛想办法申请过一辆暂时的皮卡车。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山路难走,有一次遇到大雪,尕玛被迫滞留在山下一个星期,想尽一切办法却也无法回到热永小学。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热永小学的娃娃们遇见尕玛老师是幸运的。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但独自在山上的尕玛,没有社交没有朋友。刚到学校时他曾打算戒烟,就没带烟去学校,后来,他还是托人带了烟上去……

大抵,是孤独而寂寞的吧。

然而,生活有时却还要难为这些有善念和担当的人。

尕玛的家人在西宁,他只有假期才能回去。

有三个孩子要养,妻子会挖虫草维持生计,但这两年销路都不好,父亲生病了也只能等假期尕玛回家才好去住院……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到2019年冬天的时候,高老大又带队去热永送物资了。

无论西海固还是热永,为什么要冬天去?

曾经,我曾纯的以为是高老大他们技术好,不担心高原冰雪路面行路难,不担心高反,不惧寒冬。我甚至还想冬天的高原更震撼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曾经的致谢:“每个人在寒夜里都会孤独……雪中送碳,每个去的人都有生命危险,谢谢你们,再次谢谢大家的善念。”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高老大小时候住在西大滩(你可以理解为大西北的荒原),离他家最近的邻居在七八公里地外。

冬天的荒滩,西北风呼啸不止,他常常担心风会把他家的土坯房吹塌,每每在揣揣不安中睡去,醒来后便极其渴望有人能到那荒野中去看看他们......

只要能见到人,他就觉得很开心,很温暖。

他想,那些留守儿童、大山里的孩子们,也会有一样的期待吧。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高老大总是能用一种或平实或自嘲的方式,讲述那些让听者动容的故事……


2019年夏天的时候,高老大邀请尕玛到过虎克之路。那时,尕玛和高老大商量能否带表现好的孩子过去看看。

于是,今年夏天的时候尕玛和三个孩子被邀请去了虎克,体验大山外面的世界。

当然有人质疑这样做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灵上的冲击。

但尕玛老师希望的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孩子们带去希望,让孩子们的父母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在当地,劝父母不要让孩子辍学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对热永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没有暑假,只有虫草假,放假就是挖虫草。

卖虫草的收入是当地家庭不可或缺的经济来源。不少家长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的思想观念:要多生孩子,这样可以放更多的牛,挖到更多的虫草,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有时候虫草假放着放着,娃娃们就被家长要求辍学了……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就现在,本来有24名学生的热永小学,只剩下17名了……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他们不去上学,一辈子在高原的大山里放放牛挖挖虫草的日子,那就是我渴望的简直神仙般的生活。”

“但他们已经在接触手机,看视频,在了解外面的世界。既然现代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冲击已经无法避免,那不如引导一下,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我们无法安排他们的未来。但希望这些孩子当中有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几年后能走出去再回来,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和最美好的期望。”


带孩子们放风筝

高老大他们每次去送物资,除了认真的陪孩子们玩耍、做游戏、看电影唱歌之外,他还特别坚持做的事是给当地人讲驾驶技巧和酒驾的危害,反复劝阻他们不要酒后驾车。[语言不通,尕玛校长是翻译。]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环境的差异导致这里的人们生产力还很落后,但无法阻止现代的工具、通讯、网络给他们带来城市生活的冲击,所以酒驾事故时有发生。

曾经没有车的时候,他们去远处的朋友家喝酒,骑马往返,即使喝的烂醉马也能给驮回去。但现在有了车,喝酒开车,容易出事故。但他们不懂这些。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高老大第一次去热永时,去过有些孩子的家里。

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因为酒驾车祸去世,母亲只得卖掉家里的牦牛,捐了大部分的钱给寺庙,然后带孩子们回娘家生活。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高老大说第一次到他们家时,同行的60后朱姐忍不住泪如雨下,没见过那么穷的。他们几乎是住在牛棚里,和牦牛之间只是隔着块木板......

但能说什么?又能做什么?

他们放了一些钱,通过老师告诉孩子母亲,无论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学,有困难找老师,老师会找到高老大他们……

后来,他们去另一户牧民家里,自己有三个孩子,妹妹又留下两个,他们又放了一些钱,说了同样的话。牧民把在山上采的人参果送给高老大让他们一定收下……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再后来再次去热永时,高老大又去过牧民家里,只是除了放了现金,他实在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然而即使穷的一塌糊涂,每次高老大他们去,牧民都会热情的拿出带着冰碴子,只有在藏族节日才能够吃到的牦牛生肉和奶茶。

那是接待贵宾最丰盛的食物。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孩子的家人看到车队玻璃上的厚泥浆

默默的给他们徒手擦玻璃


谁能改变生活,谁又能不被生活左右?

经济下行和一些别的原因,今年的高老大,其实有点“惨”,几乎是自顾不暇。

高老大说自己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事,但他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甚至,也不知道热永小学未来能存在多久……

但他想,总得去做点事情,总会温暖到一些人,否则会麻木,麻木很可怕。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他始终相信温暖是会传递的。

他始终觉得表面上是他们给孩子送温暖,但实际上真正温暖的却是他们自己……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今年,为了完善热永小学孩子们的环境,要购置木地板、桌柜等硬件设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10月份的时候,高老大在虎克之路发起了义卖,也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爱心捐助,或钱或物。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事实上,这一路走来,一直都有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参与。

而高老大说自己:“‘忽悠’你坚持的,除了身后的这群兄弟,还有那些一面之缘的朋友……”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一路走来,兄弟很多,JK570也算一个

在不久的将来,三十出头的尕玛老师也将要离开热永小学,去新的学校任教。

未来,希望热永小学还会遇到像尕玛老师一样的校长。

在这个月的29日,高老大他们即将再次出发,满载物资和许多的爱前往热永小学。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月底将要送达的部分物资

有些事情其实掰开揉碎了去想,其实还是很傻,但值得。

为了追逐那一点点的温暖和美好,他和他们,曾经或正在竭尽全力......

点开视频,别哭

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关于热永小学的面临的取暖问题:

1.海拔高,处深山之中,交通困难;

2.距离县城200公里,运送物资成本高;

3.无水无电;

4.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夜间不能烧煤。

“关于木地板,尕玛老师说这是目前改善取暖问题最适合的办法。新建的宿舍没有电,高老大他们曾建议过把孩子们的高低床改成土炕,用以取暖。但是尕玛老师担心孩子长虱子,放弃了他们的建议,坚持用木地板来缓解寒冷。当然,对于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们十分期待。”

如果您有关于取暖方面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一起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吧。

资料来源:虎克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学校   都会   虫草   牦牛   牧民   围墙   高原   校长   冬天   物资   担心   温暖   老师   孩子   小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