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5岁被拐父母30年不搬家终团圆,真的圆满了吗?

9月13日,湖北咸宁彭先生在儿子被拐三十年后终于找回。

据悉,1991年,彭先生5岁的小儿子被人拐卖。随后,彭先生卖光家产,一人到全国多地寻找,均无功而返。因为孩子是在家附近丢失的,所以他30年没有搬家,一直在等小儿子回家。彭先生小儿子表示,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但由于儿时记忆的残缺,无法找到回家的路。30年过去,终于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一家人团圆。

儿子5岁被拐父母30年不搬家终团圆,真的圆满了吗?

同彭先生一样遭遇子女被拐的家庭数量巨大,事实上,彭先生能够在多年之后寻得儿子的下落,已经属于其中幸运的一员。儿童被拐几乎是改变一个家庭生命轨迹的大事件,而整个社会将为这种人伦悲剧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如今,全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件越来越重视,许多年代久远、线索模糊的案件,最终通过现代科技等手段破获。自公安部组织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61年;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47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372名,各地已组织认亲1200余场。

“找回”在旁人看来,这个故事似乎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对于被拐儿童家庭来说,伤痛仍然在持续。

孩子被拐,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关系角度,还是家庭成员的心理层面,都是一场灾难。现实中,孩子被拐时往往年龄较小,早年记忆模糊不清,被拐几十年之久。对于生父母几乎没有印象,而生父母历尽艰难将孩子找回,往往急于补足对孩子的情感亏欠。这种感情上的落差往往是造成一系列家庭矛盾的起点,生父母可能会要求寻回的亲生子女负担起亲生子女的义务,无论是情感还是经济上的,而子女则没有任何情感上的基础去接受这一额外的“负担”,往往选择拒绝或是逃避与生父母之间产生经济或生活上的联系。

找回子女并不是大团圆的结局,而是新问题的开端。让生父母接受分离多年的亲生子女,对自己没有感情和记忆上的依赖这一事实,恐怕不容易。

人们往往将关注重点放在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等法律课题上,其实在这种生父母、养父母、子女之间伦理纠葛的问题上,也需要社会的关注。

与儿童被拐案不同,生活中有许多老人失踪,往往是由于年龄带来的行动不便及记忆力下降导致的。据《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走失老人50万人,每天约走失1370人。老年人走失与儿童被拐一样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你在在城市的街头,看到一位神色恍惚、动作迟缓的老人在人流中茫然无助地走着。你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团圆   积案   公安部   生父   小儿子   老年人   圆满   子女   负担   儿子   老人   父母   记忆   儿童   孩子   家庭   情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