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古往今来的一句名言,明朝的吴承恩把这句话写进了《西游记》的故事背景中,进一步促进了这句话的传播,但是古人是怎么得出天上有一天,地上有一年呢这个结论的呢?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

古人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在古代,各代的君主都对上天的“神“非常注重,历代都建立了天文学家,他们住在寺庙的最高峰,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每晚看星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当天观测到的星空布局同上个月相比晚了两个小时。

就是说6月8日晚上7点观测到的星图将出现在7月8日晚上9点。这些天文学家认为,在地球上的过去一个月里,天空中的恒星行走了一个小时,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那么,在天上的一小时不等于在地球上的一个月。一天有十二个小时。天堂里的一天不是地球上的一年吗?从当时的科技水平来看,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古人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证明古人猜想的可能性。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是光速是恒定的,所有物体的运动时间必须与之对应,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不是恒定的,你可以理解宇宙中没有统一的时间,人与人之间也有时间差。 惯性质量就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时所受的力。例如,电梯上升所需的向上拉力、物体加速所需的功率以及重力质量是物体在天平上的重量。根据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等效原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等效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质量越大,引力质量越大。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时间扩展效应。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附近的时间越长。古人怎么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就比如当人们站在蹦床上时,人的质量越大,蹦床向下的凹陷就越大。当光线在凹面部分移动时,光线移动的最短距离是一条直线曲线,因此光线移动的距离增加。

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长期领先于世界,这使得古人很早就开始猜测宇宙的奥秘,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理解这些猜想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古人   爱因斯坦   凹面   西游记   天上   蹦床   天文学家   相对论   引力   惯性   物体   光线   地上   小时   质量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