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还差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拥有67所本科高校,其中有34所“双一流”,占比超过50%。清华、北大以绝对的实力稳居中国高校的“金字塔尖”,是无数莘莘学子追求的梦想;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众多家喻户晓、千金不换的名校……


北京,是当之无愧的国内“高教第一城”。然而北京高校距离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21年4月20日,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在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中强调,北京要集全市之力支持一流高校建设,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


“一流大学群”可以理解为“一流大学互相协作,整合资源,形成集群”,而“率先”则可能表明,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由一流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集群。


北京的一流高校和一流大学群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关乎着带动提升全市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旨在为首都和国家发展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撑。



建设一流大学,刻不容缓



北京有34所“双一流”、8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坐镇”,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之最,远超上海和江苏。在最新出炉的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百强中,就有多达26所北京高校。


北京,还差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的高校已经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北京的高教资源在国内属于名列前茅的“佼佼者”。然而在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入全球前100名,进入前200名的另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还差世界一流大学


放眼全球,不止是北京,乃至是全国高校都还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在2020ARWU排名中的全球百强高校,美国占据了多达41个席位,英国有8所,澳大利亚有7所,堂堂中国大陆却仅有6所。对比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2020年9月24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续梅表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前不久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和校长邱勇的文章《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民日报上刊登,文中提到“我国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初期,清醒认识到自身在基础条件上与国外一流大学存在的差距”


强如我国“最高学府”清华,也意识到与“世界一流”还存在差距。因此北京作为“一国之首”、我国“科教重镇”,责无旁贷,自然要第一个肩负起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任,加快一流高校建设



差距在哪里?


那么北京高校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以清华大学及其对标高校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在2020ARWU排名的“国际论文”这一指标上,清华大学已经超过了麻省理工学院。在“N&S论文”和“高被引学者”这两个指标上清华大学也并没有落后太多,然而在“校友获奖”和“教师获奖”上却是远不能及


北京,还差世界一流大学


2014年,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闵维方曾直言,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我们邻国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就有10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这么多高校,自然科学方面还没有一位诺奖获得者。”


而截至目前,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也仅有北京大学校友屠呦呦一人。


北京,还差世界一流大学

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现场(图源:新华社)


差距,可能首先差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上。


不仅如此,高校还面临着大量的人才流失。据2014年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约为四五十万。其中,超过50%的硕士留学生和95%的博士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80%—90%的理工类人才都留在了美国。又或是学成归来的“海归”,又因为各种原因返回海外,造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2017年,颜宁离开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一度引发热议。201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不久再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美国两院院士。


差距,可能还差在了留住人才的机制上。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认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标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而第二层次是文化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从文化意义上看,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什么是文化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呢?周光礼解释说,此类大学的理念、制度已经为其他国家所认同、模仿,并对世界其他大学起到了引领作用。例如,柏林大学在19世纪初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全世界大学都认同、模仿,因此柏林大学也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运动,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现在不过百年之余。建设文化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拥有精神高地和文化底蕴,加强“软实力”,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力来沉淀。


培养创新人才、留住高端人才、加强文化认同感,不仅是北京高校、乃至是全国高校都还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继续努力。



北京高校,需做好“排头兵”


如今,中国的世界地位急速提高、国家实力快速提升,同时也是办学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我国在高等教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然而和“高等教育强国”还存在着差距。


将视线转移到大洋彼岸——美国硅谷,一座由大学支撑起来的“小城”,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以及周边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戴维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等诸多享誉的世界一流大学。硅谷曾经只是一片风景秀美的景区,而今成为全球高新科技产业的核心。


首都北京,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层面上甚至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地位非同一般。北京的发展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因此北京喊出“集全市之力支持一流高校建设,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的口号,北京高校拥有质量和规模都达到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才能支撑起首都以及全国的发展。


前不久,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不忘初心,表示将继续向着“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打好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头阵。


期待越来越多的北京高校,能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服务国家,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愿北京尽快成功建设一流大学集群,为全国高校做出示范!


参考文献

[1]闵维方: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远的距离

http://www.rmzxb.com.cn/zt/2015qglh/yc/459463.shtml

[2]中国科学报:让人服气的“世界一流”,该怎么评

https://www.erhainews.com/n12197138.html

[3]人民时评:有文化高度,方成一流大学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508/c1003-24989182.html

[4]金德水, 吴朝晖.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须发挥优势彰显特色[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麻省理工学院   北京   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美国   中国   一流大学   差距   北京高校   高校   我国   国家   人才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