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考名校,难度差距有多大?

即使高考成绩公布,尚不知自己与理想学府有多远;只有闯过志愿填报这道隐形关卡,才稍微摸到通往未来的大门。


目前,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关于不同省份的高考难度,常常成为热议的话题。在软科《聊一聊:高考最难省份,到底是谁?》话题之下,河南、河北、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获得“高考最难”提名。


各省考名校,难度差距有多大?


高考是一场省内的人才比拼,由于各省人口基数、高校招生计划、试卷难度均有差异,在不同省市考上顶尖名校的概率各不相同。然而不同层次学校的最低录取位次仍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程度,以及该层次学校在该省的招生情况。


因此,本文便以2020年高考录取情况为例,以“一流大学”在各省的最低录取位次除以该省的高考报考人数,且看在不同省市的考生要考到全省前百分之多少才能达到“一流大学”的录取门槛,借以概观各地高考难度。具体情况要看个人选择及高校招生计划,这里仅做大致分析。



“马太效应”显著,各省难度差异大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堪称我国高等教育的“顶流”,他们专业实力强劲,作为各个领域的顶尖学府活跃于世界舞台之中。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每10万人中仅15467人有大学文化程度。其中,能够考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生,无疑是凤毛麟角,但不同省市能够跻身“一流大学”最低录取位次的学生占比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各省考名校,难度差距有多大?


上图为2020年高考各省市“一流大学”录取最低位次与报考总人数之比,究竟在不同省市考到全省前百分之多少才能有机会考虑“一流大学”,我们可借以稍加探知。


北京上海:参加高考就成功了一半


为何北京、上海的户口如此抢手?不仅因为多元的工作机会、先进的医疗体系等惠及自身的福利待遇,丰沛的教育资源更是无数80、90后家长力争留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在北京、上海参加高考,能够达到“一流大学”门槛的概率高达50%以上。2020年北京报考人数为4.9万,上海参加统考的人数大约为5万。根据2020年高考录取情况,“一流大学”中新疆大学在这两个地方的录取位次均为最低,在北京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250,在上海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0320。即,在北京、上海考试的考生,考到全省前55.61%和60.64%便有机会达到“一流大学”的门槛。


即使将这道门槛放宽到本科线,北京上海依然远超其他省份。据有关数据,2020年,上海本科上线率约为72.8%;隔壁享有高教“苏大强”美誉的江苏省报考34.89万,本科录取率约为57.7%;另一位邻居浙江省报考32.57万人,本科录取率约为53%。而“一流大学”的分数门槛,江苏和浙江分别只有前20.84%和前16.50%的学生能够达到。


显然,大家虽然同是包邮省,不过隔着一道省界线,能考上的学校层级便天差地别。


中部省份成高考“老大难”


再来看看争议不断的高考最难省份,河南和江苏分别荣获“没有学上”和“卷面难度”的最高提名,那么这两个省份的学生考到全省前多少能够摸到“一流大学”的门槛呢?


答案:河南排名前7.94%的考生,江苏排名前20.84%的考生。


本以为115.8万考生争独木桥的河南已经很难了,还有更难的:江西省2020年考生之中,仅有前6.89%的考生能够达到“一流大学”录取位次。


此外,同样位于中部的湖南省也仅有全省前7.63%的考生成绩可竞争顶尖名校,安徽和山西分别为全省前9.09%和8.32%。高教资源贫瘠的中部六省,似乎在“一流大学”高考升学方面,也未取得显著成绩。


高校分布格局影响高考录取机会


显然,北京、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考顶尖名校相对容易,除了河北、山东以外,考上“一流大学”的位次可达到全省前15%以上,尤其教育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位次在前50%的学生都有机会挑战“一流大学”。


西部地区虽然位置相对偏僻,但高考报考人数较少,加之国家对这些地方有相应的照顾政策,考上“一流大学”的概率反而增加,高考竞争不那么激烈。但中部地区却十分困难,几乎各省能够摸到“一流大学”门槛的位次占全省比例均为个位数,那么在实际情况中,录取人数可能会更少。


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如出一辙。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实证分析》一文,目前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呈现东部强于西部,西部强于中部的局面,这种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分布差异对不同省市地区考生的录取机会也造成影响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支持,属地计划招生量往往更大。所以本省有“一流大学”,会大大增加当地考生的录取机会。


各省考名校,难度差距有多大?

图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实证分析》


以2016年吉林省和湖北省的录取情况为例。吉林省的考生由于人数少,竞争压力小,进入“985工程”高校的考生比例整体高于湖北省,但在湖北省的属地高校武汉大学,吉林的考生录取比例明显低于湖北。一个省市的高校数量往往决定了该地考生在高考中面临竞争压力的程度以及获得入学资格的难易


另外,地区与高校发展相互支撑,造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局面。区位经济利好会为高校提供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支持,而高校则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智慧支撑,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水平的跃升,这也使得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升级,大部分当地考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拓展。


此外,如果“一流大学”向中西部高校扩招,必然存在一个“容纳度”的问题,受自身规模限制,必然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招生。那么,外省学生是否回流,就业落户等问题如何解决?另外,追求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国之重器”才是顶尖名校的使命与责任,在部分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受限的情况下,如何找到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支点,选出高质量人才,同样是探讨各省高考难度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离高等教育机会公平,还有多远?


各省市高考分数线的倾斜及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过,高等教育布局对分数线的影响最为直接,但这种布局又是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高考招生名额区域分配制度的法学研究》一文指出,日本政府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主要有两点:一是高等教育地方分散化,二是在设立公立大学时,充分考虑到各地域之间的平衡。避免高校在大都市过度集中,引导大部分学生尽量选择在本县接受高等教育。


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高教差异十分显著。美籍华裔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谈到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时,就曾对上海和北京等人口不到全国1%的城市集中了全国10%以上的大学、而很多人口已近千万的贫困地区却没有一所大学的不合理布局深为喟叹。


为了不断趋近于教育机会公平,改变我国高等院校布局结构的不平衡状态,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自建国以来便持续进行。


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全国40%以上的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几个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城市,而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则极为稀少,有的省区甚至连一所大学也没有。1952年院系调整后,这种高校布局高度集中的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部属高校招生指标增量向中部地区倾斜,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


此外,河南等中部省份也主动出击,为省内学子争取名校录取机会。今年3月末到4月初,河南省教育厅一行人连赴京津沪三地召开招生工作座谈会,向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为代表的知名院校介绍河南教育,推介河南考生,希望这些高校能够多招河南考生,多录河南生源,加大在河南的招生力度。


高考战场的大前方,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新高考改革,在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向上打头阵;然而高考战场的大后方,是百万考生挤破脑袋争抢一个凭借高等教育机会实现自我跃升的可能性。


高考录取分数线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调整与改革并非短时间能够完成,但促进高校均衡发展必然会成为缓解各省高考压力的重要举措。


正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指出,“要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投向中西部一流大学,为中西部一流大学培才、引才、用才、留才提供‘重器’,促进高校公平均衡发展。”让中西部高校崛起,让好学校遍地开花,才能让高等教育机会公平迎来真正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解中南.高考招生名额区域分配制度的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王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实证分析[J].高教学刊,2017(07):184-186.

[3]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1(06):53-57.

[4]中西部一流大学如何引才留才?代表建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倾斜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01/daibiaoweiyuan/gaojiao/202103/t20210312_519284.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位次   河南   江苏   上海   北京   名校   门槛   考生   省市   全省   省份   一流大学   难度   差距   公平   高校   机会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