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太差,不能一味怪罪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应从学习效率抓起

站在思维惯性上看问题,证明提高教学质量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双一流”大学,考上清华、北大。要实现这一目标,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创新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育应该选择科技,让科技推动教育发展。

成绩太差,不能一味怪罪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应从学习效率抓起

用科技推动教育发展的办法有两条:一条是训练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提高思维反应速度的目的,靠学生自身的天赋和兴趣,让有自我推动力的学生天空没有上限。速度×时间=路程,思维反应速度(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就是分数。只有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思维反应速度提升了,才能增加考试分数,增加考上“双一流”大学,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
另一条是在训练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提升思维反应速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参加各种创新类大赛,享受自主招生高校招生条件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增加考上“双一流”大学,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这两条,正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之一。

成绩太差,不能一味怪罪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应从学习效率抓起

前面我们讲过,司马光砸缸、七步成诗、孔融随父亲京城访友……等等历史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思维反应快(用时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效果好)。从力的三要素中的“大小”上来看,知识是训练思维的器材,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才能产生相关的思维活动。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产生不了相关的思维活动,思维力的大小也就显现不出来。
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据“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大举行的一次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现在的学生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不只是语文,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语文功底都将在各科考试中受到检测。

成绩太差,不能一味怪罪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应从学习效率抓起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绝大多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依然习惯于原有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愿意做任何形式上的改动和变革,不愿意选择“训练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思维反应速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新的路径,不愿意选择科技推动教育发展。
学校不重视训练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学生哪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做题的速度怎么提得上去?面对“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的局面,他们怎样来控制?
选择训练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思维反应速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新的路径,选择科技推动教育发展已经摆在我们教育的“十字路口”,就看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有没有人敢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教育工作者   清华   路径   反应速度   北大   语文   思维   重视   速度   成绩   时间   方法   知识   学生   大学   科技   于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