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

肯定否定规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唯心辩证法的规律,同时,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它是整个辩证法都适用的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又被叫做否定之否定规律,严格地说,这个叫法是不准确的。不准确的原因是很容易忽视肯定的那一部分内容。其实,整个辩证法的过程,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缺任何一方,对立就不存在了。没有对立,何来统一?

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

以阶级斗争学说而言,诚然,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如果没有阶级之间的合作,就不可能有阶级之间的斗争。因为,在阶级关系中,阶级合作是绝对的,而阶级斗争是相对的,阶级合作是阶级斗争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关系中,资本与劳动是永恒的主体,二者共同存在于企业中。所以,资本,劳动和企业就是经济的三要素。这其中,资本是势能,劳动是动能,企业是支点。没有资本这个势能,劳动这个动能根本就不会动,足见资本在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来看,没有劳动这个动能,资本这个势能也就只是一堆死物而已,根本就没有生产与经营的可能性,足见劳动也在生产与经营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此,按照二者在生产与经营中,实际占有的份额,定出合理分配利润的比例,就成了经济学家与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家的共同追求。我把这叫做"劳资互股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的分配制度。它可以平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长久存在的阶级矛盾。

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

以经济规律而言,并不是你这个阶级有你这个阶级的经济规律,而他那个阶级有他那个阶级的经济规律。如果说这种阶级的经济规律观点可以成立,那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成了真理。

以劳动价值与劳动剩余价值而言,确实,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剩余价值。然而,这一理论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否认资本,即生产资料价值也可以带来价值和剩余价值。

其实,价值首先是由资本带来的,没有现实的生产资料,不可能创造出现实的产品,就不可能有现实的使用价值,从而,形成现实的商品价值。

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

当然,劳动也是形成商品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价值是劳动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的互补、统一。而且,在资本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关系中,资本价值是绝对的,而劳动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中,资本是物质的,劳动是精神的。所以说,劳资剩余价值经济学比劳动剩余价值经济学更科学,原因在于:

首先,劳资剩余价值经济学有力学依据。

任何经济学都应当有自己的力学依据,没有力学依据的经济学,不可能含有真理的成份。资本剩余价值论有牛顿力学作依据,但得不到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支持;劳动剩余价值论有相对论量子力学作依据,但得不到牛顿力学的支持。

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

只有劳资剩余价值论既可以有牛顿力学作依据,又有相对论力学作依据,还有量子力学的互补力学作依据。所以说,只有劳资剩余价值经济学才是任何力量都推不倒的真理。

其次,劳资剩余价值论既肯定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又肯定了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既肯定了价值中的生产资料因素,又肯定了价值中的劳动因素。既不否定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又不否定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资本剩余价值论决定的是按资分配,完全剥夺了劳动的分配权益,反之,劳动剩余价值论倡导的是按劳分配,完全剥夺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分配权益,而劳资剩余价值论主张劳资共股制,即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按有机构成的比例,资本分到资本股红,劳动分到劳动股红,谁也不剥削谁。这是天下最合理的分配方式,从而才能真正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阶级之间必然有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前提是阶级合作

最后,劳资剩余价值经济学为充分发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既可以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既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从根源上消除共同贫穷的可能性。所以,实践将会证明,劳资剩余价值经济学比劳动剩余价值经济学更科学,原因就在于辩证思想比孤立思想更科学。

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官与民是永恒的主体,官民矛盾是永恒的社会主要矛盾。而人民群众与政府官员都是在国家这个大盘子里生存的。 在民与官这对矛盾中,官是势能,民是动能。没有人民群众,根本就不会有政府,不会有官员。即便是有,也会很快就饿死,足见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反过来看,人类社会中没有官员也不行。没有政府,没有官员的社会是土匪世界。在官民关系中,政府,官员的能量是势能,自上而下,呼风唤雨,指鹿为马,皆势也。而人民群众的能量是动能。"民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人多势众,舆论哗然,搅得官府不得安宁。为此,官员与人民群众最好的关系,应该是互治关系。官治民这是常态,反过来说,民也应当治官,不受老百姓制约的官员,是无底线的官员;不受老百姓制约的政府,是无底线的政府。所以,官民互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阶级斗争   阶级   价值论   势能   剩余价值   动能   劳资   生产资料   力学   经济学   剩余   官员   前提   资本   价值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