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13年再度出舱,全部过程被评为完美级别

2021年7月4日8时11分起,中国航天员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开始进行本次任务的首次出舱活动。而距离上一次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已经相隔了整整13年。相比首次太空行走,这次的出舱活动时间更长,直到下午14时许方才重新进入空间站并关闭舱门,舱外活动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而这也是舱外太空服生命维持系统的上限,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航天服(太空服)的生命维持能力已经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本次出舱任务较多,相比13年前的任务,更具有实际意义。结束了本次舱外任务,杨利伟评价该任务完成度为:完美级。

相隔13年再度出舱,全部过程被评为完美级别

(图1:翟志刚出舱,图源中国载人航天)


出舱之后,首先安装上了机械臂。这款机械臂长10米,拥有7个自由度,可在失重状态下抓取25吨物体,同时还能够根据指令,“爬行”重新定位,能够很方便地运送各类物件,可以说是真正的黑科技。后续的航天任务中,由于天宫空间站采取模块结构安装方式,包括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等部分,都可以通过这个机械臂完成。而对它的日常维护,舱外作业,少不了人工辅助,本次出舱任务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围绕它展开的。

这款机械臂在飞升上天的时候,并没有安装脚限位器,而在太空作业中,由于失重的缘故,限位器能够避免航天员到处乱飞,因此也是本次出舱任务的首个需要完成的目标。

另外,本次出舱活动还对全景相机进行了抬升作业,这主要是因为发射时,由于整流罩的尺寸限制,全景相机与舱体很近。经过舱外作业,将它恢复到设计位置,可以“站得高”看得远,从而完成各项任务要求。

除此之外,出舱任务还完成了舱外工具箱的组装以及扩展泵组等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天和   全景   舱门   航天员   作业   自由度   空间站   中国   航天   太空   级别   核心   过程   相机   完美   生命   时间   机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