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赵孟頫

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他的兰亭十三跋中很著名的一段话。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

启功说,赵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窃谓其不然,试从法帖中翦某字,如“八”“人”“二”“三”等,复分翦其点画,信手掷于案上,观之宁复成字。又取薄纸覆于帖上,以铅笔划出某字每笔中心一线,仍能不失字势,其理讵不昭昭然哉。启功说,他从法帖中把单字的单个笔画剪下来,然后在扔在桌子上。就不成字了。启功有诗云:“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率,顿觉全牛骨隙宽”。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论书手稿

启功与赵孟頫观点明显向左。原因何在,核心在于书法是艺术还是写字上的认识上。事实上,启功一生都把书法当做写字,怎样把字写美观的境界里。下面,我们来看看启功对写字的研究心得。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论书手稿

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无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才发现问题在字的“结构”上。启功找来很多名家碑帖以及唐代佛经,用透亮的方格纸将这些字单个放大,潜心描写,终于从名家书法的笔划结构上,找到了写字的规律。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分。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分”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分”。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分,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分”。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书法

启功先生认为一字之重心并不是一点而是四点,他曾说:“将一个大方格纵横各画十三小方格,中间三小格纵横成十字路,每行小格为五三五。自左上一交叉点言,其上左俱为五,其下其右俱为八。此十字路中四交叉点,各为五比八之位置,合乎黄金分割之理”。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书法

启功曾自己总结说:“在临习各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融会贯通和独自创造,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风。我不在乎别人称我什么"馆阁体",也不惜自谑为"大字报体",反正这就是启功的书法。”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写的大字报

在启功生前,专业人士就对其书法颇多争议,例如书法家大康先生曾经在大学课堂上称:启功线条是“一根棍儿”。黄胄先生也曾说过启功写字是搭“脚手架”。或许这些说法是一种打趣,但至少侧面反映了启功书法的缺陷所在,即他对书法简单化的理解或简单化的表现。对此,启功晚年在回答他是怎样练好书法时曾经说过,我“是写大字报练出来的!是‘大字报’体。”尽管有谦虚的成分,但也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启功写的大字报

这是启老的应该是最早期的粉丝冒着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风险夜里偷偷从墙上的大字报上偷撕下来的,要知道那时可不是现在启老的字一字万金,那时读书无用论且启老是封建残余连亲友都躲得远远的,撕大字报在当时的罪行比现在的抢银行都严重,这个撕大字报的就是陈启智,为了自己喜欢的书法,现在谁能做到陈启智这种程度?

后来启老多次给陈启智写书法,《启功全集》就收录了很多幅启老赠送陈的作品,甚至启老还给他写了一本《草书千字文》。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陈启智展示他收藏的启功写的大字报

我们再来分析赵孟頫观点。或许有人说,中国书法经历篆隶草行楷不同的发展,凭什么说“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肯定不是把书法局限在写字上,而是指书法的中锋用笔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基本规律。既然书法中锋用笔千古不易,那么,我们写篆书,就要把篆书的笔法写出来,写隶书就要把隶书的笔法写出来……我们看赵孟頫以及所有杰出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笔法。没有笔法,就没有书法艺术。我们一直对好书法用“笔法飞动”、“龙飞凤舞”来形容。那么,能够产生出这样艺术效果的原因,都是笔法在起作用。笔法,一是有一定的规范,二是同一个笔法,总是变幻莫测。不但篆书、楷书、隶书如此,行书草书更是如此。因此,笔法上一定要有丰富的表现方式,才谈得上书法艺术。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赵孟頫手札

中国书法的载体是汉字,汉字是象形文字,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每一笔画都源于大自然赐予的灵感,与书写者对天地万象的理解相契合。因此,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竖如万岁枯藤。唐太宗形容王羲之的书法,“观其点曳之功,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当然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从“横平竖直”的基本功开始,进而上升到致广大、极精微,纳天地人生万象于笔端的境界,让书法成为书法家人格的化身。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赵孟頫手札

启功书法终其一生都停留在“横平竖直”的表现中,没有超越古代楷书大师们所开创的范式。由于启功认识的局限和实践的偏颇,故其除楷书、行楷精彩之外,表达性情的行草书、草书甚少也不足观。

赵孟頫虽然抓住了笔法为书法的核心,但过分死守中锋用笔和结字,也没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进而达到超越笔法、超越结字的“无法”的境界,将自己的书法艺术推向顶峰。故其虽多体兼攻,草书也乏善可陈。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赵孟頫手札

由此而言,学书者亦可从中得到启示,笔法与结字哪个为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学书法的初衷是什么,是为艺术还是为把字写好看;有了正确的认识就需要找到并按照符合自己特性去学书,方是正途。其实,笔法与结字两者都重要,关键在于你首先悟到了哪个,如果先驱悟到笔法重要,着力点放在笔法上,同时也要兼顾结字,两者其实也难分。反之亦然。就像历代大书家学书方式千万种,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有的喜欢临摹古人笔笔惟妙惟肖,如王羲之、米芾等;有的喜欢按自己的方式临摹古人,如王铎、董其昌等。前者是先工后意,而后者是先意后工,殊途同归,融会贯通,挥洒天地,都卓然成为大家。

千年之辩:用笔与结字谁为先 启功怼赵孟頫孰是孰非

赵孟頫手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王羲之   万象   篆书   孰是孰非   等分   草书   大字报   楷书   笔法   隶书   手札   方格   书法家   中锋   千古   书法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