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最近悟空问答里,有网友提出这样问题:如何将一个平庸的艺术作品通过“过度解读”使其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共有5个人作了回答。我觉得回答都很有意义,尤其是碣石樵子、紫木聊巴黎两位回答得很深刻,其它回答虽话糙但理不糙。分录如下: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碣石樵子:

过度解读是一直存在的,在艺术品鉴赏中也不例外。不过,一当某件艺术品在业内和公众贴上了“杰出”的标签,便很难再撕下来。

最近见过一句调侃:同样是一名画家,在他(她)出名之前,无论画得多好,也不敢对其过分肯定;而在他(她)功成名就之后,无论画得多烂,也不敢轻易批评。

这种调侃不无道理,而且非常尖锐地指出了一个问题:衡量一件艺术品好与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我想,这个是一个难题。因为迄今为止,连艺术本身都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定义。艺术品鉴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有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样一件作品,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去欣赏,肯定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在一个“人情社会”和充满了“利益关系”的社会中,能够直抒胸臆,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评价其实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觉,一种是通过语言或文字表露出来的。两者有时候高度统一,有时候背道而驰,并且以后者居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当“语言的艺术”遇到“现实的艺术”时,二者往往可以碰撞出绚丽多姿的火花。而此时,被评价的艺术品的价值,便会翻着跟头地往上窜。

艺术家活着的时候,人们出于“畏”而不敢说真话;

艺术家离世的时候,人们出于“敬”而忙着说假话。

这种艺术品评论中的“敬”“畏”分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游戏规则。

当然,这种规则在其他领域同样存在。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夸天赋、夸创意、夸内涵、夸影响,只要有愿意送,高帽子肯定供不应求,还怕不能将其打上“高大上”的标签么?

艺术品鉴赏,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如果想将其打扮地光鲜亮丽,只需记住八字真言:天赋、创意、内涵、影响。

艺术品的优劣高低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又很难找到一把精准的标尺。所以,无论是围绕一幅画,还是面对一幅字,只要是真想去美化它,抛开细枝末节,从天赋、创意、内涵和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即可。

如此,即便你说的不对,别人也抓不到实质性的问题。因为,你说的东西本身就虚无缥缈。

以上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明一个问题:艺术的发展其实离不开批判,可惜如今耳畔多是宛若天籁的赞歌,听到一句醍醐灌顶的警醒,着实太难!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紫木聊巴黎:

这是一个伪命题。时光淘沙,标题的假设终不会长久存在。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并立存在。

如果想用一些包装手段来蒙混观者,这种“皇帝的新装”也许在一个小范围或一个短时期可以有所得逞,但终究会有勇敢的小孩站出来讲真话。

就当代艺术而言,有许多故作玄虚的,空赋概念的,假大空的……有些“标新立异”也许会一时冲击眼球,让没有鉴别能力的买家慷慨解囊,炒高市价,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不具真实价值的作品终将被遗忘,一如那些被包装的明星。

所以,从艺者,用真金实料的作品来占江湖位份。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因为在艺术品繁荣的今天,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市场的核心问题艺术价值与艺术价格怎样波动的问题。艺术产业有价值与价格的基础,大厦方能搭建起来。艺术品行业的人都值得认真对待。下面笔者从艺术品行业各方对这个问题的态度,进行剖析,以防踏入炒作的陷阱:

对于艺术家来说,有几种情况:一是觉得自己的艺术水准被低估了,需要宣传或炒作;二是明知自己水平一般,种种原因,希望自己的名气、价格尽快起来,即所谓出名要趁早,抓紧宣传炒作;三是艺术家在一定的利益链条里,需要配合经纪机构或收藏家来扩大名气、提高价格。

对于收藏家或投资者来说,也需面临几种情况:一是需要专业眼光来辨别艺术家艺术水平与价格是否对等(在各种市场因素的参考下),价格偏离艺术价值太多的话,要么不能购买,购买了需要抛售或适度抛售;二是与收藏家或投资者有实际的利益纠葛的话,在大部分人都是驱利的本能下,会主动对艺术家进行扩大宣传或炒作;三是跟风买、瞎买或冒充内行买。四是充当看客、不评论或会指手画脚等等。

对于作为以收取艺术作品拍卖佣金的拍卖公司来说,也有几种情况:一是艺术水准可以,愿意送拍,经过一定把关,当然会接受拍卖委托;二是不管艺术水准如何,愿意送拍,反正有佣金,配合艺术家作品委托方进行宣传或炒作;三是艺术水准太差或艺术水准与拍卖公司品牌形象不符,坚决不让上拍。这样的拍卖公司有,但很少。毕竟送拍的艺术家作品,送拍委托人也有一定的鉴赏眼光,作品不会太差,否则有违送拍的初衷,初衷是把价格炒高了意图有更多的人来接盘。拍卖公司面对利益诱惑能经受考验的的确不多。

对于通过代理艺术家作品获取收益的画廊等经纪机构来说,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挑选一些有艺术水准但被市场低估的艺术家进行代理,希望获取较好的回报,一般会做中长期打算;二是挑选一些市场流行的、但还有市场空间的艺术家进行代理,扩大宣传或炒作,充分抓住当前的市场机会,一般是有短中期考虑;三是哪些艺术家作品市场好卖,就低价买进,快速卖出或适时卖出,倒买倒卖。一般是短中期考虑。

对于评论家和媒体来说,也有几种情况:一是客观评价,优缺点都同时指出。但时下,对在世艺术家如此评价委实不多,也很难做到;二是尽是吹捧之词,写缺点也成优点。大部分如此;三是配合炒作,尽夸大之能事进行粉饰。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因此,就市场实际情况来说,只要有市场就会有炒作,这和其它投资渠道一样。对于艺术品来说更有其特殊性,因为艺术品是精神产品,对于行家来说,艺术水准高低是有标准的,由于种种因素,其中也有很多争议,例如喜好、情感、门派、利益等都会影响行家的判断。而对于大多非行家的一般爱好者或是普通人来说,艺术品水准的高低、艺术价值和艺术价格是否匹配等等,就很容易如坠云雾,见风就是雨了。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在当前国内经纪人、鉴定人缺乏、不规范和书画市场严重的官本位的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平庸的艺术作品能通过“过度解读”,变成了高大上的作品,实在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品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关系每一个参与市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艺术市场的新生力量。如果市场没有新生力量,永远是行业内部的击鼓传花,那就成一潭死水了。

当然,这是一个市场问题,相关主管部门不好做过多的干涉。需要行业内部对此有一个清醒认识和规范,然而在利益面前,谁又愿意扛起这个大旗,在损人而且有可能不利已的情况下,去清扫这种恶劣的炒作现象呢。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尽管从长远来看,艺术家最终是靠艺术作品说话。历史是最好的评判者和检验者。在中国的艺术长河里,曾经无数的艺术家,最终各朝各代,能留下来的寥寥可数。但这种淘汰是漫长的,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或许,这是一个无解难题。全在于参与者自己来判断。你要避开炒作的陷阱,首先要知道各参与方的真实心态和操作手法。新进艺术品市场的收藏者或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

在智能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个千年难题,也未可知。值得有识之士去探索、开发。

诱人的艺术品暴利神话,平庸的艺术作品如何变成高大上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艺术品   作品   创意   收藏家   行家   暴利   平庸   高大   水准   艺术家   内涵   诱人   利益   神话   评价   情况   价值   艺术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