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1593年一1673年),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国变后,礼无住老人出家,遍参吴越诸名宿。出世弘法,住鸡足山石钟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著有诗集《翛园集》、《罔措斋联语》、《杂偈》、《橛庵草》、《拈花颂》等。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释担当,法名“普荷”,自号“担当”,意即“能担当佛门重任”。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自幼颖悟,13岁补博士弟子员,善为文,尤工诗赋。天启年间(1621 一1627 ) , 以明经赴京应试,不第。于是遍游南北,纵览名山大川。并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刻苦发愤,学业精进,充分显示出天赋的艺术才华,受到名家赞赏器重。董其昌称担当的诗“温敦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出塞而有少陵之法"。李本宁说:“清而不薄,婉而不伤,法古而不袭迹,卑今而太吊诡”。陈眉公也称担当“灵心道响”,为“当世奇男子”。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此间他经常到绍兴访湛然、云门和尚,又和他的同乡前辈苍雪法师往来,开始接受佛教思想。担当不仅诗书有名,为人激昂慷慨,喜欢侠义,学习剑术。他当时看到明朝将要覆灭,颇想纠集一些有志之土,以恢复明社为己任,然明廷腐败,事与愿违,遂“纡踪岭右,茧足万里”回归故里。担当的这次远行,对他今后的艺术创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回滇不久,1638年8月,徐霞客游滇。因陈眉公之介绍,至晋宁访担当。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契合。霞客在晋宁盘桓20天,并请担当为同路来滇病故之人静闻和尚撰《瘗骨记》,担当欣然命笔。担当有赠霞客诗刊30首,具见两人深情。徐霞客《游记》中称:“唐大来,名泰。选贡。以养母缴引。诗书画具得董玄宰三昧。余在家时,陈眉公即先寄以书云……大来虽贫,能来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若此。”徐霞客走后,担当的母亲也去世了。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曾参与云南土司沙定洲倒云南统治者沐天波的活动,后沙定洲败亡。公元一六四四年,明亡清立,担当目睹国变,便把一腔抑郁寄情山水之中,并削发为僧,时年五十一岁,驻足大理鸡足山感通寺。他息养静休,攻读研究经藏,面壁修行。来往于鸡足山各寺及名刹丛林之间,飘然而来,飘然而去,人称“云中一鹤”,“南中高士”。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尤善草书。他的草书有唐代怀素的风骨,晚年更接近倪元璐、王铎一辈。他书法的天份和功力都很深,在章法、布局、用墨上深得虚实相生之妙。他的草书笔墨飞舞,大有“当其下手风雨疾,笔所末到气已吞”的气概。担当晚年的狂草,更加放纵老辣,行笔跳荡飞跃,结体和分行布白奔趋揖让,不但浑成入妙,通过笔画章法表现自己的情怀,而且已进入了高古的境界。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他对艺术创作有极精妙的领悟,在一幅画中题道:“支离老手,非熟极而生不可。”担当所谓“熟极”,也就是要熟练的掌握传统规律;“生”,则是打破传统规律的束缚,别出新意,他是主张在学好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关于书画艺术的“熟”和“生”,原也是董其昌提出来的,董其昌说:“书与画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担当在这个主张上,超越了老师董其昌的藩篱,否定了他的“不可不熟”和“熟外熟”的要求,一味从生拙处着眼,所以能自成一家,抛去了董其昌那种圆笔淡染的南宗笔墨。担当还把他精湛的书法技巧用到绘画上,书法基本功的老练,使担当的山水画添上了重要的成功因素。特别担当来往干鸡足、点苍一带三十多年,对于滇西山水的特点,揣摩已入化境,把读者带入滇西高原特有的朗润空气中,使人不得不佩服他那锤炼洒脱的笔墨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量。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作画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风格枯淡,也自成一家,以泼墨山水画为主,兼及人物。其画笔墨构图十分简练,高度概括,黑白之外,留给人们许多想象不尽的空间,清淡俊逸之中,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他曾说过“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鸿濛。”在构图布局上十分奇巧,时常出人意料。担当绘画技法与八大山人一样,写山水都是秃笔藏峰。不同之处是,八大山人多用圆笔,而担当则多用折笔。他晚年的题画诗,有“篆籀可学笔不古,不如盘礴无稿山”之句,就是说,纵笔去画不打稿子的山水,比写篆书和古籀的笔势还要高古。担当是把书法融化在画里的。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作诗撰联,谋篇独特,用词古怪新颖,使人读后回味无穷。如他的《在鸡山忆盘龙寺莲峰祖师遗蜕》诗:

故乡路断老难归,遥指盘龙忆翠微,

欲扣死心焉可得,漫劳生面未全非。

帝从白下颁新旨,谁在堂前捧旧衣?

惹得灵山开口笑,人天百万有光辉。

此外,担当还有诸多的诗作流传下来,被后人集为《担当诗文全集》。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他结庵宾川鸡足山,远忆故乡晋宁盘龙寺莲峰大师圆寂后留下的遗蜕,发出了“欲扣死人焉可得,漫劳生面未全非”的感慨,不仅如此,他在盘龙寺祖师殿还留下两副妙联:

个中合有人,问往古来今谁破?

活处元无佛,任眉横鼻直俱非。

这个骨堆,是怕死的猛然见了皆道活;

一团热铁,在咬破者即时呕却岂容吞。

用佛家的眼光把人的生死玄机描绘得非常贴切自然,字字情真意切。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担当的成就除诗书画三绝以外,他所撰的楹联,堪称明末清初联坛一绝。

他在鸡足山出家时的一些联作。一副是: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此联原悬于鸡山大觉寺的厨房,民国初年,由李根源先生摹下原联字样,刻挂在昆明筇竹寺内。由于原联已毁,这副摹刻作品便显得格外珍贵。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此外,担当还在鸡足山撰写了:

行不到头,只为鸡原有足;

笑难开口,也知木本无情。

世情涤尽山常瘦,

佛性空时火亦寒,

疗饥熟煮埋头芋,

寄梦寒栖入骨山。

等充满佛学哲理的妙对,将他在鸡足山为僧的饥寒交迫艰苦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他在洱源桂云庵所题联:

撕一片白云补衲;

留半轮明月读经。

白云可“撕”,明月可“留”,而且各有妙用,一是用来“补衲”,一是用来“读经”,

联语出神入化,堪称千古佳作。

还有通海海潮寺联: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担当还在他的故乡晋宁盘龙寺中突发奇想,创作了

谁把藕丝牵大象?

我将铁棒打苍蝇。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六七三年)冬天,担当感到身体有些轻微不适,卧床十九天,忽然晨起盘膝端坐,写了几句偈语:“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抛下笔后便与世长辞了。享年八十一岁。圆寂归化大理鸡足山的顶峰,其骨塔在感通寺后,塔有《清担当塔铭》铭文。塔铭写道:“始焉儒,终焉佛,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涛,点苍雪壁。迦叶之区,担当之室”。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一九四九年前,高荫槐将军搜集了担当的一百多幅书、画作品,号称“百担斋”,捐赠云南省博物馆。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出版过《担当书画集》和《担当山水画册》两辑作品。云南省博物馆也曾将其藏品举办过多次《担当书画遗作展》。担当的诗书画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但由于云南地处边陲,担当的名字还不像八人山人、石涛那样为中外艺术界所熟悉,他的作品知道的人也还不很多。几年前,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联合推出了《担当书画全集》。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一代高僧担当在诗书画上的卓越成就。

被称“诗书画”三绝,担当:撕一片白云补衲,留半轮明月读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诗书   晋宁   大理   云南省   草书   山人   画作   山水画   云南   笔墨   晚年   书法   书画   明月   故乡   山水   白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