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中国的近代史,是在屈辱中不断摆脱屈辱的历史,这也是马相伯的个人史。可以说,马相伯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最艰难的岁月。然而,百年间,他从容游走,留下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正如柳亚子诗云:“一老南天身是史。”他留下的书法承载了他图变图强的精神风貌。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中)

有个人出生在1840年,活了100岁,那么他将:两年后,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他16岁时(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依然是失败,签订屈辱的条约;当他43岁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取胜犹败;当他54岁时(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战争,还是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当他60岁时(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当他72岁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之后中国进入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时期;当他91岁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当他97岁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

单个年份来看,1840年出生的和1937年去世的肯定很多,但是在那个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一生能跨越这段时期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的。 被誉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的马相伯先生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但在百年的坎坷中,马相伯却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马相伯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精通法文、拉丁文、希腊文8种外语,兼修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学贯中西,被称为民国十大先生。教育家蔡元培、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陈寅恪、胡敦复等皆为其弟子。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中国第一个神学博士

马相伯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生于丹阳马家村,其父母均信奉天主教,故襁褓间即受天主教洗礼,成为天主教徒,洗名若瑟,亦作若石。5岁入塾读书,喜探询天象运行奥秘。1862年,12岁的马相伯从江苏常州走路到上海去求学。马相伯入徐家汇天主教耶稣会小修院,受所谓“神修”训练。两年后,他在耶稣会研究中国文学和拉丁文学,后又入大修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于1870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第一个神学博士。经教会授职为神父,成为耶稣会教士。

1871年,马相伯奉耶稣会之命,先后到南京、徐州等地传教。从1872年起,他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管教务。教学之余,他仍研究哲学及数理科学,译书百余卷。1875年,教会指定马相伯专门研究天文、数学。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1876年,因自筹白银2000两救济灾民,反遭教会幽禁“省过”,愤而脱离耶稣会还俗(但仍信仰天主教),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曾先后去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日本维新、高丽(朝鲜)守旧的对照使他深受启迪,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屡屡上书朝廷献策,却都似泥牛入海。1899年辞官回沪,住佘山,潜心于天文度数的研究和译著,助其弟马建忠著《马氏文通》,只署文名。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毁家兴学。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参与洋务运动,但救国无门

因为教会学校的背景,马相伯在清廷备受猜忌,终生不得加官予爵。他深受李鸿章的赏识,不仅聘请他作为幕僚;马相伯还成了李鸿章的哲学讲师。1886年他奉李鸿章之命,赴美为大清海军筹集资金。李鸿章本想筹2500万两银子,没想到美国投资者太热情,有24家银行愿意向清政府提供总额为5亿的贷款。马相伯大喜之下通报李鸿章,没想到等来这样的回电:“办法甚当,朝廷大哗,舆论沸腾,群矢集我,万难照准。”进退为难的马相伯,最后失落至极地走出美国。回国之前他去了一趟欧洲,访问了欧洲几所著名学府。此次欧美之行,“欧美之强盛,我国之厚弱”,深深地刺激了他。由此,他认识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此后四年,他屡屡向朝廷上奏,恳请实行科学兴国的强国之策,但是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辛亥革命前后,曾在东京任《政闻社》总务员。后来,孙中山将他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此时他已七十高龄了。没过多久,南京撤销设市。 马相伯转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并代理都督,在北京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任北京政府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平政院平政等职。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前半生为中国的现在鞠躬尽瘁,后半生为中国的未来呕心沥血。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教育救国,创建大学

1902年初冬,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发生“墨水瓶事件”,学生集体退学。蔡元培曾介绍部分学生向马相伯求学。他遂于次年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以“中西大学堂”的理念,创办震旦大学院(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是其旧址),自任院长,3月1日开学(“震旦”为梵文,“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其创办的震旦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梁启超曾著文祝贺:“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亲编《拉丁文通》、《致知浅说》等教材亲自授课,实行学生自治。肄业于此的学生有于右任、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和张鼎丞等名人。在此之前,于右任因讽刺时政,遭清廷缉拿,潜逃至吴淞,马相伯闻讯,亲自驾舟接到校中进行掩护。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1931年9月于右任与恩师马相伯合影

1905年春,耶稣会欲变震旦为教会学校,以让马相伯“养病”为由,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Perrin)为总教习,改变办学方针,另立规章。学生大哗,摘下校牌,全体退学。马相伯看到退学学生签名簿时,老泪纵横,决意站在学生一边,并得张謇、严复和袁希涛等名流的支持,在江湾另行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于当年9月13日正式开学。马相伯任校长兼法文教授,聘李登辉任教务长。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1908年,由耶稣会接办的震旦大学拟迁址卢家湾,马相伯仍以办学为重,不计前嫌,捐现银4万元,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地基8处(当时价值10万多元),以购置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土地100亩,建造新校舍(后改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1911年前后, 曾与章太炎、梁启超等发起创办“函夏考文苑”,与英华(字敛之。后为辅仁大学校长)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1914年,马相伯子君远病故,学生们鉴于马公毁家兴学,家无余资,遂筹集万元为其寡媳、幼孙作教养费,马相伯却托人将该款移作启明女子中学(今第四中学)教育经费。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1925年,罗马教廷在中国创办北京公教大学,次年改称辅仁大学。马相伯参与其事,贡献良多。他寄语辅仁大学:“齐驱欧美,或更驾而上之。”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为抗日奔走呼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相伯在上海积极参加救国工作,坚决主张对内团结,对外抗战,被尊为爱国老人。1934年4月20日,马相伯与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人一起,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上签名,提出了“全国武装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等六项主张。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1936年11月,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被捕后,马相伯与宋庆龄等人发表宣言,要求立即释放这七位爱国领袖,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营救活动。“七君子”出狱后,立即赴马相伯住处合影留念。在这幅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上,沈钧儒亲笔题写“唯公马首是瞻”,表明了马相伯在全国知识界的突出地位和崇高声望。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与”七君子”


1932年11月起,马相伯连续4个月,发表12次国难广播演说,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告。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会战打的异常激烈,全国百姓都在支援前线,马相伯这时候已经97岁高龄了,钱都捐给学校了,没啥钱,于是就上街写字写对联卖钱捐款支援前线,写一个字30元,写一副对联50元,马相伯整整凑了10万元支援了前线!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后来,更是全家出动,买了医疗用品,在后方办起了医院。除此之外,他还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抗日先锋”、“救国领袖”。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冯玉祥、李宗仁劝马相伯移居桂林风洞山。次年,应于右任请,入滇、蜀,道经越南谅山,因病留居。1939年是他百岁华诞,4月6日全国各地和有关团体都举行遥祝百龄典礼。国民政府对他颁发褒奖令,中共中央特致贺电,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他给上海复旦同学会的亲笔信有“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语。他以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劳苦为念,把各方赠与的寿仪移作犒慰伤兵之用。他在病重时,忧国忧时之情更深。他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10月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兴奋异常。11月4日溘然长逝,享年一百岁。噩耗传出,举国哀悼。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1952年,陈毅派员陪同马相伯亲属去越南谅山迎回灵柩,安葬于当时新泾区(今长宁区境内)息焉公墓,1984年4月6日,迁葬于宋庆龄陵园内。马相伯墓盖上由顾廷龙先生题写篆书“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墓”,高大的方柱式大理石上,镶嵌着马老百岁诞辰时的照片,寥寥四百余字的碑文,概括了马相伯历经百年沧桑的风雨人生。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墓

字如其人,书法入妙通灵

马相伯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5岁时,入家乡的私塾并临帖写字,31岁时,他经过耶稣会通考,成为中国第一位神学博士。马相伯先生曾有一幅的楷书中堂,书写的是南朝齐王僧虔《笔意赞》中句:“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浓色深,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直槊,勒为横钉。虚转妥帖,殴斗峥嵘。开张凤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未尽,已擅时名。”其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直槊,勒为横钉”一句,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他书法的特点。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有学者认为,马相伯的楷书得力于北魏,舒展挺拔,骨力不凡。《张猛龙》的劲峭开张、《张黑女》的灵秀内敛,还有苏东坡的丰腴跌宕、赵子昂的端庄流润,似乎在他的书法中,都是有所显露。历来将字如其人、字为心画,马相伯的书法也充分体现其一生救国救民的高尚精神。

邵力子评价:“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成为一代名联。

把近代中国的苦难写进了书法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的百年传奇

马相伯书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震旦   拉丁文   天主教   书法   复旦大学   耶稣   人马   辅仁大学   国难   爱国   神学   南京   中国   苦难   教会   校长   近代中国   传奇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