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的理解与感叹


对病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的理解与感叹

“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出自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是一个悲剧人物,鲁迅先生通过孔乙己这么一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大不满。那么,这“病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先生为何要这样安排呢?

我们都知道,“大约”与“的确”是一对矛盾。大约是不确定,的确是确定。二者在同一句文字中出现,是要表达同一个意思。从这个层面上看,这是一个妥妥地病句。

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语言的延伸,是语言的具象。同是,文字浓缩了语言,提炼了语言,又升华了语言。因为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多种意义的特点,因此,文字便同时有了多重意思,文字就对语言起到了丰富的作用。

“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句话,是口头文字的具体展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出类似的模糊话。这是模糊语言,类似的还有模糊数学、模糊艺术等,甚至还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模糊哲学。这个暂且不说。回到这句话本身:“大约”表达的是一个猜测。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孔乙己”的具体情况,这是一个事实。“的确”二字,是陈述一个最可能的结果。大家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的时候,他是被人打折了腿,一路爬到酒店里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最终命运,就是“死了”。


对病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的理解与感叹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结果让我们吃惊:“大约”二字说的却是事实,而“的确”表达的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虽然人总会死的,但在那个时点的“孔乙己”却未必“的确”死了。

鲁迅先生在这句话里所隐藏的情感,不再做过多的理解。我只想感叹先生对文字的运用水平确实非常高明。我们定义了“病句”的内涵,是为了规范文字的运用,方便交流,利于表达。但是,当一个所谓的“病句”能够更好的表达文义的时候,“病句”就不病了,相反,就是一种美。

这种美,归根于状态的迭加。就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样,又如同物理学家薛定谔的那只又死又活的猫,让各种可能性同时存在。这就提供了一种饱满的意境,可以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而不是单一的结果,只能被动接受。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病句   知本   鲁迅   具象   时点   学社   物理学家   远近   层面   模糊   事实   类似   哲学   语言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