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在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荣军路86号,坐落着“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

这座始建于1951年的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至今供养过2800多名残疾军人,其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约2200人。

在这些民族英雄当中,有位叫涂伯毅的军人异常显眼,因为他的面容模糊,五官难辨,双手蜷曲。

涂伯毅自己说过,有一次上街,曾把别人的孩子吓哭过,之后,他便很少上街了。

尽管涂伯毅的容貌第一眼看过去有点令人“害怕”,但他年轻的时候可是非常帅气。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为了保家卫国,涂伯毅曾一次不落地参加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无数次出生入死。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涂伯毅不幸被美军汽油弹击中,熊熊烈火包裹着他,身上的皮肤被烧的一块块往下掉,手也被烧蜷曲了。

尽管这样,但涂伯毅却说:“虽然我的容貌被烧毁了,手被烧蜷曲了,但革命意志一直没有蜷曲,把青春献给祖国,不后悔”。

作为抗战老英雄,涂伯毅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以及彭德怀等大元帅的亲切接见。

2020年,涂伯毅代表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的军人给习主席写了一封汇报信,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当人们在追问什么是真正的偶像时?毫无疑问,涂伯毅就是真正的偶像,是民族英雄,是民族脊梁。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1931年12月,涂伯毅出生在四川省云阳县双江镇稻场村。在那个动荡年代,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但涂伯毅并没有向生活低头,相反,他志向高远,选择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1949年,年仅18岁的涂伯毅从四川云阳中学毕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政干部学校,成为一名军人。

在当时,尤其是农村,涂伯毅能够考取这么好的军校,实属不易。

如果不出意外,涂伯毅军校毕业之后,他将成为一名干部,为建设新中国添砖加瓦。

但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日,19岁的涂伯毅奉命提前从学校毕业,跟随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之路,成为首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前往朝鲜战争前线的路途,美军的飞机时不时地在上空盘旋,炸弹袭击如家常便饭。

行军路上,为了躲避敌人的袭击,涂伯毅所在的部队只能夜晚行军,每天黄昏出发,次日凌晨四五点,天亮之前停止行军。

就这样,一周之后,涂伯毅跟随着部队,冒着生命危险,在敌军炮火不断袭击之下抵达朝鲜东线,在最危险的战争前线——长津湖到黄草岭一线防疫。

战争的残酷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清楚地知道跨过鸭绿江意味着什么,但作为军人,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一声令下,他们将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线。

正如涂伯毅所言:“跨过鸭绿江,就没想着回来。”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不幸遇袭,容颜被毁

1950年10月到1951年1月,涂伯毅先后在第一、二、三次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任务。

1951年2月,美军再次发起了进攻,第四次战役打响之后,涂伯毅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加。

众所周知,阵地面积不足3.7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高地最危险,这个小小的山头,曾遭受过美军190万发炮弹的袭击。

尽管如此,志愿军战士无一人畏惧,都勇敢地冲向阵前。

据涂伯毅自己回忆,在1950年12月的一次会上,政委问志愿军战士:

“鬼子”要过什么节?大家说,再过几天要过圣诞节。为了不让美军过好圣诞节,我们该做什么?

战士们回答:“打仗”!

1951年2月14日傍晚,涂伯毅和另外两名战友组成了志愿军42军126师第五战斗小组,潜入在汉江北岸一个小山村的山坡上,埋伏在丛林里面,准备伏击敌人。

结果天亮之后,美军的十几架战机盘旋过来,向涂伯毅埋伏的山坡疯狂轰炸,只听得噗嗤”一声,美军投掷的凝固汽油炸弹引起熊熊烈火,连石头都快被烧着。

更可怕的是,涂伯毅并没有被炸弹震晕,此时的他还清醒着。置身“火海”之中的涂伯毅一下子拔出身上的手榴弹,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朝敌人方向扔去。

涂伯毅明白,如果自己不赶紧把手榴扔了,万一爆炸了,那炸的将是自己和战友,后果将更加严重。紧接着,涂伯毅看到不远处有个崖洞,便一条直线就冲进去。

冲进去之后,涂伯毅才感觉到身上被烧的火辣辣的痛,手指被烧的弯曲,脸上的皮肤掉下来了,黏糊糊的不知道是什么,手一碰皮就往下掉。

在剧烈疼痛的侵袭之下,涂伯毅不知不觉地昏迷过去了,等他醒过来,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由于伤势严重,涂伯毅被送到长春的医院治疗,前后一共做了8次大手术,可谓死里逃生。

因为严重毁容,医生怕涂伯毅接受不了自己,便不让他照镜子,把镜子和反光的物品全部收了起来,但这并没能阻挡住涂伯毅。

一次月圆之夜,涂伯毅悄悄地跑到医院水池边,水面上倒映出的模样,看着水中的自己,他感到很陌生,甚至有点“吓人“,他发现自己眉毛光秃秃的,双眼和嘴巴的位置则成了不规则的“孔洞”,容颜尽毁。

昔日那个精神的小伙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像是一个“畸形”的怪胎,涂伯毅心里的难过,无法用言语表达,而容貌带给他的自卑,仿佛在那一刻,就扎根在了他骨子里。

但他自己知道,如果时间倒流,让他重新选择,再来100次,明知道这个结局,他还是会选择,坚守在那个山坡上战斗。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巡回演出,首长接见

1956年,病情稳定的涂伯毅来到了这座位于成都北部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待便是65年。

别看涂伯毅如今在休养院过得“舒心自在”,刚来休养院时,因为自己容颜尽失,难以接受,他对人生一度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好在休养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爱,战友们也不断地开导他,渐渐地,涂伯毅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拾对人生的信心。

之后,涂伯毅积极参加休养院的各类文艺活动,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许是那股认真劲,涂伯毅在文艺活动中的表演竟然出乎意料的好,没过多久便成了表演队的中坚分子。

1958年,涂伯毅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汇报演出,表演的节目是东北民间舞蹈《闹元宵》,演出大获成功,收获了台下无数的掌声。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演出结束后,涂伯毅的演出团获得周总理亲切地接见,周总理同他们亲切握手并说道:

“你们不仅是人民的战士,还是人民的艺术家,因此,你们应该受到党爱护和群众的尊敬。

讲述起这段往事,涂伯毅感到非常自豪。

尽管他的自豪之感无法通过表情传递,但他讲述时的声音,还有情到深处的肢体动作早已说明一切。

比容貌更重要的是灵魂,哪怕他再也回不到青葱岁月时的英俊,但他却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乐观生活,甘于奉献

在乐观的涂伯毅看来,尽管自己的容颜毁了,手也被烧蜷了,但与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无疑是幸运的。

他说,活下来就是一种幸福,我应该好好地活一辈子。

说起来真是令人惭愧,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们,总是喜欢抱怨生活、抱怨工作,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要是没有像涂伯毅这样千千万万的英雄先辈,哪来如今的幸福生活?

按理说,像涂伯毅这样的抗战老英雄,早就应该好好享受“人生”,但他并没有,涂伯毅曾多次表示:

“我想只要我生命还活着,我就应该为党、为祖国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我们也不需要什么名和地位”。

据统计,在数十年间,涂伯毅义务为各大中小学、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做了近万场的报告,听众达数百万之多,广受欢迎和好评。

涂伯毅:活着的“邱少云”,毁容后周总理亲自接见,称他是艺术家

回望涂伯毅的一生,在战争年代,他毅然决然保家卫国,哪怕身负重伤、容颜尽毁也无怨无悔。在和平年代,他又重拾信心,投身于艺术事业之中。

无愧于党、无愧于国、无愧于人民,涂伯毅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个简单却神圣的信条。在涂伯毅看来,对党对祖国有利、再小的事情也要去做,而且争取把事情做好。

涂伯毅的事迹无疑是令人动容的,而他的精神则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生在和平年代、远离战火纷飞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而今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拼搏奋斗才得来的。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先烈,并且珍惜他们开创的美好生活。

本文作者:茶九

责任编辑:路遥

审核:蓝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鸭绿江   休养院   投笔从戎   后周   保家卫国   志愿军   伤残   山坡   容貌   美军   容颜   军人   袭击   艺术家   总理   演出   战争   英雄   邱少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