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终于看到新日历上写着 2021 的时候,你会不会松一口气?

回想过去一年,我自己的重心好像只有一件事:创办书店。从春节前后忙碌筹备到三月底开门营业。你能想象吗?在疫情期间让一家“旅行”主题的新书店开业,是多么令人费解,也困难重重。

我常常被提问: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开一家书店?为什么和旅行有关?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务实,被开书店的浪漫理想冲昏了头脑。对陌生行业的学习以及疫情期间供货短缺、与读者沟通和对写作计划的影响,都常常让我感到疲惫。旅行也变少了,我常常跟朋友说,自己“插翅难飞”。

真正来到 2021 年的时候,我发现整个世界好像刚刚走过一条灰暗的隧道,在突如其来和措手不及中,难免错失了一些光芒和本该重要的时刻。如果我今天听到了那些问题,我会说:我们不能只为了现实活着。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因为不能旅行的一年里,恰恰是那些曾经在远方见到的风景和美,以及旅途中遇到的人和故事,给了我能量;因为心里装着远方的人,是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倒的。

不要忘记《死亡诗社》的文学课上那如雷贯耳的告诫:“金融,工程,建筑,计算,固然很重要,那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但诗歌,浪漫,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原因。”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那种隧道感,让我想起第一次到巴黎时的情景:深夜降落戴高乐机场后走到昏暗的到达出口坐车,在寒冷阴雨里经过零落街区时,从车窗望到远处城市中心的灯火,难掩现实与期待的落差。

第二天早晨走出门,看到明亮阳光下建筑、行人和街道构成的生动城市:巴黎就在眼前,历史悠久,却像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像我们跑过这条隧道,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得以在这个时机下重新审视生活,再次找到那些囿于现实的珍贵事物。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外来者对巴黎有一种天然期待,很难说电影和小说对此没有责任——那些对巴黎的描绘,使“浪漫”成为一个与这座城市紧密相关的传闻。巴黎像一个永恒的片场。人们幻想一旦进入其中,就会被施予某种魔法,从而置身那些跨越几个世纪的作品中描绘的“黄金时代”的面貌里。

而当他们真正来到巴黎,对建筑、艺术、美食以及爱情异乎寻常的憧憬难免与现实世界发生摩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因此产生了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这种现象:巴黎综合征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初来乍到的人需要经历这个祛魅过程,就像我从前刚降落到巴黎的晚上。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想象力的落差被归咎于浪漫的失灵,从而对巴黎产生了怀疑。人们试图寻找坐满作家和哲学家的咖啡馆、萦绕悦耳香颂和咖啡香味的街道、或者莫奈画中的池塘,期望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出现在脑海里的场景之中,又不知该如何匹配幻想,难免泄气而充满疑问。

电影、小说、电视剧塑造了一些模板化的巴黎浪漫——美式误会,如果非要说的话——人们试图从中寻找期待,可巴黎并不是阿甘手里的那盒巧克力

著名的 LIFE 杂志在 1950 年曾刊登过一组由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拍摄的一组照片:人群中,年轻情侣在巴黎热闹街头无所顾忌地拥吻展露爱意。然而这是一组摆拍的照片。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英国社会学家斯图亚特·麦克菲尔·霍尔研究人们对巴黎浪漫的印象时,曾分析过照片背后的精巧构思及 LIFE 在当时希望在冷战和朝鲜战争的背景下,用巴黎营造浪漫,振奋人心。杂志当时超过 2000 万的发行量,足以建立并传递一种认知:在巴黎,人们都无比浪漫。

电影《午夜巴黎》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主人公回到 20 世纪 20 年代的巴黎,与那时从美国到巴黎生活的菲茨杰拉德、海明威、T·S·艾略特在爵士俱乐部交杯换盏、谈论文学。

玫瑰色的怀旧滤镜让人忽略了一战后法郎的大幅贬值得以让彼时文人能尽情创作,欧文·威尔逊饰演的主角,因为是位富有的编剧,才能负担得起那些一时兴起的决定。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当然,浪漫不是什么坏事,只不过长期灌输的刻板印象,使巴黎作为一座城市的真正浪漫被误解和低估了。

这些故意营造出来的故事,往往试图和现实生活划清界限。

而实际上,正是在摈弃虚幻、平视巴黎之后才意识到,浪漫就是这里的平常生活,是人们与城市的紧密联系。

法语里有个源自诺曼语的单词叫 “flâner”,意思是“(在城市)漫不经心、没有目的地游荡”。虽然能够找到相近的解释来概括,不过在中文里没有哪个词能完全与之对应。对巴黎人来说,这个词内涵明确:身在城市某处又置身事外,以哲学精神观察一切。法国学生在高中就学习哲学课程,这种哲学很大程度上根植于生活的对弈和幸福的理想。

波德莱尔非常喜欢用这个词,并在作品中常常刻画这样的形象。雨果也曾一语双关地调侃:Errer est humain, Flâner est Parisien.(普通人“漫步”,而巴黎人“游荡”。)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走过孚日广场、卢森堡公园、夏天坐满人的塞纳河岸;在拿破仑·波拿巴及后世一举建造的现代巴黎里,从城市的一处走到另一处;与任何人交谈、看书或者喝酒;在博物馆、美术馆、建筑遗迹里面对真实的历史和艺术。所有的咖啡店和酒馆,椅子都朝向外,时刻能看到城市中最鲜活的人和最生动的景象:不管是市政厅广场的旋转木马,还是亚历山大三世桥上令人折服的落日,身在其中的时刻,即使最梦幻的想象也马上真实起来,让人信服。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城市里自己生长出来的浪漫,好像圣诞树上发光的星星。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对一种性质进行佐证,尤其当身在由数百年间留下的建筑、艺术、文学、美食所塑造的环境中时,很难不被其产生的力量所影响。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从罗马帝国的卢特提亚、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8 世纪的动荡纷争和 19 世纪的群星闪耀,20 世纪之前,巴黎不仅是“世界中心”,甚至是当时最大的都市,蒙田口中“全世界最高尚的装饰”;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人间百态、本雅明笔下的都市范本、爱伦·坡故事里的浪漫与罪恶… … 但又都不是——城市是难以被任何一个单一视角定义的。

即便当下无法旅行,但回想起在巴黎度过的时光,仍然会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启发。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而对于巴黎,把城市与人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亲密纽带,就是桥梁

历时 30 年建成、巴黎现存最古老的桥梁,反而叫“新桥”,它的出现是一座城市历史上第一次被城市工程项目重新定义,连接西岱岛和左右两岸的桥梁让当时的巴黎人体会了新的街区生活,也是现代巴黎繁荣的开端;随后于 1635 年落成的玛丽桥连接圣路易岛与右岸,至今还流传着相爱的人在桥下许愿就能成真的说法;拿破仑三世节揭幕的阿尔玛桥,桥上的步兵雕像是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日常的水位参照,1997 年,黛安娜王妃在附近隧道香消玉殒,每年都会有民众在桥北侧的自由之火予以祭奠;作为法俄同盟的象征,亚历山大三世桥以沙皇命名,在 1900 年世界博览会与大小皇宫一同开幕,今天仍然辉煌华丽,如果莫泊桑能够在桥上看一次日落,可能会更接受埃菲尔铁塔的存在……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19 世纪,塞纳河上有大约 20 座桥梁相继被建造起来,它们连接起西岱岛、圣路易岛和左右两岸,以及其他各个区域。到今天,有 37 座桥跨越塞纳河上,而巴黎城内已有超过 330 座不同形态和用途的桥梁。从圣母院到夏乐宫,从国家桥到塞纳河入海前的最后一座桥加里利亚诺桥,随河流流转的每一座桥梁,都有各自的故事与承昭的历史,在巴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行人、游船、车辆和铁道的接踵交汇之间,它们是这座城市永恒的印记,记录了时空变换里永恒的故事。

桥梁不仅承启了巴黎的发展轨迹,也联系起城市中的舞台。

《巴黎,我爱你》中,胜利广场上对亲人的思念、拉雪兹公墓“复活的”王尔德——时刻上演着奇闻逸事,也见证了无数爱情故事。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爱在日落黄昏时》里,一场九年前的相遇在巴黎被再度点燃。男女主人公在午后的城市穿行,谈论经济政治文学和艺术,唯独不谈论爱。可每一帧全都是爱。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爱是妥协》的最后,哈利在阿尔科莱桥上,与本以为错失挚爱再次相逢,彼此坦诚。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并非只有电影,十九世纪末,一段隽永的爱情,也涌动在这座城市。

一切开始于 1895 年,宝石世家之女 Estelle Arpels,和钻石商之子Alfred Van Cleef,这对彼此相爱的年轻夫妇不但互许婚誓,也因为家族对珠宝共同的热情,Alfred Van Cleef 与 Estelle Arpels 的兄弟们一起开启了一段传奇。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1906 年,在奢侈品牌和珠宝商店云集的芳登广场,22 号的门邸成为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世家诞生的第一间珠宝商店 ,独特设计和精美工艺逐渐成为流转在巴黎城中的另一种浪漫。他们的女儿 Renée Puissant 在 1926 年担任世家的艺术总监,以大胆想象和创造,开创了新的篇章。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如今走过一个多世纪的梵克雅宝,不仅仅是经典的高级珠宝和腕表世家,也是 Alfred Van Cleef 和 Estelle Arpels 爱情的纪念和延续。

2010 年,Lady Arpels Pont des Amoureux情人桥腕表首次问世——巴黎夜晚,少女漫步于塞纳河畔,隔桥相望的另一端,少年手捧鲜花走向少女又来回踟蹰,22 次方才换来与女孩的 2 次相遇——这个浪漫故事也成为梵克雅宝的经典印记。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十年后,世家以全新的夜间版、日间版、四季版以及男版,再度以精致工艺和璀璨珠宝演绎亘古不变的浪漫爱情。

以源自 16 世纪法国的墨彩珐琅技法在表盘打造出一幅午夜巴黎之景,另以“利摩日白釉”的皓白在墨蓝的夜之底色上勾勒出星光与屋顶,撑伞的少女和捧花的少年在夜色中桥的两端注视着彼此。每一分钟,这对恋人都会离彼此更近一步;每到正午与午夜,二人便得以深情相拥。注视着这座情人桥,总是无法抑制住想象的欲望。一边是分秒的流逝,另一边是注定的相遇。在这个被精心打造出的夜幕故事里,指针的走向牵动心跳,每一瞥都能在日常中点亮爱意。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在世家的定义中,时间不仅是精密机芯组合而成的冰冷时计,更是用以记录世事和爱情中浪漫故事的诗意篇章。如同塞纳河上桥梁所蕴藏的浪漫,不仅是建筑与历史的瑰宝,也是时间、工艺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精粹。

梵克雅宝将匠心藏在方寸,抒于时光 ——

世家对芭蕾艺术的渊源可追溯至世家家族成员 Louis Arpels,源于对芭蕾和歌剧的热爱,促成了 1940 年代世家首枚芭蕾舞伶胸针的诞生。时间流转,梵克雅宝以立体场景在 Lady Arpels Ballerines Musicales系列中重现剧院舞台的魅力。三款腕表用不同颜色的宝石、图案和音乐致意《珠宝》三幕芭蕾舞剧。最动人的是,表盘上的帷幕拉开后美轮美奂的芭蕾舞伶们登场,旋律和乐谱也随之响起,重现了福蕾、斯特拉文斯基和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乐章。它完美融合了音乐、芭蕾艺术、珍贵宝石和制表的高超工艺。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还有将浩瀚星际融于表盘的 Lady Arpels Planétarium;在轻盈云朵之间蝶飞燕舞的Ronde des Papillions;芭蕾舞伶在按擎显示装置激活后,裙角伴随曼妙律动的Ballerine Enchantée,仿佛灵动翅膀指示时间的秘密……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百年来,世家以精湛的高级珠宝工艺蜚声世界。Alhambra 四叶幸运系列Zip 项链以及Mystery Set 隐密式镶嵌皆是世家精湛工艺的见证。同时,对珍贵宝石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创造,不断从充沛自然、世间故事以及美轮美奂的幻想世界汲取灵感,打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匠心独运的传世作品,展现高级珠宝及腕表杰作迷人的璀璨光芒。

无论建筑、文学、艺术,还是精致的机械工艺或是传承的世家理念,都不断提醒并向我们证明,巴黎那些经过磨砺的特质、流动了数百年的盛宴,仍然在为世界提供美好和力量。☁️

梵克雅宝将在上海世博创意秀场于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向公众开放“相遇情人桥”线下限时体验空间,以精心设计的六大主题空间、沉浸式互动体验、经典的腕表及高级珠宝作品,全方位展现“时间的诗篇”。

你可以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提前预约“相遇情人桥”线下限时体验空间,感受独属于世家时间宇宙之中的诗意。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公众参观时间:2021 年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 498 号 世博创意秀场

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浪漫和爱被低估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巴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巴黎   塞纳河   浪漫   表盘   世家   桥梁   珠宝   工艺   时间   旅行   建筑   世纪   艺术   故事   时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