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几乎每座城市的官方网站上,都会出现天际线。像纽约标志性的摩天大楼,宣告着强大的实力;巴黎奥斯曼风格的建筑,彰显逻辑与审美;提到东京,一就定会想到城市中心的红色东京塔,给人严谨与迷醉的双重印象;而去过上海的人一定不会忘了拍一张外滩的城市照片,将那几栋最有名的建筑物囊括其中。

不可否认,天际线是非常“上镜”的,它把建筑群塑造成一种景观,即便你不在场,也一定能从摄影师的航拍视角中完成对城市的想象。

但天际线也掩盖了城市本来的样貌。

第一个打破“天际线叙事”的人,是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在拍摄《出租车司机》的时候,他没有像不少浪漫爱情电影一样,让男主角特拉维斯·比克尔(Travis Bickle)登上帝国大厦或洛克菲勒中心的观景台,而是让他驾驶着黄色出租车,行驶在深夜纽约的街头,看这座“伟大”的城市里形形色色人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堕落。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 出租车司机

远在世界各地的观众也许是第一次认识到,纽约并不只有“繁华”,深入街头,你也能够看到那个时代里一些阴暗的、真实的角落。

我觉得,《出租车司机》里的那个有些肮脏的纽约街头,带给人的感动远胜于城市天际线,因为城市里的生活体验就存在于街头。在街头,你能看到当地人早上匆匆出门上班,能看到咖啡店门口人们排起长队;街头是与老友休闲和散步发生的地方,也是与陌生人第一次相遇的空间。

无论多么拥挤、聒噪、不卫生,“街头”都是宝贵的城市毛细血管,是一座小宇宙。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 出租车司机

除了出租车司机,还有另一个擅长观察城市的角色:街头摄影师。他们也许是城市最辛苦的记录者。

不但要克服自我的缺陷(懒惰、怯懦),还要深入角落探索、挖掘、等待、游走,在瞬息万变的城市中,当光线、场景、情节都抵达理想中的条件时,轻轻按下快门——如果对焦正确的话——才会出现一张满意的街头照片。

相比于城市天际线,街头摄影师承担“微观叙事”的职责,他们像把“快门”当成“油门”的出租车司机,游荡在街头,和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接触,并用照片为城市著书立传。

接下来,我将向你推荐九位摄影师和他们的城市,从纽约、巴黎到悉尼、大阪,摄影师们不断探讨城市与人的关系,有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你也会发现,我为每个城市都设定了一个关键词,它们也许并不符合你的期待和印象,但这正是街头摄影的灵光。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毋庸置疑,纽约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天际线,但纽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这个问题,如果只看天际线是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在纽约长大的摄影大师布鲁斯·吉尔登对纽约的解读是: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城市

布鲁斯·吉尔登是一名出生于纽约、以用闪光灯“粗暴”地拍摄纽约街头而闻名的摄影师,他的镜头下有纽约街头行色匆匆、与时间赛跑的路人;推着餐车、急着赶往人流汇聚的地铁站口的小贩;衣食无忧、坐在副驾悠闲赶往目的地的富家名媛;甚至还有被纽约的生活压垮的白领,在哭完站起来之后,也会依旧充满骄傲地与其他人共享一个让他们骄傲的名字:New Yorker

布鲁斯·吉尔登曾说:“当你深入某地,开始了解何时何处会发生什么时,你就会拍出更好的照片。”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大阪在日本的各大城市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但相比于京都的墨守陈规、东京的时尚繁华,大阪更像是一座有性格的城市:克制且务实

阿部淳是一名出生在大阪的街头摄影师,他喜欢通过居民来体现城市的性格。他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公民》(Citizen in Society 1979-1983)系列。

阿部淳镜头中的大阪人仿佛有一种撕裂的美感,在日本经济泡沫爆裂前最美的瞬间,大阪街头的人展现他们张扬的骄傲,但却刻意地隐藏着,保持着他们骨子里的务实和克制。在重商主义盛行的大阪,人们最终在街头街尾塑造出这样一幅城市群像。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在特伦特·帕克的眼里,悉尼是一个无限自由的城市。

特伦特·帕克是一名出生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街头摄影师,他 12 岁开始用母亲的宾得 Spotmatic 拍照,将洗衣房作为暗房。2003 年,帕克与妻子兼摄影师纳雷尔·奥蒂奥一起在澳大利亚周围行驶了近 9 万公里,在澳洲街头拍摄出他最著名的摄影集《午夜将至》(Minutes to Midnight)。

在他的镜头里,悉尼总是一个很“无序”的城市,在黑白摄影中,建筑在脱离了阳光的地方野蛮生长,悉尼歌剧院像是一株随意开在岸边的花;而在彩色摄影中,他更专注于街头,用高饱和度的色彩来展现悉尼街头近乎无限的自由。

如果说阿部淳镜头下的大阪是笔直生长的铁木,那么特伦特·帕克就是肆意生长的玫瑰丛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这是一座破产的城市,但依旧有一群人眷恋着他们的家乡。

布莱恩·戴是一名出生在底特律的美国摄影师,他经历了 2013 年底特律的城市破产,为了展现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他选择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等待复活的城市。

作为一名摄影师,他并没有采用直接纪实的方式来描绘这座城市的变迁,而是以一种非常主观的自拍照来表达更深层的记忆:

“在我深爱的这座城市,我试图通过作品来呈现新老底特律人的自豪与乐观。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从未对自己的家乡感到无聊,拐角处上周还在的东西也许现在就已经不在,一切都在迅速变化,这座城市还有很多空白页在等待书写。”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柏林是一座神秘的城市,它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你向一千个人询问他们的柏林印象,可能会得到一千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德国人中有一个说法:“Berliners are not Germans”,柏林是最不德国的城市,它没有德国人与生俱来的理性和秩序;经历过二战后,柏林也不像其他的欧洲城市有很多古建筑,但如今的柏林,依旧充满着力量与美感。

埃奥洛·佩菲多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的意大利摄影师,他专门从事肖像摄影和街头摄影。他曾去过很多城市,而在柏林的照片是他最出彩的作品。德国的冷静与柏林人的随性产生出冲突,沉稳的建筑中仿佛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

柏林有太多的层次,它没有办法被简单定义,城市包裹着的神秘感在埃奥洛·佩菲多的记录下依然显得扑朔迷离。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圣彼得堡以其夏季的“白色夜晚”和短暂、黑暗的冬季白天而闻名。在寒冷的俄罗斯北部,这里的时间好像是静止的,整个城市存在于时间的阴影下

著名街头摄影师阿列克西·缇达莱克就出生在这座寒冷的城市,当时这座城市的名字还叫列宁格勒,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城市的时间仿佛从一种静止迅速转变成另一种静止。阿列克西·缇达莱克在 1991-1994 年间,用长曝光的手法来体现在这座“阴影之城”中时间的流动,最终阿列克西·缇达莱克也将这个街拍系列命名为《阴影之城》(City of Shadows)。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马特·斯图尔特于 1974 年出生在伦敦西北部的哈罗,他是一名街头摄影师。从事了三年的摄影师助理以后,他从 2000 年开始成为专业个人摄影师。

马特·斯图尔特是坚决的“反 Photoshop”主义者,所以他镜头下的伦敦充满了灵感和巧思。为了让期待的画面出现,他经常需要在一个机位上埋头等待很久,直到主体和背景出现了完美的组合,才会按下一次珍贵的快门。据说,他每天要拍摄三卷这样的胶片。

对于新手街头摄影师,马特也给出自己的建议:“买一双舒适的鞋子,在脖子上挂好相机,肘部收紧,保持耐心和乐观,不要忘记脸上的微笑。”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在著名纪实摄影师马丁·帕尔的镜头中,布里斯托的一切都是轻松随性的

80 年代,黑白摄影才是摄影界的主格调,而马丁·帕尔是最早开始彩色摄影的先驱。他的摄影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意识,总是在轻松写意的荒谬日常中展现他的幽默感与一些更深层的思考。

与旅游博主们的精修照片不同,马丁·帕尔喜欢漫步在城市街头拍摄民众真实的日常生活,在他定居的英国旅游城市布里斯托,他的摄影很真实地反映了正常人的度假状态。他们也像你我他一样,需要思考晚上在哪里定宾馆,怎么样看住自己的小孩不让他们跑丢,还有如何真正的给自己放个假,哪怕只是在海滩上大脑放空一个小时也好。

我还发现,在下面这个视频中,马丁·帕尔首次拿起手机,走在家乡布里斯托的街道上,拍摄海鸟、自行车、吃饭的人……你会发现荒谬现实中的随性与幽默不仅是他自己的风格,也是他赋予布里斯托的城市名片。

“我总是去到人多的地方,当被人群围绕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时候。”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上海是一座发展太快的城市,快到人们赶不上城市的脚步。

肖全是成都人,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他喜欢奔走于街头,通过记录寻常百姓普通生活的变化来展现对于城市巨变中每一帧定格的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拍摄了记忆中的成都,记录着在时代变迁下人的变化。

最近肖全再次来到上海,穿梭在弄堂中。在他的镜头下,那些看似平淡的画面,却时不时展现出属于时代的烟火气。在一座座高楼的覆盖下,肖全在上海街头挖掘出产于旧时代、却慢慢融于当代的最具人情味的底蕴。

“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拍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的开心,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在下面的视频里,他找到了新的影像记录方式,“手机的使用让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记录者,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

从摄影技术被发明起,人们就在探讨摄影和城市的关系。

在那之前,人们用眼睛观察城市,用双脚丈量城市,一切可以被观察的,都是可以被触摸和体验的。但摄影技术的出现,让城市变成纯粹的视觉体验——一张胶片。街头摄影师们举着照相机,在自己的城市里拍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景观,他们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刻板看法,重塑了建筑和人的关系,让城市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单调的景观。

神奇的是,街头的照片——明明只是截取了城市的一个极短时间片段,却是有延展性的。相比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体验,一张相片反而能讲述故事、引发思考,它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城市的底色,也不忘表达摄影师的性格

而当手机摄影逐渐普及,街头摄影更是有了新的意涵:我们不需要拿着昂贵、沉重的设备,甚至也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摄影技术,只要拿起手机,带着你的看法和巧思,勤奋地拍下你所观察到的城市——即使你不是专业的街头摄影师——也能记录下具体生动的面孔、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故事,因为:

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人人都是创作者,才能让专业的创作精神和日常的影像表达都得到释放,无论你使用的是胶片机、数码相机、还是任何品牌的手机,都可以开始你的“日常影像创作”。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看到,甚至获得奖金的话,也不妨勇敢地将作品投稿到各种摄影类赛事上,这些赛事不仅有更大的平台,通常还提供更专业的影像指导。

比如最近刚好在征集期的 2021 vivo VISION+ 手机摄影大赛,就从属于 vivo 在 2020 年发起的 VISION+ 影像计划。他们认为,影像的未来不仅由技术生产者决定,也由每一个创作者决定,所以会邀请专业圈层和大众创作群体,共同创作有人情味、有社会洞察的作品。

在上一届也是首届 VISION+ 手机摄影大赛中,征集了到来自 9 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13.5 万幅作品,影响力十分可观。来自印度尼西亚 Rifqi Moch Lutpi 创作的《与好友的露营之夜》获得组委会推荐奖,手机镜头对准了一个三两好友外出野营的场景,篝火点燃夜色,一切都回归了宁静、美好。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Rifqi Moch Lutpi《与好友的露营之夜》

影像新锐则颁给关晓鹏的《望月》,这是一幅海边夜景,灯塔中有一点微弱的红光,与之对应的是明亮的月光,在海面上留下一道光路。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关晓鹏《望月》

据我所知,vivo 一直都在光学硬件和成像算法领域进行研发和投资,这也是为什么我曾经推荐过 vivo X60 Pro+ 的影像系统:不仅拥有“微云台”、“超感光”,还和蔡司合作,把大名鼎鼎的的“蔡司 T* 镀膜技术”、“Biotar 人像效果”首次带到移动影像领域。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我自己也有一台 vivo X60 Pro+

不过在影像领域,硬件只是工具,一张好照片评判标准并不来自器材的强大与否,而是图片本身是否能给人带来感动。

也许 VISION+ 影像计划的初衷也在于此——它希望我们更加重视“创作”本身,去鼓励、赞美日常人文情感的创作精神,也帮助更多人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与意义。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的官方海报

今年,vivo 联合美国国家地理发起了第二届 VISION+ 手机摄影大赛。在上一届的基础上,大赛向更加专业权威的国际赛事升级,评委阵容、赛道设置、奖励机制也更加多元。

评委阵容就邀请了六位不同领域的国际影像大师、学者与专家,包括纪实摄影师马丁·帕尔(Martin Parr)、纪实摄影师乔纳斯·本迪克森(Jonas Bendiksen)、人像摄影师肖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策展人劳拉·塞拉尼(Laura Serani)、蔡司摄影专家伯特伦·霍林格(Bertram Hoenlinger)、美国国家地理图片评审迈克尔·乔治(Michael George)。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马丁·帕尔

Martin Parr

英国

纪实摄影师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乔纳斯·本迪克森

Jonas Bendiksen

挪威

纪实摄影师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肖全

Xiao Quan

中国

人像摄影师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劳拉·塞拉尼

Laura Serani

意大利国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策展人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伯特伦·霍林格

Bertram Hoenlinger

德国

蔡司摄影专家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迈克尔·乔治

Michael George

美国

美国国家地理图片评审

你用手机拍摄的街头摄影,可以投稿到大赛的第五个主题——“街头”,最高可以获得$15,000 奖励,我也帮你整理了这一赛事的征集信息。

“街头”征集要求

“街头”之所以可以永葆鲜活,不仅在于人潮的流动,还体现在时代人文对它的滋养。视野回归当下,以镜头窥探现实,记录「街头」的世界。或静谧和谐,或矛盾冲突,街头的不确定性和即时性时常上演,考验着每一位创作者的“身手”,所以这场关于“街头”摄影,你将如何完成?不论如何,每一位街头摄影师需要做的最基本的事就是走上街头,走向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在熙熙攘攘的环境中观察生活,找寻有趣的值得记录的画面。
一张街头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征集时间

8 月 16 日 — 9 月 15 日

优秀作品公布时间

9 月 30 日

推荐投稿赛道

专业组—关注 / 公开组—地方

投稿通道

VISION+ 手机摄影大赛官网

visionplus.vivo.com

进入投稿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帕尔   吉尔   蔡司   斯托   大阪   马丁   悉尼   天际线   街头   城市   纽约   摄影师   影像   镜头   印象   照片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