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假如你是一名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对于未来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规划与设想?

考一线城市的公务员、进入著名国企、当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知名企业的管培生,或者拿投资去创业,成为一个有名校标签的网红……

时代给了后浪们种种可能性,也像魔鬼一样诱惑浮士德们为金钱名利交出自己的灵魂。

正在热映的纪录片《大学》里,有一位名叫宋云天的工科博士生。27岁的他,明知道怎样选择能够最大程度的利己,过上优渥体面的生活,抓住时代机遇和个人努力带来红利。但他在纠结、犹豫、彷徨过之后,做出了在旁人看来“算不上好”的选择:回河南老家当村官。

他看得到潮水的方向,却选择逆流而行。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我是为他而来的”

2018年,三名毕业多年的清华人开始筹备纪录片《大学》,英文片名为“The Great Learning”。影片以四位年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清华校友的纪实拍摄为故事线,呈现几代清华人的面貌,内核则是希望呈现大学的精神以及大学之道对人的持久影响。

主创们最终选择了四位清华校友:

即将入校的新生严韫洲、即将离校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在清华当老师五十多年即将荣休的钱易教授、从美国归来的年轻老师蔡峥。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钱易教授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蔡峥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严韫洲

宋云天不是这部纪录片的唯一主角,但他的故事,却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毕业生,对他好奇,为他感动。在一次映后交流中,有人提到,我是专程为了他而来的。

宋云天在影片中的第一次亮相,是他结束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和一群球友们用拍合影的方式告别。宋云飞笑起来很阳光,看不出他正面临着一项重大的人生抉择。

随着纪实镜头的展开,我们得知他在清华园本硕博连读已经度过了九年时光。正值毕业前夕,学校里到处都是名企宣讲会。他的许多同学,都已拿到了offer,签了三方协议。有的留校,有的当公务员,有的进国企。他是还没做决定的少数人。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宋云天

一天,宋云天路过上海在清华大学的一场选调生宣讲会,台上的人说,“我知道清华有许多学生有发财的机会,但成为选调生就意味着,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

他在门口站着听了一会儿,观察到要去上海的选调生人数,坐满了整个大厅,所以他没有再加入,他说自己在考虑去基层。而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回河南家乡。

一开始,这会让人觉得是个玩笑。

也许他是个未经世事有点中二的青年,也许他是在镜头前自我感动式的表演。但很快,我们看到,宋云天完全清楚他的处境,甚至对这个选择在周遭人眼中的“另类”与“怪异”,也洞若观火。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在学生宿舍,他谈起了世俗标准之下,自己将会面临的众多猜测。他能感受到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异样的猜测与怀疑的眼光:认为他选择去基层,是“为了镀金”,或者就是“肯定有什么问题”,而且一定是那种难言之隐。

面对这些猜测与不理解,他也没有抗议和反击,只是苦笑着说,“本来人家就什么也没得到,还要被这样diss。”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的确,对大多数趋利避害的人来说,这样的人生选择是令人费解的。它听起来似乎过于荒诞,不像是一个高智商名校学生深思熟虑的选择。

当“华为再招201万年薪天才少年”登上热搜,大众对于人才与高薪的匹配感到合理的背后,其实是在认同将个人能力作为一种资源兑换成最高价。这是时代进步,也是无可厚非的个体选择。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也能观察到地域选择与就业取向,2020年毕业的清华博士有超过51%选择了留京,超过80%的人进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职。

宋云天之所以会遭遇怀疑的眼光,正因为他在这样的潮水中,逆流而行:他放弃了高校留校名额、稀缺的北京户口、体面的一线城市生活,而这是无数人求而不得的机遇。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部分截图)

同时,这也是他吸引了许多心怀理想的年轻人,对他的精神境界心向往之的原因。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夜空中的花火

宋云天做出选择的过程,让人感同身受。他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纠结、犹豫、苦恼和迷茫。去基层,回河南家乡,不是他头脑一热的冲动。

2018年春节,他回河南老家,跟在村里当书记、一辈子服务村民的奶奶聊起了毕业后的想法。已经八十多岁的奶奶,视力已经不太好了,但她头脑清晰地打了个比方。

她说,在村里的工作非常具体,就像一根针,上级的政策就像千万条线,每条线都要从针眼里过。宋云天在旁边安静地坐着,没有反驳也没有试图说服,只是笑着听奶奶说。

傍晚时,他独自在村里散步。天色已晚,在一片黛色的风景里,他一边走一边沉默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远处有烟火闪现了,它们瞬间照亮天空,之后又迅速熄灭在沉沉的暮色里。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这些烟火,似乎象征着我们漫长又短暂的生命。如果我们不能像花火一样尽情燃烧、绽放出耀眼光芒,这生命也终究是要逝去的。也许是那个瞬间,宋云天在生命深处懂得了些什么。

春节后他又回到了学校,写论文,准备答辩,度过在北京最后的岁月。同时,要做出最后抉择的时间,也在一天天来临。

一天晚上,他给父母打电话。即使已经独立生活多年,在人生得十字路口,他依然希望能得到些许支持。他问道,你们有什么建议吗?电话那头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父亲说“我们相信你的决定”。电话交到母亲手里,母亲叹了口气,也没说什么。

这温暖的一幕,胜过了千言万语。这对父母深深懂自己的儿子,在他看似温和的外表下,有一颗坚持自我的心,他不会那么轻易地被说服。他们也相信儿子能走好自己的路,愿意给他自主的选择权。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也许是同一晚,也许是另一个思虑着未来的夜晚。同样在一间空荡荡的办公室,宋云天给女朋友打了电话。他像恋爱中忐忑的男孩那样问道,如果我去了基层你还会爱我吗?

女孩的回答是肯定的,她说,我们这么年轻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只想过得简单而快乐。带着些许的欣慰与安慰,宋云天结束了与恋人最后一次就这个话题的沟通。

我们还看到,他约了已经是挚友的师长,在深夜的校园里散步长谈。分别时朋友说,去基层会让他在好几年的时间内,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建议他不要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

他们在夜色中拥抱,分别。

经过了几个月的纠结、犹豫、思考,宋云天放弃了留京任教,收拾行装离开北京,前往河南乡村,准备在服务他人帮助他人中度过一生。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至此我们无法再深入他的内心,但我们看到了他的行动。2019年夏天,他成为河南新乡冀屯镇前姚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至今仍在那里工作。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灯光球场和解忧信箱

这部纪录片上映后,宋云天没有参加电影宣发的路演,他想把时间都用来为村民解决问题。

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导演们对他在校期间的点滴回忆,更多地了解他。在王静导演的印象中,宋云天是一个有亲和力且很友善的人。

她记得清华大学的运动场曾经是一片漆黑的,后来是当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宋云天,发现了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办法让它变成了灯光球场。这个灯光球场后来还成为清华校友同看世界杯的场地。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她还分享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宋云天曾在自己的宿舍楼里做过一个名叫“解忧信箱”的小尝试,鼓励大家把自己的烦恼投入信箱,同时拿走一颗糖果。第二天,大家还能收到关于烦恼的回信,而宋云天自己就是那个回信的人。

王静说,“当时我不在那个宿舍楼,因此非常羡慕,同时觉得他是一个很温暖、很有趣的人。”因为这件小事,宋云天被邀请成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对象之一。

在这个人人都想要非凡成就、渴望一夜暴富、获得超额回报的时代,宋云天选择了去平凡的土壤里长成一棵树,去黑暗的地方成为一束光。

而这,正是让他感到快乐的事。

内容来源:微信公号 Vista放映厅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这个清华博士,为何放弃北京户口回乡当村官?

一个博士的血泪求职路:想入职高校?请以我为鉴避坑

博士毕业后为了留在上海的大医院工作,她不惜与老家的丈夫离婚

博士去高校任教:我被 X 大 PUA 的那三年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清华   优渥   博士   清华大学   村官   河南   回乡   纪录片   村里   上海   基层   球场   校友   奶奶   人生   时代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