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的开篇告诉我们,世间的美好大抵都从河流开始。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河北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386条,它们分属海河、滦河、辽河、内陆河4个水系。


这些河从太行山、燕山或者更遥远的地方赶来,有些奔赴与大海的约会,有些隐没在人间。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海河和滦河是河北最主要的水系,发源于承德市马盂山北麓的老哈河,是辽河的幼年体。

在河北境内流淌了75公里后,带着河北的热情去润泽北方更广袤的大地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内陆河主要出现在坝上,终其一生与高原紧紧相依,众多的河流并未成就更多、更大的湖泊,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河北只有30个。


好在河北坐拥华北地区最大湖泊白洋淀和东亚蓝宝石衡水湖。

从大禹治九河开始,善于治水的基因就刻入了燕赵大地。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大运河、跃峰渠、南水北调工程,还有散落各地的60多座大中型水库,它们见证了河北人翻江倒河的力量。


在人工水体里奔涌不息的,除了清水,还有河北人勤奋不息的斗志。

逐水而居,因水而生,城是未来的交响,河是活力的音符。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城市近郊的滹沱河是石家庄人的诗与远方,它从山西远道而来,东穿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全长588公里的河道,却有近200公里留在石家庄。

它的慷慨与眷恋换来石家庄人的最高礼遇,增加水利设施,缓和滹沱河曾经喜欢泛滥的脾气。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整修河道,50米至200米宽窄不等的溪流并行,洲岛相间,溪流湿地状河道是它的新样貌。


生态绿廊绵延16公里,每1米河段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每个重大节日,一场场水景灯光秀,为滹沱河边的夜晚创造出全新的色彩。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滏阳河是邯郸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温暖,与其它河流不同,滏阳河的源头藏在城市里。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有一个黑龙洞,泉水从洞里的岩壁渗出,数10处泉眼犹如釜中的沸水,故名之滏阳河。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从这里出发,滏阳河龙行蛇曲500多公里,经邯郸、邢台、衡水,最终在沧州献县境内与滹沱河相遇,并流成为子牙河。

走得再远,邢台人魂牵梦绕的永远是七里河,每个有阳光的下午,人们聚集在河边,戏水玩沙、其乐融融。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这条95公里的河流被邢台人精打细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人与水、水与生态在这里无比和谐,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就是对七里河最大的褒奖。

武烈河陪伴着承德人的日常,清水河逶迤而过,20座彩虹桥依次排开,串联起张家口人的共同记忆。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每一条河,流淌的是历史,是记忆,是这方水土的文化渊源,每一条河,奔涌的是希望,是未来,是两岸人们的美好向往。

河北拥有300多条18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的河流。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这些河流勾连起流经的每一寸土地,渗透进两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一衣带水,河水连接起了京津冀,沟通着三地割舍不断的血脉关系。

海河与河北密切相关,河北7成土地上流淌的河流汇入了海河,海河被天津人称为母亲河。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在天津三岔河口、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在这里交汇形成海河,海河行水73公里后注入渤海。


作为我国7大江河之一,海河其实是一个水系,是华北流入渤海诸河的泛称,它就像一把扇子斜铺在华北大地上,形成了一个面积3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流域。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海河水系的形成离不开人工助力,汉末曹操开凿平虏渠、泉州渠及新河的举动,是华北平原各条河流连接互通的肇始。


隋元两代经营大运河的壮举,稳定了这种水系互通格局,如今的海河水系繁多却岁月静好,这种静水深流的安稳中深藏着人的努力。

海河拥有七大支流,河流众多,一到汛期,同时涨水,洪灾频发。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从1964年到1980年,“根治海河”工程先后开挖,疏浚了50余条骨干河道。


从此,海河水系变得庞杂而又清晰,每个水系都有了单独的入海通道,人工河道和自然河道相互交织,蔚然成网,海河的故事就是一部治河的历史。

在中国水利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还有另一项与河北有关的壮举,这就是南起杭州绵延3000多公里抵达北京,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


这个超级工程有1/6在河北,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分为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4段,它们分别与海河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

在沧州,大运河拐了一个最大的弯,这个湾因为造型被称为Ω弯。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从沧州到吴桥100多公里的河道上,近百个这样的大湾交错排布,运河一改他乡的畅快模样,变得婉转旖旎。


一湾顶三闸,这些弯完美的平衡了地势与水势的冲突,解决了从山东德州到河北沧州大于18米的地势落差。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是河北人,邢台籍的科学家郭守敬,他提出了“修运河以实现京杭直航”的方案。


帮他实现这一伟大理想的也是河北人,沧州籍的水利学家马之贞。


也许只有河北人更能理解另一个河北人的想法,以宏大的构想来丰富这个大部分时间都稍显平淡的世界。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当海河水系在河北南部深耕细作的时候,滦河则在北部扩充版图。


滦河发源于承德市小梁山,古称濡水,据考证,“濡”最早为“渜(nuan)”,这是一条有温度的河,它的温度来自沿途不断汇入的温泉。


如果说海河水像一把扇子,那么滦河水系就是一片叶子。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全长888公里的滦河是中间的叶柄,汇聚来的500余条支流则是两旁的叶脉,与滦河共同扩展出45000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唐山市乐亭县南兜网铺,部分滦河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渤海。


冀东沿海还分布着石河、戴河等30多条特立独行的河,它们单独入海,这些河流也归入滦河水系。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没有到达大海的滦河水肩负着更大的使命,进入了潘家口或大黑汀水库,稍事沉淀后,沿着出水闸一路往西,踏上234公里的输水旅程。


这部分滦河水的终点同样是天津,引滦入津,解决了困扰天津多年的饮水问题,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河流的故事,更像是一部人类不服输的奋斗史,从大禹治水开始,曾经的大运河、海河,还有许许多多的水利工程,都见证了这片土地万众一心的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换来了今天的安泰与繁荣。

在邯郸市磁县张二庄村后的山顶上,飞架着一座亚洲最大单跨石拱渡槽,单孔跨度长达106米,这是跃峰渠最为险峻的一段。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跃峰渠,当地人称人间天河,12.5万人,两年半时间,绕过54座山峰,跨过49道沟壑,将240公里长的跃峰渠挂在了太行山的山腰上,每年引漳河水2亿立方米,为数百个村庄送去甘霖。

另一条人间天河也路过河北,新中国第一个超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清澈的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起步,一路向北直达京津,在河北境内绵延596公里,从2014年年底全线正式贯通。


到今天,已有100多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带着远方的问候输入河北。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河北的河流大多出自山中,山区河段因地势曲折,集水面积巨大,出山后缺乏丘陵地带的过渡,直接进入无遮无拦的平原。

河流恣意流淌以致泛滥,水库的出现让这种现象得以改观,有了它,人们可以自主调配水资源。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兴建水库以绝何患,今天河北境内分布着1060座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大多数坐落在太行山、燕山的山区地带。


依山而建,顺谷蜿蜒,在远离洪灾后,更多的水库发挥着蓄水、供水的功能,成为水源地,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它们也是燕赵大地新的景致与传奇。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南北长50多公里,水域面积10万多亩的潘家口水库。


本是为了解决滦河水患与饮水问题,却因为位置奇特,演绎出大自然的精妙。


水库蓄水处本是燕山山脉沉降地带与华夏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四周的石灰岩、白云岩和页岩岩体,在流水侵蚀与褶皱断裂的作用下,外化为绚丽多姿的奇峰怪石与陡崖悬壁。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山的巍峨,携手水的缠绵,成就了第一流的山水风光。

岗南水库与黄壁庄水库是一对相距仅28公里的孪生水库,它们已经在滹沱河干流上相守相望了60年。


石家庄人民的饮水、西柏坡电厂的电力、下游农田的丰收都在它们清澈灵动的波光里。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桃林口水库演绎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风景与水质一样优异。


荆轲刺秦的出发地——易水河被大坝锁住,汇集而成易水湖,湖体被狼牙山、紫荆关、五峰寨、九龙山四山环绕,山水相间,云海烟波。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热情接纳了作家丁玲青睐的桑干河,将它的下游也就是古诗中的无定河稳固为永定河,让两条文艺范十足的河流在此相交,催生出更多的故事与美丽。

官厅水库的一侧如今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与水库一起,像所在地张家口一样,承担起了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任。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是河北省重要的复合型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库塘湿地等湿地类型。


湿地涵养水质、优化生态,官厅水库入库水质提升至地表水三类,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加。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水库是河流上人工建造的湖泊,湿地则是大自然的沉淀,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河北有湿地94.19万公顷,5大湿地类型齐全,拥有永年洼、闪电河等20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它们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京津冀地区和整个华北平原的气候以及生态质量。

每年夏末秋初是曹妃甸湿地最美的季节,河港纵横,水草茂盛。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54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湿地是一块人工湿地,面积虽然不大,却集齐了多种湿地样貌。


水库、沟渠、芦苇湿地、稻田湿地、淡水湿地、海水湿地、卤水湿地并存。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湿地类型,使得曹妃甸成为众多生物恋恋不舍的家园。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湿地是鸟类的乐园,每一天,唤醒衡水湖的不是太阳,而是鸟鸣。


这片水域被称为衡水湖,其实只有60多年的历史,据说大禹治水时,在古黄河、古漳河、古滹沱河、古滏阳河交汇处掘了一锨土,留下了一片浅碟形洼淀(dian)。博广池、千顷洼都曾是它的名字。

从曾经的千顷到现在的75平方公里,对于衡水湖来说,浓缩下来的都是精华。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作为华北平原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水域并不能代表衡水湖的全貌,它还拥有沼泽、草甸,滩涂,林地等,是我国北方极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内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衡水湖也是河北省首家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名称为湖,其实它更像是一个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活跃生态系统。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青头潜鸭是世界极危物种,近些年随着栖息地一起减少,还有种群的数量,全世界数量不足1000只。


在衡水湖,308只的数量给青头潜鸭这个种群的命运带来转机,像青头潜鸭这样独具慧眼的鸟类还有很多,衡水湖已经记录发现的鸟类有32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9种。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每年有数万只鸟类在这里流连嬉戏。

衡水湖是影响中国鸟类种群数量的重要地区之一,湖边的人们也小心翼翼地回应着鸟类的信任,怀着对一方水土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恩赐更加惜之、爱之、护之。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多年持续治理与保护利用,衡水湖中的水质日渐好转,湖边的环境日新月异,庇护着水下、空中的各种生灵,让他们安心地繁衍生息。

在河北平原上,像衡水湖这样的洼淀曾经处处可见,遗憾的是缺乏长期持续性的供水水源,大多数洼淀没有进阶成湖泊,而渐渐的消失在岁月里,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而衡水湖便是其中的幸运儿,曾经有好几次当它处在干涸的边际时,得到了黄河水的支援。

深得黄河眷顾的还有白洋淀,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每年输送大约1.1亿立方米黄河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引来长江水,让白洋淀的正常水位维持在7米左右。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黄河与长江终于在河北大地上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交融。

白洋淀,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有大小淀泊143个,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自然与人工合力造就了它今天的模样。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在距今2500年的晚更新世末期,白洋淀在北京洪积扇和石家庄洪积扇之间的低洼地带开始靠天发育。


是淀是陆,是汪洋一片还是星罗棋布,取决于降雨量的多与寡,直到最近的2000多年,人力逐渐介入,白洋淀才有了更为持久的模样。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宋辽对峙时,白洋淀迎来了第一次改头换面,北宋构筑出一条水带,浩浩荡荡,连亘在宋辽之间,后世称之为水上长城。


今天的白洋淀河湖相连,淀濠一体、堤塘屈曲的样貌就来自于北宋奠定的基础,而后世不断加筑的大堤,则让白洋淀彻底稳定了下来。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此后的岁月里,种稻栽苇、植莲养鱼,勤劳的白洋淀人尽享丰足。


闲暇之余,修文习武,鼓舞奏乐,智慧的白洋淀人精练白工技艺。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英勇的白洋淀人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发扬着雁翎队的抗战精神。

悠游的日子,恍惚让人觉得这就是白洋淀的全部,直至走进新时代,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在白洋淀边崛起。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白洋淀的生态对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河北统筹调度多种水源,让白洋淀水面面积保持在250平方公里以上,恢复白洋淀良好生态系统。

华北地区规模和处理能力最大的功能性生态湿地,府河、孝义河河口湿地,竭尽所能清洁着入淀的水源。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经历过风霜雨雪、白洋淀终于如孙犁笔下一般淡泊宁静,它坚定地陪伴着雄安,期待着一个不同凡响的未来。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河北的河流与湖泊,多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流淌的甘霖更像是自然对人类勇气的嘉奖。


而在今天,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好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向水而居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福,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而在不停变化的时光里,一代代的人力接续,海晏河清的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白洋淀   海河   衡水   邢台   滦河   沧州   大河   河北人   解说词   水系   河北   鸟类   河道   湿地   纪录片   湖泊   水库   河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