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所谓坝,是一溜大山,齐齐的,远看倒像是一座大坝,坝上坝下,海拔悬殊,坝下七百公尺,坝上一千四,几乎是直上直下”。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曾在张家口工作过的作家汪曾祺,寥寥数笔便描绘出坝上的独特性。

坝上,在地理学家眼里是内蒙古高原深入河北版图的那部分,平均海拔1450米,占河北全省面积的8.5%,包括张家口市的尚义、张北、康宝、沽源和承德市丰宁围场的北部。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坝上是欧亚温带大草原的一部分,北接内蒙古高原、南临华北大平原,自有一种开放的气质,这种气质表现在地貌景观上。


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湿地、沟谷等特色地貌与蓝天白云、季节光影碰撞交织,绽放出气象万千的姿态,为河北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汪曾祺先生笔下形似大坝的山是大马群山,宽十五六公里,自张家口而东,过独石口外,又东北穿过承德丰宁围场境内,直连大兴安岭,东西横亘千里,自古就是中原与塞外的天然分界线。

爬坡上山,及至上坝,则又是另一番风光。极目远眺,广袤无垠,大地就像凝固的波涛。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坝上西部,水波温柔,浑圆的岗梁缓缓起伏,宽阔平坦的河川谷底与之相间,高低落差不足50米。

地面线条舒缓柔和,波状高原特征明显,这里为内流河区,湖淖(nao)棋布,多为优质牧场,水草丰美、生物众多,大自然尽情地释放着色彩之美。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坝上东部,浪涛起伏,丘陵散落,两丘之间多有宽谷,峰谷落差动辄两三百米,这是山地高原,这里为外流河区,谷底沼泽、湿地密布,山坡上林深树茂,亚高山草甸犹如绿毯平铺在山顶之上,线条之美浑然天成。

最南端的坝头属于坝缘山地,山势陡峭,如滔天巨浪,汉诺坝玄武岩形成的奇石大观,诉说着日月经天的故事,沧海桑田的变迁。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公路延展,芳草无涯,在坝上穿行,无论踏上的是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还是闻名遐迩的最美公路草原天路,极目远眺,原野茫茫,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驻足近观,豁然开朗,大自然仿佛把一切美的要素都赐给了这里,一步一美景、一时一意境,绝非虚名。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东起围场境内的塞罕坝森林小镇,西至丰宁大滩,沿线180公里,串联起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山地等多种自然景观。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近几年备受推崇的草原天路,从尚义县的大青山出发,越过山峦,穿过河流,随沟壑起伏,百里坝头,天幕低垂,白云仿佛触手可及,风光尽收眼底。

这是盛夏的草海,大自然如同打翻了调色盘。牛群、羊群、马群自在觅食。

鸟类恣意鸣叫、飞翔,万类天地竞自由,构成了大自然美丽和谐的生命乐章。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舒缓波动的地平线,零星树木点缀其间,天高云淡,阳光直射,草原与树丛流动着光影之美,让坝上的美丽穿越时空,进入世人的眼底、心中。

草原天路的南端是冬奥之城——崇礼,这里每年积雪期长达三个月,积雪厚度超过一米。


林海雪原、冰雪运动,冬奥之约让这里成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与这两条著名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两片林海奇迹。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从崇礼踏上草原天路,不断邂逅的是塞北林场的林业工程,一道道山峦被森林所覆盖,蜿蜒起伏,金秋时节,层层叠叠,线条鲜明的林海,林涛翻涌、色彩斑斓。

活跃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也许还记得这片栖息地二十多年前的模样。


这里属于山地高原区,海拔在1300到1800米之间,花岗岩、片麻岩的质地本不利于植物生长,加之干旱少雨,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一直低于8%。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转机发生在1999年,这一年六月,张家口市塞北林场项目启动。

二十载光阴匆匆而过,147万亩人工林,10个十万亩示范工程区,昔日百里坝头的风沙口变成了今天京津冀防沙风景线,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坚持与艰辛。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一路向东,则进入了大部分属于山地高原区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塞罕坝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就是鼎鼎大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清代诸帝每年在此举行木兰秋狝(xian),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陈列馆珍藏的大型画卷木兰秋狝图,部分呈现了当时的壮观场面。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至清末民国年间,战事频仍,垦伐过度,这里渐为荒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首都北边建设大型林场,以改善环境、缓解风沙成为燃眉之急。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历史的目光又投向了塞罕坝。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这是一棵落叶松,又叫功勋树,它就像座塔,从地平线上兀自拔地而起,正是它给了人们以希望、以信心,成为现代塞罕坝万亩森林的起点,从此塞罕坝开始了一个关于人力之伟大的故事。

三代人青春与汗水抹平了荒漠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半个多世纪,它从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在一棵松的启迪下,塞罕坝机械林场最初的建设者选定了三个主要树种,华北落叶松、云山和樟子松。

带着希望萌芽,怀着理想长大,塞罕坝的树天生就有着向上的牵引力,以立正的姿态长成参天大树。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从一片林到一片海,高海拔地区人工造林,数项国际水平的先进技术,让塞罕坝的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即将达到86%的饱和值。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塞罕坝是一汪海,一汪绿意葱茏的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它是一面墙,一面抵御风沙的墙,阻止了肆虐的沙漠南下扩张。

它是一片希望,充满生命能量的希望,每年为京津地区释放氧气55万吨,可供约两百万人呼吸一年。


它更是一座丰碑,书写着人力的奇迹,记载着美丽失而复得的故事,镌刻着人与自然相互和解、和谐共生的密码。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也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御道口原本是沙丘活动区,积极的人工管护和严格的载畜量限制,让草甸与灌木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固定住曾经快速移动的沙丘,成为七十万亩绿意绵绵、欣欣向荣的草场。


20万亩的丘间洼地多为湿地,与草场相映成趣,春、夏、秋、冬,这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诗意。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红松洼是华北亚高山草甸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这里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595种种子植物和60多种观赏植物在这里发芽生长,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植物以此为乐土,红松洼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观赏和科研教学基地。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发离不开水的滋养,坝上的地形和气候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支撑。


与平原不同,坝上高原的河流大多流向西北,这也是坝上的典型地理特征之一,坝上高原北低南高,高点多在南缘的坝头,所以形成了水倒流的奇景。


这样的河流被称为内流河或内陆河。河北有33条内陆河,它们的出生和归宿都在坝上高原。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闪电是坝上河流中的异类,这条发源于小凉山的河流,越山林、过湖泊,在沽源境内迤逦前行,形似闪电,因而有了闪电河这个别致的名称。


不过曲折蜿蜒并非它的本意,而是地貌使然。沽源地势平缓,落差极小,过于缓慢的水流失去了直接向前的动力,开始侧向侵蚀。河曲地貌充分发育,九曲十八弯是它前进的最佳选择。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万物相连、生生不息,闪电河失去的正是这片草原所期待的,千百年来,它像母亲一样滋育着这片土地,使得这里天蓝水秀、鸟语花香、牛羊肥壮


百折不回的倔强,一直向前的梦想,最终使闪电河跨越长城奔腾而下,完成河流的宿命。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闪电河的归途是星辰大海,内陆河的归宿则是湖与淖(nao),季节性内陆河尾尖遇到沉陷或风蚀洼地,便形成了湖淖,最多时有一百多处,湖淖星罗棋布,形成高原特有的滩湖景观。

坝上高原的湖泊密度远高于河北平原,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北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30个,其中24个分布在坝上高原。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只是这些湖淖面积都不是很大,曾经最大的安固里淖也不过78平方公里,这些湖淖湖盆宽浅、清澈透明,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

高原的广袤常常让人联想起天空,草地上镶嵌的7个水泡子,自然就是天上的北斗七星了。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七星湖,当地人管它叫活泡子,七个湖面是一个相连的流动整体,围绕着湖水的水草滩,看起来花草丰美,实际上水草只是浮层,下面仍然是流动的湖水,

水生万物,七星湖滋养着130余种植物,分属于水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森林植物群落四大类。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坝上高原还拥有众多的咸水湖,小盐淖是一个位于康保县的内流咸水湖。

别处的云朵在天上飘,小盐淖的云朵却悠游在水里,晴空下的湖面像镜子一样,跟着天空时时变幻,置身其中,水天同景,犹如天空之城。


在坝上,更多的湖淖受河流降水的影响,面积不定,常常与草地融为一体,形成湿地景观。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有些湿地是候鸟的天堂,康保县境内的康巴诺尔湿地是生态系统保护完好的天然高原湖泊湿地,四面环山,湖内有一泉眼,一年四季出水不断。

安全的环境、丰美的水草,让猎隼、鸿雁、乌雕、金雕、黑鹳等珍稀鸟类流连其间。濒危候鸟遗鸥独具慧眼,选择了这里作为繁衍之地。


康巴诺尔没有辜负这种信任,水质干净、水美草肥,在这里栖息的遗鸥种群已经壮大到7000多只,康保县因此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遗鸥之乡”的称号,这也是我国首次命名的遗鸥之乡,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有些湿地是植物的天堂,固原的五花草甸兼蓄众美,630种植物以此为家,水麦冬等十多种国内罕见植物也安居于此。


每年从六月到十月,粉色草玉梅、金黄色金莲花和黄花,绛紫色婆婆纳花、紫红色地榆果实依次盛开,四千亩的草甸随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因而得名五花草甸。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迄今为止,五花草甸仍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植被覆盖率最高、最具观赏性的天然草甸。

布下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大自然好像还嫌坝上不够热闹,又在坝缘地区陈列出火山、残山、峡谷等地貌景观。


2500万年前的地震断裂、火山喷发,给今天的坝上雕琢出姿态万千的岩石大观,壮观的大疙瘩石柱群位于张北县,是典型的汉诺坝地貌。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这是一片东西长约五六百米的玄武岩石柱群,露出地表约十余米,石柱棱角分明、排列紧密。

这种地貌是火山喷发的意外产物,没有喷出地表的岩浆遇冷凝结,形成玄武岩结晶,像一根根砸向地心的楔子,排列紧密,伫立在地表上。


尚义县的石人背地质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地质公园,因公园内有一对仿佛大人背着小孩的象形石而得名。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山间有自然形成的象形石群,有的像马,有的姓猫,只要脑洞足够大,轻轻松松就能找出一个动物园。

康保县的南天门是一处沿花岗岩垂直裂隙发育的箱状豁口景观,高9米、宽4米的豁口如同残山区的天然石门,是北部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因其鬼斧神工、地势险要,被称为南天门。


南天门的峰巅和周围山石叠嶂,怪石嶙峋,每一块怪石都有一段值得细说的传奇。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阳光好的日子里,常常有人来这里展示民间艺术,淳朴的表演与险怪的山石有种微妙的和谐。

习惯了大自然的异想天开,坝上的人总是用一颗智慧的心,把每一项赠予都变成了惊喜。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吹出山药蛋,刮出犁底层,这是人们对坝上生产条件不足的调侃。在新时代,这句调侃延伸出了不一样的内涵。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从春吹到冬,在科学的态度下,风力是一种资源,每年坝上的有效风速可以持续将近300天,在10米高的地方,风速最高可以达到每秒8米。风还是原来的风,有了留恋的对象,结果就截然不同。

从康宝到丰宁,1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分布着近百家风电场,接纳着风的激情,洁白的风电叶片在一次次的转动中创造出千万千瓦的电量,化自然之力为现代文明之光.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风光无限的坝上,风和光缺一不可,这里海拔高、云量少,太阳能蕴藏丰富,年可开发量超过3000万千瓦。


投入较少、收益稳定、受益期长,光伏电站成为坝上行之有效的脱贫产业,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光伏电站。

热情的太阳不会想到,自己的光芒点亮的不止人间灯火,还有奔向小康的信心和希望。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风刮出的犁底层,找对了路子也变得肥沃起来,高海拔带给坝上的不仅是充足的风力、热情的阳光,还有冰凉的气温。


坝上高原海拔在1400米以上,气温会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这里的夏季最高温度应在24℃以下,年平均气温只有1.6摄氏度,夏季日均气温为5℃至19℃。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这样的气象条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夏季避暑的胜地,也为坝上催生出一个意外的产业。

每年的七月到九月,坝上的田野如同一幅油画,色彩缤纷。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黄色的是油菜花,浅蓝色的是胡麻花,白色的是马铃薯花,纯绿色的是莜麦。


莜麦是我国的古老作物,喜冷凉、耐干旱,适合种植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坝上是它最舒心的家园。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此时的坝上,一个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时正是平原地区最酷热的时节,蔬菜供应进入了淡季。


坝上因为纬度高、气候冷凉,蔬菜生长正值旺季,气候上的反差打开了一条独特的市场之路,张家口地区由此成为全国五大错季蔬菜基地之一。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坝上是一个从来不让任何人失望的地方,在很多人的心中,坝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词语。


从西双版纳的热带坝子,到西南盆地的山间坝子,再到河北的坝上高原,坝一直和异样风情与臻美风景联系在一起。

解说词 |《大河之北》纪录片—广袤高原篇


看过无数风景,接受无数可能,包容无数存在,开阔、开放、坦荡、通达,或许这就是坝上高原的最终表达。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大河之北》 | 得名河北

《大河之北》 | 燕赵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沽源   玄武岩   围场   高原   内陆河   康保县   木兰   大河   草甸   解说词   河北   广袤   地貌   湿地   纪录片   湖泊   河流   草原   森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