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分寸,是看透不说透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也就是常说的一种“过犹不及的分寸感”。将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便能像水那样,能圆能方。 做饭烧菜讲火候;绘画时的留白,留白处能够给人的情绪得以喘息;即便是精细的木作家具,榫卯间也会预留一丝缝隙,让木头热胀冷缩时得以伸缩。 生命个中百味,无非一咸一淡,一进一退,恰到好处的分寸,余味无穷,自得妙境。

最好的分寸,是看透不说透

欧阳修在官场上吃过几次亏以后,总算明白了,“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他曾受命和宋祁一同修订《唐史》。宋祁这人总爱用冷僻古奥的字词,故作高深。“以水投石”他偏写成“持水内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他则执意写作“不扶而挺”。 不过宋祁比欧阳修年长,又是朝中数一数二的大才子。欧阳修不好直说,更不敢直接修改他的文章。

最好的分寸,是看透不说透

于是有一次,欧阳修特意在书房门前写了“宵寐匪贞,札闼洪休”四个字。宋祁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说:“这不就是俗话说的‘夜梦不详,题门大吉’之意吗,何苦用这么让人费解的表达?” 欧阳修笑着回答:“后生这是在模仿您的笔法。‘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您不也写作‘雷霆无暇掩聪’吗?” 宋祁听完也不禁莞尔,后来写的文章变得浅显易读。 人活世上,像是活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里。言语中掂量着分寸,就是给彼此生活间留一丝缝隙,让生活得以呼吸。 生命中所有浓淡缓急,怕是最难把握的一种分寸。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世事不过是场梦,当于静处品人生。 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醺处。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回首人生,不过是阅尽浮沉的坦然,饱尝风霜的睿智,过尽千帆的淡泊。

最好的分寸,是看透不说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分寸   顺意   蓬生麻中   古奥   余味无穷   妙境   热胀冷缩   逆耳   大白话   缓急   冷僻   过犹不及   草长莺飞   缝隙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