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4亿人接航天英雄回家

2021年9月17日13:35,经过长达90天的太空“遨游”,三位航天英雄终于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回家了!


神舟十二号“太空三人组”在太空已经出差工作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感谢航天英雄的坚守与贡献。


今天,14亿人接航天英雄回家


此次航天员的返回备受关注除了在轨时间长之外,还因为此次回家首次启用了副着陆场——东风着陆场(此前都着陆在内蒙西王子旗着陆场)。该着陆场地形复杂多样,难度较大,搜索救援工作会比之前高很多。


但是据了解,为了做到“舱落人到”,确保航天员们的绝对安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救援分队已经为此准备了21年。


三位航天员回家分几步?


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了分离。据了解,在分立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


载人飞船与核心舱的分离也意味着,三位航天英雄要回家了!


据了解,从飞船与核心舱分离到最终返回地面,他们要经历20多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大约四五个步骤。


首先,神舟十二组合体进行绕飞试验和径向交汇实验,完成之后,飞船绕飞到核心舱前端,该阶段大约4.5个小时。


试验完成后,神舟十二号还需要绕地球飞行十多圈,每一圈约1.5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航天员将与地球同步作息,静待次日一早开展返回任务。


据了解,神舟飞船的前段是轨道舱,中段是返回舱,后面是推进舱。在降轨之前,轨道舱和返回舱将首先进行分离。随后发动机开机,飞船将从393公里高度逐步下降,在进入大气层之前,飞船要完成推进舱分离。


然后,再进入大气层。而这一阶段被认为是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这是由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从而使其底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此时,对航天员的身心都是个巨大考验。


今天,14亿人接航天英雄回家


在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返回舱将打开降落伞,并抛掉防热大底,速度将下降至每秒3.5米左右。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使返回舱软着陆。


中国航天报总结了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需要六大步骤:1)离“站”上“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2)绕飞之后执行首次“径向交会”试验;3)等待返航,与地球同步作息;4)进入大气层前完成“两舱”分离;5)进入大气层,经历高温震动恶劣环境考验;6)打开降落伞,稳稳落地。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二号着陆选择的地点为东风着陆场。这虽然不是东风着陆场第一次执行任务(2016年6月26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返回),但这是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启用东风着陆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曾表示,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为什么不用曾经的四子王旗着陆场而启用东风着陆场呢?据专家透露,这是对我国飞船着陆技术的再次验证,我国载人飞船在测试时,多次准确无误地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的指定地点上。


东风着陆场位于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中南部地区,是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约有20000多平方公里。


该地地形多样,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所以搜索救援难度比以前高,需要考虑车辆如何在沙漠中行驶、直升机如何降落,有着更好的实践价值。


据悉,着陆场搜救通常包括空中搜索和地面搜索救援回收两个部分。


空中搜救直升机一般配置7架:指挥机1架,通信机1架,搜救机1架,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机1架,医疗救护机3架,它们均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动态信息可实时传回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要负责返回舱搜索和航天员救援。


据负责此次搜救回收的相关人员透露,担负地面分队的搜索队员们已经针对这些复杂地形进行了上百次的演练。


今天,14亿人接航天英雄回家


据了解,此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救援分队将第一次执行搜救航天员和搜索载人返回舱的任务,为了做到“舱落人到”,确保航天员们的绝对安全,他们已经足足准备了21年。


航天员返回后

还要被“隔离”?


大家可能注意到,航天员返回后一般都是被“抬着走”,或者出舱后一般采用坐姿,这些操作完全是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由于航天员飞行了3个月,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量大,比较疲劳,立位耐力下降较多,所以在着陆后需在舱内用较长时间来适应地面重力环境,需要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出舱。


此后,医监医保人员在医监医保直升机内协助航天员脱下航天服,实施卫生清洁,更换内衣;对航天员进行体检,采集样本,收集生理数据;评价航天员的健康状况,给予必要的医监医保处置;送航天员登机并全程陪护。


另外,在航天员回京后要要进行身体恢复,一般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


今天,14亿人接航天英雄回家


白岩松在采访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时提到,航天员在回来后,还要进行14天隔离。对此,黄伟芬解释道,并不是说怕航天员在太空中感染了一些病毒。


“因为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器舱内的环境我们控制地还是非常好,但是航天员返回后因为长期的飞行,他的免疫力各方面会有一个变化,它会下降,我们主要出于保护航天员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在航天员返回后的第一个阶段,我们是要参照三级隔离制度来执行的。是要避免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不受控的人员和航天员接触,是采取对航天员的保护措施。”


航天专家黄志澄向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栏目表示,航天员首次从中国空间站成功返回新的着陆场,为今后空间站的运行积累经验。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

太空行动关键时间点: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升空,当天15时54分,3名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和核心舱。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成功完成了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


2021年8月20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完成了第二次出舱活动,历经约6小时,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着陆东风着陆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航天   神舟   组合   航天员   东风   大气层   空间站   飞船   地形   中国   太空   地面   返回舱   核心   阶段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