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郭松民将祁同伟比喻为于连,其实二人完全不同

我刚刚偶然在头条上看见时政评论员@郭松民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反面角色“胜天半子”祁同伟,把他比喻为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对此比喻,我是万万不能认同的。虽然二人都是草根出身,但却有本质的不同。

《人民的名义》:郭松民将祁同伟比喻为于连,其实二人完全不同

第一,于连有强烈的自尊心,时时刻刻强调尊严。在市长邀请他去做家教的时候,作为一个木匠之子的于连不是欣喜若狂,而是在想,如果以后不能和市长一家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宁愿不要这个跳农门的机会。他是不愿意被看成是奴仆的。于连无论到了何处,都强调尊严,并且在酒吧差一点为了尊严就打算与粗鲁的酒徒生死决斗。他当时认为自己宁愿永远放弃即将追求的人生抱负,也不能在此刻忍气吞声。在他的心理活动里,他经常想到,如果不能得到尊严(哪怕只有片刻),他宁愿开枪打死自己。

而祁同伟在发迹之前,为了改变人生命运,在汉东政法大学的操场上当着几百人,公开向比自己大十岁的女人下跪求婚。为了巴结沙瑞金,还不顾自己身份到陈岩石家里去干农活。之前,他还给上司的父亲哭坟,比死了亲爹还夸张。这就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放弃了尊严。如果是于连,他是根本做不出来这种事情的。

《人民的名义》:郭松民将祁同伟比喻为于连,其实二人完全不同

第二,在小说《红与黑》情节快结束的时候,于连他没有做过什么真正的恶。唯一的错误,就是他之前的情人市长夫人被人胁迫写信举报了于连,造成于连被公爵取消了与女儿的婚约。所以他才在极度愤怒下开枪打伤了市长夫人。于连之前虽然与市长夫人有私情,但从来没有利用过她为自己谋什么利益,更不会为了自己去出卖市长夫人。

而祁同伟则不同,他为了能够上位,是可以把高小琴送给任何人的。高小琴也不过是他的一枚可用的棋子而已,最多是一枚用惯了有点感情的棋子。但那依然还是棋子。

《人民的名义》:郭松民将祁同伟比喻为于连,其实二人完全不同

第三,于连能够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逐渐靠近成功,差一点成为贵族,虽然是沾了公爵女儿的光,但谈不上利用对方。于连是真心爱上对方的。而且,于连自身也有高人一筹的才华,他在公爵府做秘书,把事情处理的有条不紊。他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本事,获得了公爵的信任,得到了他的赏识,否则公爵也不可能把女儿嫁给于连。于连如果成功,也是光明正大的成功,靠的是实力。从他一贯的作为来看,于连尚算一个比较正直的人,品质尚可。

《人民的名义》:郭松民将祁同伟比喻为于连,其实二人完全不同

而祁同伟则基本上依赖丈人关系,依靠牺牲个人尊严才上位。而且从得势后的祁同伟后来在工作单位的表现看,他完完全全把单位当成了私人地盘,四处钻营,任人唯亲,包庇亲属犯罪,可见这个人的品质就不好。

可以说,于连和祁同伟是完全性质不一样的人物。不能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又都想往上爬改变命运,就硬要说他们是同类人。


(在晃荡的汽车上手动打字,不能写详细,抱歉。)

作者:怀疑探索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探索者   瑞金   政法大学   半子   之子   上位   公爵   棋子   草根   名义   市长   夫人   尊严   事情   女儿   品质   郭松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