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三胎”政策遇冷?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我在昨天晚上乘坐高铁回家,一进候车室大厅,就看见工人们搭脚手架施工。火车站候车室原本有东西两面墙,面积惊人,专供做广告之用,一共是四块巨大的灯箱广告。下面是灯板,工人们只需要在外面蒙上打印好的广告纸即可大功告成。我驻足观察,只见左右两面都是为某酒品牌做宣传。偌大一个火车站,统共就4块巨幅灯箱广告位,结果全部是给酒品牌做广告宣传的,无一例外。这让我不禁有些感慨。需知:酒即使酿造的口感再出色,毕竟是一类消耗品。除了让卖酒商家获利,对整个社会而言,并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为什么我们那么多的工业产品都不能做广告,仅仅给酒品牌做广告呢?我想,铁路部门也是价高者得,这样做无可厚非。但细思极恐。这是否证明了,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只有酒厂是最具有经济实力的。也只有他们,可以用更多的资金购买广告位。一个没有什么真正科技含量的消耗品,可以独占了所有的、最好的广告位,而那些制造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却显然因为经济实力不足而得不到这样的好待遇。

为啥“三胎”政策遇冷?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芯片

可是,酒厂的规模就是再扩大10倍、100倍,又能给国家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呢?如果全社会都是这样的消耗品企业独占鳌头,必定挤占其他工业产品的研发资源,长期以往,我们就没有真正的制造业。要知道,酒并非生活必需品,可以不喝。依靠发展非生活必需品,是不能成为工业强国的。何况,非生活必需品的过度发展,则让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产企业难以为继。而这些生产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仅是提供就业的岗位,就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

其实不止是酒类企业,还有房地产。平心而论,近20年来,房地产企业在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上居功至伟。但是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同样在挤占其他工业产品的研发资源。生产企业发现自己利润薄、不赚钱,他们就会转去做高利润的房地产。但再漂亮的高楼大厦换不回一张薄薄的芯片,换不回一台航空发动机。盖楼房虽然可以在表面上提振账面指数,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而言,做出的贡献并不大。

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去从事酒类、房地产等对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关系不大的职业,那么我们的经济就不是真正的健康、强大。一个经济不是真正健康、强大的国家,居民收入就无法继续提升上去。当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始终维系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时候,又奢谈什么“二胎”、“三胎”呢?

为啥“三胎”政策遇冷?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国产的太行航空发动机

虽然国家已经极其重视生育率低的问题,出台了放开“计划生育”的政策,现在已经鼓励“三胎”了,但是未必会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已经遇冷了。就说之前放开“二胎”的时候,原本预计每年会增加200~400万婴儿,结果实质上只增加了几十万。如今虽然又开放了“三胎”,估计效果只会更差。要知道,有能力生育“三胎”的人群,其基础是已经生育了“二胎”的那些家庭。假设有10000个生育了“二胎”的家庭,现在生育“三胎”成为了新的选项,那么也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比例的家庭还愿意生育“三胎”。归根到底,就是经济条件制约了他们继续生育的愿望。

我所在的单位的女领导就是生育了二胎的。她是单位的中层领导,月收入15000~17000元。她的丈夫是市政府的处级干部,收入和她差不多。也就是说,夫妻二人月收入加起来,大概在3万多。以他们这样的经济条件,就已经秒杀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了,但也仅仅是生育了“二胎”而已。我曾经问她,你有没有考虑生育“三胎”,结果人家直摇头:还生呢,两个都养不起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单位并非是生产企业,女领导的丈夫也不是从事工业生产的,他们却是有能力生育“二胎”的高收入家庭,但是他们的单位不是生产企业。据我所知,生育“二胎”的家庭,似乎夫妻的职业很少是从事生产的,基本上以经商、公务员、事业单位为主。而这些职业,都不是从事生产工业产品的单位。换言之,有能力生育“二胎”甚至“三胎”的人群,他们的职业与发展科学技术或者高科技含量工业产品联系不大。这也在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即真正搞科学技术进步和高科技含量工业的人,他们的收入不是很高。经济条件如果上不去,自然就没有生育“二胎”“三胎”的能力和愿望了。

为啥“三胎”政策遇冷?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层层叠叠,喘不过气

所以说,真正要提高生育率的话,就得改变经济结构,不能总让那些与科学技术进步与高科技含量工业产品无关的企业挤占资源。就说房地产,一味地任其扩张,结果就是房价越来越高的离谱。房价过高,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需要贷款几十年,被严重损害了消费能力,他们自然不敢生育。所以他们会调侃地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是啊,只要想一想那可怕的房价,我想绝大多数夫妻都会立即浇灭继续生育的念头。

房地产的过度发达,必然破坏经济活力。大家都拿钱去盖房子了,其他项目的资金投入就少了,就会连累经济活力下降。而社会上经济活力不行、不健康,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又怎么可能稳固提升?没有经济上的支撑,他们怎么可能去生育“二胎”、“三胎”呢?

为啥“三胎”政策遇冷?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漂亮的女工

只有当一对在工厂里面从事工业生产的夫妻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生育“二胎”的时候,他们才有继续生育“三胎”的可能。而他们才是国家明天的希望。毕竟经商、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群在数量上不占主流,指望他们去挽救“人口危机”是不现实的。


作者:怀疑探索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房价   生育率   生活必需品   消耗品   避孕药   广告位   夫妻   条件   收入   单位   政策   家庭   工业   国家   经济   房地产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