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欣赏



《唢呐声声》欣赏

《唢呐声声》 王磐德



《唢呐声声》欣赏

《唢呐声声》局部之一


《唢呐声声》欣赏

《唢呐声声》局部之二


/ 文献资料 /

《唢呐声声》欣赏

创作素材之一

《唢呐声声》欣赏

创作素材之二

《唢呐声声》欣赏

创作素材之三

《唢呐声声》欣赏

创作草图


唢呐声声

——响彻红色沂蒙

文/王磐德

再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唢呐声声》这幅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仿佛昨日重现,思绪万千。199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美协确定举办山东省庆祝建党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下发了有关文件通知。当时我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在创作上刚刚起步,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绘画语言。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使我从学院派绘画转向历史题材的创作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唢呐声声》欣赏

大娘帮战士补衣服


《唢呐声声》欣赏

部队每进村,先把大街和院子打扫干净

在构思作品时,我把目光投向了沂蒙红色根据地,这片我深爱着的故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上,不仅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闻名全国,在这里,军队和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部队每到一个村庄,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主动为群众打扫院落、挑水,教农民识字,宣传革命知识,深受群众喜爱。在这里,“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

《唢呐声声》欣赏

战士帮百姓挑水


《唢呐声声》欣赏

军民一家亲

我翻阅了许多的史料和战争年代的老照片,但作品从哪个视角切入,展开画面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际,电视里传来了阵阵唢呐声,声音高亢、雄浑,直击人心。唢呐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农村婚丧嫁娶都离不开的器乐,成为农民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北方乡村,唢呐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是民间表现力很强的一种器乐。

《唢呐声声》欣赏

行军中的部队


《唢呐声声》欣赏

在整风中,连队指导员给战士上课

于是,我决定从乡村男童教八路军小战士吹唢呐入手,创作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作品《唢呐声声》。作品以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山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为背景,部队里有许多十几岁的小战士,与房东家的小男孩年龄相仿,在日常的接触中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男孩善长吹唢呐,激发了小兵的兴趣。在战斗间隙期,两个少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乐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残酷的战争中,释放着纯真的光芒,传递出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欢快的唢呐声回荡在沂蒙的山谷之间,表达着他们对和平自由新世界的向往。

画面中背景空白,只有并排站着的小战士与男孩,每人手中拿着一个唢呐。在绘画手法上,突出人物形象与动势的刻画:头戴军帽,穿着肥大军衣的小战士与虎头虎脑身着短小棉衣的男孩形成造型上的对比,正在吹唢呐的男孩与稍作停顿的小战士形成动静对比。人物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稍作夸张,画面以墨色为主,线条与明暗结合,背景进行了做旧处理,力求质朴厚重的艺术效果,将观者带进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

此幅作品展出后,得到了当时许多前辈的好评,被评为该次展览的获奖作品。之后,又参加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主办的全国人物画邀请展,1997年,该作品又参加了庆祝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时光荏苒,30年后再观此作,虽然还有些许不尽完美之处,但这幅作品,投入了我全部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现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与追求,成为早期的重要代表作,正是通过这幅作品的创作,确定了我今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唢呐声声》欣赏

王磐德:1964年1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品进出口审查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创作部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唢呐   沂蒙山区   鱼水情深   山东省   画院   中国画   器乐   军民   素材   战士   部队   沂蒙   男孩   周年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