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万里图》中的陕西文化光芒四射

黄河水悠悠地流淌,滋润出陕西悠醇的古色厚土,“华岳三峰凭栏立,黄河九曲抱关来”,这里贮积了太多的王朝帝都,汇聚了太大的圣贤先哲,屯藏了太厚的文化底蕴,堆彻了太美的名胜古迹:蓝田猿人遗址、壶口瀑布、大佛寺石窟、华山、大雁塔……就像一枚枚文化徽章刻印在陕西大地上,正所谓:百年中国文化看上海,千年中国文化看北京,万年中国文化看西安。这为《黄河万里图》的创作提供了优质的人文景观。

黄河文化在陕西再一次华丽转身,凝聚起又一座历史文化丰碑:碑林博物馆。走进西安碑林,那一方方石碑就像一页页史书深邃凝重,成为源远流长黄河文化的见证。这个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在经》而建的碑林,至今已问世900年,经历代征集、扩展、保护,入藏石碑已多达3000方,集中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文采精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其中的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的书画同辉更为碑林增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筑就了黄河文化的创造基座,成为黄河文化宝库的又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

西安半坡遗址:这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同类遗址在黄河流域已发现400多处,处处穿行的文化风,佐证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大雁塔:古都西安的象征,坐落在大慈恩寺内。相传唐僧以柔弱的身躯长年累月跋涉千山万水,前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寻找和聆听佛教“真经”。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专门在大雁塔从事译经和藏经,为传播佛教文化尽心竭力,试图用经声佛号把忙于世俗的众生唤醒。从此,佛教文化开始在农业文明的浸润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借助与中原山水风物、儒家文化的默默对话,逐渐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至今仍在华夏文化的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后“陕西第二文化符号”。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208年,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陵墓高76米,陵园布置依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以东约1、5公里处,属陵墓外围,有戌卫陵寝的含义。一生喜欢用武力征服炫耀的秦始皇,想在死后继续保持他的皇帝威仪,于是调动一切民智民力,将生前强者的英武雄姿转化成了兵马俑伟大悲壮的阵势:墓中的陶俑制作完全是按秦军编制,包括大大小小的军官、各种各样的兵种、战车、马匹等,列成各种阵势,俨然像一支整齐威严、浩浩荡荡的秦国军队正在整装待发,集中展示了我国“始皇”的勃勃野心和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缩影。由于兵俑的原型来源于真实的秦军将士,造型逼真,无一雷同,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今天的研究者既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理解,也可以透过兵俑的穿着表情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为此,秦始皇兵马俑以独特的形象走进了世界八大奇迹的行列。

丝绸之路:这是西汉时(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劈的以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结地中海的陆上通道。当东方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往西传播的时候,也是它被沿途服饰文化影响胡化的开始。正是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域的动物纹样与中国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形成了中国丝绸的大唐新样。这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的挑战、碰撞,并渐渐与之融合。由此可以看出,塞上驼铃、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而且是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主通道。

黄河流金养育的陕西人在走进新时代后,将在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中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挖掘时代价值,丰富产品供给,讲好“黄河故事”,坚决守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坚决守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文化的大舞台上展示出更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推动中华文化壮美前行的过程中做强做大。


《黄河万里图》中的陕西文化光芒四射


《黄河万里图》中的陕西文化光芒四射


《黄河万里图》中的陕西文化光芒四射


《黄河万里图》中的陕西文化光芒四射


《黄河万里图》中的陕西文化光芒四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黄河   陕西   黄河流域   西域   文化   周长   碑林   陵墓   石碑   阵势   西安   兵马俑   丝绸之路   中华文化   遗址   光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