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历史观

因为哲学的核心本质是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所以我们研究任何学术,都离不开哲学。同样,我们研究历史,当然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历史观,就是用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研究历史。

哲学历史观

哲学历史观认为,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根基。因为没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就谈不上文化。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成熟的文化,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与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蕴含于其中,这种逻辑关系与逻辑思维,就是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同样,历史除了具有考古研究的科学价值外,也包含着过去几千年来,即自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不同的文化信息。而由这些历史文化信息,就可以判断出当时历史环境背景下,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当然了,对于那些科学考古未经证明的历史,比如神话传说传奇,比如三皇五帝等,我们可以看作史前文化。古人谈论三皇五帝的美德,称颂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就是为了给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人们提供一种尚德向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至于为什么要尚德向善,古人只是用当时大多数人的判断标准来诠释,并用阐述事实成败的方法作为证据来证明。立场观点明确,但方法论未必科学,这是由人类历史阶段所限制和决定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正如原始社会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奴隶社会不可能实现电气化,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信息化。古人没现代物质基础,更没有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学术和先进文化概念,而这也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实背景。

哲学历史观

地詠之上,共命运

哲学历史观认为,任何脱离当时具体历央客观实际和当时具体环境背景,主观人为地凭自我喜好谈论历史是不可取的,也是对现在和未来毫无实质意义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要想还原或改写历史是不可能的。因此,历史就是历史,只能以史为鉴,着手现在,面向未来。如果扯历史算帐,纠结于过去的利弊得失恩怨情仇,最终的结果是徒劳无益和归于虚无,永远扯不清也谈不完,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面对历史,正确的哲学历史观是:从现实出发面对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而不是从历史出发面对现实偏离现实歪曲现实。要还原和改写历史,只能从现在开始,因为事物变化、人类发展、历史向前是绝对的不可逆的,所以改变过去的是现在,改变现在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我们研究历史,回头向后看的同时,还要向前后,向上和向下看,这样才能构筑起更加踏实可靠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的全新的历史理论。历史的原点是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任何偏面的、静态的、孤立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论,都无法完全还原过去,也根本无法改写过去。过去就是过去,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不是明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内容。因为相同是相对的,不同是绝对的,所以哲学历史观认为,纠结于过去无益于现在和未来,也是不明智的方法论,与其纠缠不清于过去,不如着手于现在和未来,只有现在和未来才是可以改写的内容。

哲学历史观

立足现在

哲学历史观认为,人们最该铭记的相对完整和相对可还原的历史是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最自信的历史事实。因为没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历史观是虚无的历史观,所以任何试图用过去证明现在和未来的想法,或者用历史推翻现实的逻辑思维都是荒谬的不可取的方法论,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已经死去的没有灵魂的腐朽的发霉了的书本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读史要读进去,走出来,回到现在,思考未来,为史所动,为史所感,但不能为史所湮灭。只有从哲学历史观出发,从现在和未来的原点出发,还原相对完整的历史,才是正确的可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才能使历史文字鲜活起来,具有生命力和可传承性。中俄撇清过去,签定友好协定,就是记住教训,立足于现在,避免历史纠结症,面向未来,不改写过去史改写未来命运史的哲学历史观。(注:因为没有发布时政的资格,所以仅举此例,点到为止以免违现,敬请头条读者朋友谅解)

哲学历史观

面向未来

未来,研究历史的哲学思路应该是:历史卷轴不是越来越繁琐复杂,而是越来越深刻厚重;历史文字不是越来越多和多不可读,而是越来越真实生动、便于记忆和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历史观   方法论   哲学   原点   逻辑思维   古人   立场   观点   人类   现实   未来   环境   科学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