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感性了解中国历史,国家博物馆自然不能错过。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而立。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总是人满为患

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61年7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成立。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现有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48个展厅展出“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以及青铜器、佛造像、钱币、瓷器、石刻、革命文物、现当代美术作品等十多个专题展览。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该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食指大动的原始人

进入古代史陈列馆,一位原始人扛着猎物迎面走来,看来这天收获不错,食指大动。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注意亮点:食指


几个著名头盖骨化石,但这些古人和我们没有关系

历史陈列,当然要从最早的人类说起。下面是几个著名的原始人的头盖骨化石。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29年12月,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6年,在考古学家贾兰坡的主持下,又挖掘出另外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和一个完整的人类下颌骨化石。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考古工作被迫停止。

考古学将这种古人类正式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

但这一批化石在1941年神秘丢失。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成为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湖北“郧县人”头盖骨化石


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省西北部的郧县先后出土了两件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其中2号头骨是中国唯一一块人类祖先"直立人"阶段保存最为完好的整块头骨化石。

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80万年至90万年。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周口店“山顶洞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的上方,还有个古代人住过的洞,叫山顶洞。

1933年,考古学家从此洞中发掘出人类的3个头骨和其他骨骼化石,共代表至少8个个体,被称作山顶洞人。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山顶洞人的饰物,爱美之心,古已有之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蓝天不仅“玉暖”,还有“人古”: “蓝田人” 头盖骨化石


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

经测定,公王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属第四纪更新世早期。


不过,今天的中国人种,在血缘上跟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在进入文明社会前,他们已经被外来智人人种灭掉了。

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来自非洲的古猿才是现代中国人的始祖。


几个著名文化遗址,这才是我们的先民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

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河姆渡的稻米,中国人种稻之始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河姆渡人的骨耜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河姆渡人的陶猪



龙山文化:黑陶

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发源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东夷部族,距今6000多年。

东夷部族长期生活在山东泰山四周一带,尚鸟,以鸟为图腾,以黑色为贵。

1928年,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龙山文化的黑陶罐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龙山文化黑陶鼎


也有白色器物,如这件白陶鬶。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龙山文化白陶鬶


与龙山文化相近的大汶口文化,也属东夷部落。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大汶口文化的陶豆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中国第一梳:大汶口出土的镂雕旋纹象牙梳


镂雕旋纹象牙梳,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象牙制成,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密的梳齿,梳身采用镂雕技术,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8”字形图案。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保持队型,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鬶

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

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

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红山文化玉龙:中华第一龙


仰韶文化:彩陶器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远古的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是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这个漂亮的盆子不是用来洗漱的,是用来盖儿童瓮棺的盖子


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于1995年5月25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仰韶文化,鹿纹彩陶盆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玉琮


玉琮产生于距今4000至5000年古代,其功能与意义,一是作为祭祀用礼器,二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玉琮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

《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这件新石器时代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品高49.7厘米。玉琮由墨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

马家窑文化:蛙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青海马家窑文化,裸体双性浮雕彩陶壶


裸体双性浮雕彩陶壶,1974年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柳湾,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酒器。

此彩陶壶呈小口鼓腹造型,腹部两侧有对称的双环形耳。

上腹部装饰黑彩图案纹饰,特征和同时期常见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壶装饰差别不大。

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颈部略高,口沿外侈,在壶身彩绘之间还捏塑出一个裸体人像。人像站立,头位于壶的颈部,五官俱备,身躯和四肢位于壶的腹部。

双手置腹前,胸前用黑彩加以点绘,在人像下腹处夸张地塑造出羞羞的形象。

在壶的颈部背面绘有长发,长发下绘出一只大蛙,在人像两腿的外侧也绘着蛙纹。

蛙形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志,如这一件: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马家窑文化的蛙形纹陶器( 我家不在国家博物馆 ,我是临时客串的)



左青龙右白虎,这句话是有历史的

原始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蚌塑龙虎墓:


石器时代的珍品——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先民的足迹

蚌塑龙虎墓


1987年,此墓发现于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编号为45),经碳14测定为距今5800±110年,又经树轮校正为距今6460±135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期。

该墓主人头居南、足向北,其东为一蚌龙像,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其西为一蚌虎像,缓步平视,威风凛凛,其北则为为一蚌塑三角形和人的两根胫骨构成的图案。

我国古代习惯将四个方位与四种动物相对应,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或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其实是人坐北面南时得到的方位)。

我国古代天文亦是将天空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星宿,即可以简单理解为二十八个星座,每七个星宿又组成一个组对应一个兽,这就产生了四象,同样是上面提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此墓的发现,把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历史追溯到距今约6500年前,这时的先民已经掌握了不应低估的观象授时的知识,同时也说明了先民所萌生的天地相通的信念以及对星空的敬畏与祈求,这些知识与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三星   郧县   周口店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彩陶   黄河   头盖骨   新石器时代   先民   石器时代   化石   珍品   遗址   中国   足迹   国家博物馆   发现   地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