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爆雷”多?如何走出金融新模式?

从股票到基金,从518理财日到818理财节,互联网让投资的门槛变低,也让理财这一概念被广泛熟知和认可。

然而,各种理财爆仓短信的铃声也在中国这广阔的大陆上此起彼伏。

从企业到个人,理财需求猛增,然而放眼望去,有钱但不知道往哪儿投。

若放在银行,低利率时代,收益率节节下滑,1年期以上产品利率大幅下调,超4%高息存款踪影难觅,很难保证跑得赢通胀,固定收益产品正在逐渐被冷落;若进行投资,楼市在收紧、炒股成股东、基金在暴跌,投出去多半要打水漂,连黄金都不保值了。

最终,大量财富以货币形式积压却缺乏有效的保值途径,只得投入到各种炒作中,炒作产生泡沫、泡沫加剧恐慌、恐慌引发市场“踩踏”,导致财富蒸发。

从根本上看,投资爆仓的境遇都源于追求息差、理财、炒作的三者兼得。然而投资总要面临“三元悖论”的艰难选择,不得不在低风险(息差)、高流动性(理财)、高收益(炒作)三者之间作权衡。

而且,虽然投资能带来收益,但它有客观的边界制约,如若到了其正面效应高峰区以后,仍不加节制地继续增支,三者都走极端,则可能迅速调头向下,进入过剩状态,过剩就要平仓,而解决过剩的方式是周期性危机。

尽管无法否定“三元悖论”的制约,但中国金融业不会走“非左即右”、“非此即彼”的道路,终将在政府与市场的勾兑中,回归金融本质,探索出集息差、理财、炒作于一体的新金融模式。

从投资者个人角度而言,在撇开不确定性的“运气”成分下,要敬畏市场,对自我偏好有足够清醒的认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配置多元化到选择均衡化,以求把三角形的三条边连起来变成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息差   角形   高息   非此即彼   金融   调头   通胀   悖论   中国   恐慌   泡沫   收益   财富   基金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