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缅怀袁老,网友建议5月22日设为节约粮食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5月22号这天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这位为我们解决温饱问题的伟人与世长辞,国人十分悲痛,袁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天上午10点在湖南长沙举行。这两天,大家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哀悼这位大国功勋。今天在网上也看到了一种呼声,有不少网友建议将5月22号设为节约粮食或者是粮食安全日,一来是想让大家永远铭记袁老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二来更是警醒世人,珍惜现在的富足生活,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缅怀袁老,网友建议5月22日设为节约粮食日

的确,为粮食事业奋斗一生的袁隆平院士,终生都在提倡节俭节约,去年9月他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有这么一组鲜明的对比数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自然灾难频发,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8公斤,远低于饥饿线标准250公斤。而今年3月的最新数据,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7年丰收,总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什么概念呢?国际通常认为呀,400公斤是粮食标准的安全线,我们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了,也就是说达到400公斤就能够吃饱,而超出了这74公斤呢,完全可以让我们吃的更好。但与此同时,也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每年粮食浪费总量大概是1.35亿斤,接近世界食物浪费总量的1/3。其中餐饮业每年浪费食物大约为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一些城市的食物浪费率甚至高达11.7%。

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缅怀袁老,网友建议5月22日设为节约粮食日

你想啊,这边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哪怕提高5%~10%的粮食产量都很不容易,而这边呢提高了产量却被白白浪费掉,能不让人痛心吗?袁老曾经说,虽然这些浪费的粮食都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能怎么样呢?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人拿着市面上面值最大的十元钱,想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我们说纪念袁老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珍惜粮食。

现在国家在提倡光盘行动,而今年4月29号把食品浪费法也正式实施,从倡议到法治一步步在推进,希望最后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和自律,而设立节日或许也是一种方式,比起那些洋节日和为商业促销造的节,这样的节日不是更有意义吗?而且从创造一个节日到改变一个社会生态不是没有先例,很多时候改变也可以从一个节日的仪式感开始。

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缅怀袁老,网友建议5月22日设为节约粮食日

对于网友的这个建议您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节约   粮食   安全线   占有量   网友   新华社   院士   总量   有钱   节日   珍惜   食物   理由   方式   建议   标准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