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货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发明。远古时期,人类就慢慢认识到交换物质的重要。分工协作才能生存,而分工就必然造成每个人所拥有东西的不同,交换各自所需的物品几乎成了人类活下去的基础。交换复杂性的不断加剧,货币的出现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不过伟岗这里不去叙述货币的发展史,单单聊聊恶性通货膨胀这个因为货币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有一个特点,很多简单的概念实际上埋藏着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惊天秘密。从表面上,任何知识我们一上网都可以获得,但是很多知识里面其实有很多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才能明白的道理,所以学习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年代甚至比过去传统时代还更加重要。这绝不是伟岗故弄玄虚,我们就以通货膨胀为例吧,你会发现里面埋藏的地雷如此厉害,甚至会毁掉人类。

从简单的概念上看,通货膨胀就是政府或地区发行的钱太多了,造成物价上涨。但你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问题要复杂得多。比如为什么政府要多发货币?这个想想倒不难,比如政府要维持它的运转,钱不够了,就印钞。这里面包括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政府运作的费用等。其次就是政府有时候要刺激一下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大放水,比如印钱修路,修地铁,搞活金融等。这些还都算是比较良性的。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最最叫人难以理解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英语叫:Hyperinflation。这样的通货膨胀来得之凶狠,有的时候甚至可能毁掉整个人类。一场金融灾难下来,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政府和政府管辖下的人民为什么会那么没有理性?或者说,为什么人类那么脆弱,那么容易互相伤害,而且伤害得那么没有底线?

由于恶性通货膨胀的一再发生,留给普通人的一个警觉就是,怎样在恶性事件发生之前,躲过人身伤害?换句话说,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爆发之前有没有什么征兆?更为重要地是,如果深陷恶性通货膨胀,如何在危机之中全身而退,至少不受到致命打击。

伟岗对经济学也没有研究,所以在这里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伟岗就非常满意了。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所谓恶性通货膨胀,通俗地讲,就是物价飞涨,钱变得连草纸都不如。大家熟知最近的例子就是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然而历史上还发生过对人类影响更大的恶性通货膨胀,只不过人们都选择性失忆,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

对人类最大伤害的恶性通货膨胀发生在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可以说这次物价飞涨间接造成了德国法西斯的上台。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甚至差点毁了整个人类(如果希特勒早点制造出原子弹的话)。而这一切的起因,很大部分都是因为一战后法国,英国美国等对德国的索赔从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纳粹德国如此邪恶的组织,竟然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上台,除了因为当时德国民主选举制度有漏洞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德国老百姓饱受经济危机之苦,而魏玛共和国的管理者们根本没有考虑老百姓的困境,悍然以大量发钞来应对一战的赔款,造成了德国民众生活的困苦,民心就这样慢慢被磨掉,充满诱惑的毒鸡汤——纳粹的极端宣传成了人们渴望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饮鸩止渴是当时德国民众心理的最好写照。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当时德国的通货膨胀有多么厉害?说起来还真叫人难以相信。甚至伟岗这样爱好数学的同学都无法用数字来描述这次通货膨胀的结果。

按照维基百科记载,1919年底时,1美元可以兑换48纸马克。1921年上半年,马克汇率稳定在1美元可以兑换90马克。然而此后由于德国被要求支付战争赔偿,导致德国开始大量印钞购买外汇并支付赔款,进而引发马克急剧贬值。1923年11月时,1美元等于4,210,500,000,000德国马克。4后面有12个零,我的天啊!才短短两年的功夫,可以说德国人民的一切存款都化为零,而且货币的崩溃必然造成大面积的失业,没了工作,失去存款,陷入绝望的德国民众慢慢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希特勒这样的极端人士。虽然后来,德国央行采用地租马克的方式,结束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也慢慢有了起色,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也逐渐恢复平静。只可惜后来纽约的一场股票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又把德国民众抛进了生活困苦的漩涡,这时他们已经忍无可忍了,德国纳粹的上台甚至有点水到渠成的味道。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反观德国这次恶性通货膨胀,最应该反思地是统治精英。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赔款付不出就印钱,后果真的非常严重。货币从某一个意义讲也是政府信用的背书,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德国当时的政府可以说信用度极低,当时德国人民的心理已经非常脆弱,你还用乱发钞来刺激人民,不出事才怪。

当然,那次德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可以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战争赔款还不出,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后来的一连串链式反应可以说超出了所有专家的预料。按理还赔款不需要印那么多的钱,只可惜人们对前景的非常不看好,导致银行的挤兑和物质的抢购,这些又反过来迫使政府印更多的钱,最终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历史没有记录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些结果,比如银行成堆的钱也买不了什么,食品价格都是以万元计等等,所以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当时人们的困难和想法。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这里,伟岗稍微总结一下德国魏玛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起因。伟岗认为,最重要地是,当时德国政府根本没把德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反过来,德国人民也对当时的政府有极低的信任度。政府与人民的离心离德是恶性通货膨胀的第一大原因。战争赔款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比如用现有的物质和资源抵押,筹集资金还债。再比如割地等。从后来的结果看,当时的德国政府是采用了最差的选项,也就是印钞购买外汇还款的方式。这一招毁掉了当时德国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更为严重地是,这样的环境提供了纳粹极端主义的生长土壤,把德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拖进了二战这个巨大的灾难中。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所以说失去民心对一个政府来说,会面临很多巨大的挑战。统治精英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后果最严重的将是摧毁一切现有的架构,人类的文明底线都要受到挑战。

对德国历史上这次恶性通货膨胀,给我们另外的教训就是,货币政策要相当地慎重。政府不能没钱了就印钱,需要考虑印钱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在民众心理承受力非常弱的前提下。政府不要对民众的失望和生活困苦视而不见,一旦民众对政府没了信心,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还有一个问题,伟岗认为也值得思考,那就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有后人甚至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如果当时德国富人把他们的一部分财富拿出来还战争赔款,可以说绰绰有余。遗憾地是,当时德国政府想不出如何从富人身上获得战争赔款的招数,只有加税和印钱两个方式来钱最方便也最直接。只可惜这两个行为都大大增加了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在那个战争刚刚结束的环境下,这样的负担是德国民众无法承受的。无法承受的结果必然是社会矛盾的大爆发,而社会矛盾的激化,非常有可能造成极端主义的盛行。在极端主义的铁蹄下,最终绝大多数富人也遭到巨大的冲击。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万幸,更不用说那些巨额财富。结局就是双输。早知道有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在事件发生之前,富人就把钱拿出来,人类的贪婪和侥幸心理往往会铸成大祸。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不过讲到政府对普通人民最赤裸裸的掠夺,却不是发生在德国魏玛共和国,而是发生在1993年到1995年的前南斯拉夫,方式自然是恶性通货膨胀。

发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恶性通货膨胀因为年代还不久远,所以网上有很多细节描述。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身在其中的人民生活是多么的困苦。

南斯拉夫最早的货币叫提托(Tito)。在提托时代,货币以每年15%到25%的速率贬值。这个范围人民还能够忍受。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南斯拉夫政府手里的硬通货(包括外汇和黄金等)差不多被消耗光了(这个并不奇怪,在当时那样的制度下,腐败横行,维稳又需要大量钱财,政府又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钱花完几乎是必然的)。前南政府开始把手伸向了老百姓的硬通货存款。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第一步就是限制老百姓提取自己在政府银行里面的硬通货,一场注定要发生的悲剧从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步前南斯拉夫政府开始管制生活必需品。建立了一个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网,里面的商品都以人为的低价销售。只可惜,很快这些商店就空空如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买得到。同时黑市开始兴起,价格自然是政府规定价格的很多倍。一个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网上描述了一个汽油的故事。政府控制的加油站完全没有油卖了,油站外倒有黑市汽油,只可惜普通市民根本买不起。大家只好搭乘公共交通。问题在于贝尔格莱德(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公交公司根本没有资金运作它的1200辆公交车。事实上当时只有少于500辆公交车在运营。公交车太挤了,以至于售票员都上不了车,收取车票费更是难上加难。没有了车票收入,公交公司更加无法正常运作,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前南政府印钱大戏开始了,黑市物价的飞涨,货币就成了第一个被冲击的对象。这时第一个货币崩溃的迹象表现在基础建设的被抛弃。很多路开始破败不堪,电梯停止运行,基建工程大量地被停工。基础建设的衰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业,据统计当时的失业率超过30%。第一个尝到通货膨胀恶果是那些基建等行业的失业工人。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这时,前南政府控制局势的第一步是通过物资管制的方式想压住黑市的价格。通俗地讲就是限价。只可惜,一个失去民心的政府,要管制物资非常不容易。网上有这样的例子,由于政府限价,使得生产物资不但没有利润,还要亏本。生产者唯一的选择就是停止生产。在1993年10月,由于面包师拒绝做面包,使得贝尔格莱德一周都没有面包供应。屠宰场也停止给政府的商店供货,使得市面上没有肉销售。商店也停止营业,因为按照政府的限价,卖任何东西都是要贴钱。甚至农民也因为收购价太低而拒绝把粮食卖给政府。这时政府还在做最后垂死挣扎,用仅有少得可怜的硬通货到国外买粮食,企图维持限价。只可惜这一切都是杯水车薪,加上贪污和运作的不透明,硬通货很快就消耗殆尽,而国内的粮食供应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这也是政府失信于民的必然结果。政府希望人们节衣缩食,共度难关,可是人民想到的是尽量维持最低的生活要求,很多人屯粮屯物资情况肯定有发生,这使得政府物资管制形同虚设。

黔驴技穷的政府甚至采用只卖给农民他们所需燃料的30%给他们的政策,完全无视农田颗粒无收而造成大饥荒的风险。对待商店,政府为了管制物价,要求经营者每次提高售价都必须填写相应的表格。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压制通货膨胀,反而加快了物价上涨的速度,因为商店管理者为了少填表格,干脆加大物价的上涨幅度,把预期上涨的价格先推到了市面上。同时填表也加重了商店营业员的负担,间接加大了商店的经营成本,这些也是要消费者买单的。物资买卖进入这样的循环,已经可以说宣布了政府物资管制的失败,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物资管制的失败造成了多骨诺牌的倒塌,一个恶性的连锁通货膨胀就开始了,政府这时候能够做的就是印钱,印钱,印钱!最后把金融灾难扩展到每个人头上。

当时通货膨胀的情况有多糟糕?可以说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当时南斯拉夫的货币是第纳尔(dinar)。在1993年10月,前南斯拉夫政府发行了一种新货币,把它叫做新第纳尔,一个新第纳尔等于100万个现存(也就是旧的)的第纳尔。也就是说抹掉了后面6个零。100万等于一元。伟岗没有仔细去查旧第纳尔对当时硬通货(比如美金等)的汇率,但是你只要去想象就可以知道,100万元只能换1元,可以说基本上当时南斯拉夫的中产阶级第纳尔现金资产全部归零。考虑到多年的外汇管制,估计中产阶级手里的硬通货也不多,也就是说一场浩劫已经把中产阶级打进贫困阶层。

然而,事情还只是刚刚开始。后来的情况更糟。发行新第纳尔并没有阻止恶性通货膨胀和生活情况的恶化。1993年11月,政府延期给居住在繁华地区的公屋供暖,这迫使那里的居民用电来取暖。这又使得供电公司的电能严重不足,造成其它公共设施的瘫痪。据网上记载,1993年12月,一家大的精神病院就有87个病人因为没有暖气以及缺乏食物等而死亡。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从1993年10月1号到1995年1月24号,前南斯拉夫的物价翻了5千万亿倍(英语叫quadrillion percent),也就是5后面有15个零!这个应该是世界纪录了,最多只有津巴布韦能跟这个数量级媲美。事情恶化到这个程度,整个社会结构开始崩溃了。据记载,小偷公开抢劫医院和药店,而且就在原地售卖那些抢掠来的药物。铁路工人开始罢工,这造成了南斯拉夫铁路网的关闭。

还有很多离奇的悲喜剧。比如养老金的发放。养老金是由邮局发放,可是政府往往不给邮局足够的钱来发养老金。那些退休人员就在邮局排队,由于如果晚一天领到养老金,得到的钱要大大缩水,所以退休人员没领到养老金也不肯回去,邮局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把当时收到的所有钱,包括客户来寄信或办理其他业务的付费都用来发养老金,造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观。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很多在南斯拉夫做生意的公司开始拒绝收当地的第纳尔,改收德国马克。但是南斯拉夫的政府机构公务员和退休人员还是收到的是第纳尔,这就有个兑换的问题。汇率的变化也相当的叫人吃惊。比如1993年11月12号,1马克还可以兑换1百万新第纳尔,到了13天后(也就是11月25号)1马克就能兑换6百50万新第纳尔,而等到11月30号,你就必须花3千7百万新第纳尔,才能换到1马克。也就是20多天,汇率变化了37倍。

第纳尔的快速贬值引发公交司机于1993年12月开始罢工,因为他们两周的收入只相当于4马克,而养活一个家大概需要230马克。情况继续在恶化。到了1993年12月11号,1马克已经可以换8亿新第纳尔,15号,1马克等于37亿新第纳尔。短短15天,第纳尔贬值100倍!到了这个阶段自由市场上的农民开始拒绝收新第纳尔,政府也强制关闭了自由市场。

噩梦并没有结束。1994年1月4号,汇率达到了1马克等于6万亿新第纳尔(也就是6后面12个零)。1月6号南斯拉夫政府宣布德国马克为南斯拉夫的官方货币,同时发行新新第纳尔,1个新新第纳尔等于10亿个1第纳尔。也就是说又抹去9个零。可是这一招也没有奏效。1月6号时,1个马克换6000个新新第纳尔,可是到了1月19号1个马克竟然可以换到1千万个新新第纳尔!按照维基百科的统计数据,1单位新第纳尔约为1 乘以10的27次方个1990年前的第纳尔。也就是说一场灾难下来,货币抹掉了27个零。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悲剧最终是怎么结束的?伟岗搜索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权威的文章。大概是经过几轮的政府变换,终于出台了一系列可靠的政策,人们慢慢从恐慌中恢复过来,加上外国的援助,生活必须品的价格慢慢稳定下来,混乱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不过故事可远没有结束。恶性通货膨胀往往会接着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引发了二战,而前南斯拉夫地区在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纪初期接二连三的发生大屠杀和局部战争,伟岗认为这些绝不是偶然的。还是那个理由,政府跟人民的背离,很容易造成人民生活上的困苦,而人民的困苦往往又会引发暴力事件的发生,战争成了解决矛盾的终极方法。通过货币,疯狂掠夺普通老百姓,最终老百姓的愤怒很可能会找一个发泄口,这时战争成了挑动人民神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持久的和平,政府必须跟老百姓同心同德,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德国魏玛政府和前南斯拉夫都说明了这一点。

本来还想写写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的故事的,不过篇幅已经太长,还是留在下一篇再跟大家聊吧。


恶性通货膨胀—德国魏玛时期和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文章结尾还是给自己做点广告。喜欢飞镖的朋友请光临我的淘宝小店:伟岗飞镖。那里卖的都是英国原装进口的哈路士飞镖,绝对原装进口!质量非常好!如果你通过搜索伟岗飞镖进到我的小店购买一套飞镖,伟岗将送你一套镖翼做为礼品。请在淘宝上联系伟岗,谢谢!!

最后还是要感谢朋友同学的鼓励打赏,我的写作动力都是来源于朋友同学的鼓励和支持!!

请继续打赏伟岗,这样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南斯拉夫   魏玛   德国   通货膨胀   硬通货   养老金   困苦   马克   物价   民众   货币   时期   人类   发生   政府   故事   第纳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