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公事业单位:小康社会

1.小康社会的概念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原意是指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概念,先实行小康的思路是正确的。小康社会是完全地集成了法家管子的治理方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让每一个主体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讲是越来越好;每一个主体的自由度、权利、人权状况才会越来越得到改善。

2.发展战略

邓小平同志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3总体小康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6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

4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了坚实的步伐。党的十七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全面小康是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调控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主要措施有两个:(1)分配起点的调控。包括大力加强教育;逐步打破垄断,尽可能让各行业公平竞争,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督;(2)分配结果的调控: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建立税收综合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城镇和农村贫困人群的大面积产生;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来源,为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保障;加大税式支出力度,扶持和鼓励再就业,从而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包括对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积极的税收扶持,税收扶持还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增强税收的再分配调节功效,促进地区平等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小康社会   吉林   公事   温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   发展战略   城镇   税收   主体   总体   水平   收入   特色   目标   单位   我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