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8月25日陆续通知客户,即日起该公司生产的7纳米(奈米)以上的制程新订单全面涨价20%,7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涨价7%到9%。消息震撼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分析称将直接冲击全球半导体产业及相关产品。

事实上,根据媒体分析,过往台积电鲜少涨价,但此刻在全球晶圆代工生产持续供不应求、芯片(晶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台湾其他规模较小的晶圆代工厂已数次涨价,加上台积电正积极设厂,在成本需求增加下决定涨价。

媒体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徐遵慈表示,台积电代工生产的8吋晶圆占全球市场比重约45%至50%,12吋晶圆成熟制程比重甚至超过70%,此次涨价一定牵动客户就其他半导体供应链业者的产品售价及营运。根据2021年1月的的资料,台积电市值达5509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与美国苹果等企业并列。


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不过,她强调,由于全球半导体短缺将延续到2023或2024年,因此短期内不致影响台积电与大型客户的合作,“但长期是否可能调整订单,还需观察。”



台积电涨价原因

来自台湾的台积电,由在中国出生成长、美国求学就业的张忠谋在1980年代的中国台湾省新竹创立。该公司选择以晶圆代工模式,而非传统设计、制造及包装“一把抓”的企业模式,逐渐爬上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地位;而晶片更是当下人类科技的核心科技产品,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晶片产业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台积电的战略角色攀升。

外界评估,此次台积电涨价主要是因为全球晶片严重短缺,在面对需求远超供给能力,其他同业也面临涨价压力的情况下,台积电因此做出有关决定。

一位台积电前资深主管向中国台湾财经杂志《今周刊》透露,全球晶片代工产能短缺,导致晶圆代工同业调高定价。在中国台湾的相关大厂包括联电、世界先进和力积电纷纷涨价,“而台积电向来是价格制定者,台积电如果卖100元,联电大概顶多卖80元,其他只能卖更低.....但从去年起,联电一路调价,从80、90,现在涨到110,比台积电还贵,这就像宾士车(奔驰车)的价格卖得比丰田低。台积电坐不住啊!”

此外,台积电前年受美国各部门“邀请”赴美设厂,如今美国工厂动工,并在今年传出德国及日本分别邀请至两国建新厂及研发中心等等,都需要巨资才能启动。

前巴克莱/花旗证券亚洲首席半导体分析师陆行之(Andrew Lu)则分析,这次台积电涨价只是顺应潮流。他认为,过去台积电认为晶圆代工业不该随着需求高就调高价格,需求变差就调低价格。但台积电先前不投资成熟制程(即28纳米以上晶片制程,以下则为先进制程),结果将份额白白送给同业,还造成客户短料(指电源或驱动IC等)瓶颈,让台积电的先进制程长料被卡住。可以说,台积电先进制程的成本一直增加, 真的撑不下去了”。


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中国关注全球半导体的公众号“科工力量”也持续关注台积电动向,署名“青柠”的评论者分析,台积电这次涨价与以往相比,没有优秀业绩背书,涨价目的也非针对生产和研发而是在企业财报,维持基本毛利率“对于台积电而言,不但证明了公司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更有可能让投资者的预期落空。以目前台积电亚洲市值第一的地位来看,这显然不是好消息。”

影响力几何?

外界分析多半指出,台积电的涨价在全球晶片短缺的背景下并非漫天要价,这显示出台积电虽然仍是全球晶片代工龙头,但在中国台湾面临同业在价格竞争上的挑战,它在国际晶片大战上面对的竞争更激烈。

譬如近来,欧美及日本等国陆续检视有关供应链的自主性,认为过度仰赖单一供应链不仅对本国企业有害,亦不利于国家安全。譬如,美国大厂英特尔(Intel)公开表示将在2025年追上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中国也在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上投下巨资,希望摆脱美国的阻碍,“弯道超车”。

长期研究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徐遵慈解释,这些论述让台积电背负不小压力:“譬如前阵子车用晶片大缺货,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并非中国台湾或台积电造成。此次台积电调涨价格十分敏感,可能会再次引发各国对于供应链自主性的讨论。”

“科工力量”公众号评论也说,台积电涨价消息传出后,很可能影响到苹果公司后续产品的生产。“对应的行业恐慌,甚至让国内媒体传出了“iPhone 13因台积电涨价”的消息,全然不顾这款手机已经大量生产的现实。这种恐慌情绪,显然是集成电路(IC)行业‘涨价焦虑’的直观表现。”

无论如何,新冠疫情后,外界预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出现调整,迈向多元发展的新趋势。徐遵慈补充说,“今年到明年,全球预估有近30家晶圆厂将投入市场,台积电的地位目前虽然不会被撼动,但台湾其他规模较小的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厂等业者预估会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


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近来,欧美及日本等国陆续检视有关供应链的自主性,认为过度仰赖单一供应链不仅对本国企业有害,亦不利于国家安全。

分析:全球半导体晶片为何面临短缺


在今天,数以百万计的产品——汽车、洗衣机、智能手机等等——都依赖于晶片(芯片,Chip),也称为半导体。

而现在晶片的生产已经不足以满足行业需求,导致许多受欢迎的产品供不应求:短期内购买PS5游戏机几乎变得不可能。 丰田、福特和沃尔沃不得不减缓或暂时停止其工厂的生产。 智能手机制造商也感受到压力,苹果公司警告晶片短缺可能会影响iPhone销售。


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甚至那些不一定与计算机晶片相关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例如制造宠物美容机器的美国公司CSSI International也感受到了晶片短缺带来的影响。

一些消费者已注意到这些问题。例如,二手车的销量上升,因为通常装有数千个独立晶片的新车供不应求。Gartner 分析师柯斯(Koray Köse)对媒体表示,新冠大流行之前,晶片面临的压力包括5G的兴起导致需求增加,以及美国决定阻止向华为出售半导体和其他技术, 美国以外的晶片制造商很快就接到了这家中国公司的订单。

其他不太明显的制造复杂性,亦阻碍了某些半导体组件的供应。

例如,目前两种主要的晶片生产方法:使用200毫米(mm)或300毫米(mm)晶圆。 这是指被分成许多微小的圆形矽晶片的直径尺寸。其中,更大的晶圆更昂贵,通常用于更先进的设备。但现在的情况是,对低成本晶片的需求激增,这些晶片嵌入到越来越广泛的消费产品中,这意味着较旧的200毫米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

事实上,早在2020年2月,相关行业网站就强调了晶片短缺的风险,部分原因是缺乏200毫米制造设备。随着新冠肺炎蔓延,早期需求波动导致一些科技公司大量囤积或提前订购晶片,这让其他公司因此难以获得晶片。

而且因为疫情,在家工作的人们需要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网络摄像头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而晶片工厂在封锁期间确实关闭了。许多消费者一直在努力购买他们想要的产品,尽管制造商迄今为止最终能够赶上需求。


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然而,分析师柯斯强调,新冠大流行并不是晶片短缺的唯一原因:“这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近,许多天灾人祸加剧了晶片短缺的问题。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严重的冬季风暴关闭了半导体工厂,日本一家工厂发生火灾也造成了类似的延误。

后勤运输的问题让情况更糟。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合作伙伴(OCI)的首席执行官查普曼(Oliver Chapman)告诉媒体,多年来,许多科技公司都不太关心运输成本,因为他们的半导体产品相对较小,而且供应商可以在一个40 英尺的空间内装下大量产品。

但是,由于新冠期间需求的突然变化,在世界各地运输集装箱的成本激增。随之而来的是空运费用的上涨和欧洲的卡车司机短缺。S&P Global Platts全球集装箱市场编辑葛利芬(George Griffiths )表示,从亚洲向欧洲发送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目前的成本为17000 美元。与一年前相比,这增加了10倍多,当时成本约为1500美元。

柯斯因此表示,晶片制造商正在通过增加产能来应对持续的需求,但这需要时间,尤其是因为半导体工厂的建设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不会在今年圣诞节之前解决,我很难相信它会在下一个黑色星期五 (2022年11月)之前解决”。

科技巨头的老板们似乎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英特尔和IBM的首席执行官最近都表示,晶片短缺可能会持续两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塞达·梅米克(Seda Memik) 同意上述观察:“实现更好的供需平衡需要数年时间。”她还表示,对晶片的需求是如此强劲,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晶片短缺是“不可避免的”。


台湾台积电晶片涨价,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此外,建立新的晶片工厂很难快速完成,她补充说:“花费十分昂贵,而且需要训练有素的劳动力。” 此外,对那些主张晶片“再外包”的人来说则是期盼,将晶片制造迁移到更多国家,包括西方国家,以缓解全球供应链的压力。

但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合作伙伴”执行官查普曼并不相信亚洲半导体市场是可被取代的。他认为,亚洲的晶片制造商,如中国台湾、中国和韩国的大厂已经在竞相满足晶片生产及代工需求,并可能在未来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分析师柯斯说,消费者不可能注意到今年圣诞节科技产品的价格上涨或广泛的短缺。某些需求量大的设备,如游戏机,可能会变得很难买到,客户不得不等待几个月才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产品。然而,他并不期望出现无休止的拖延。

总之,我们可以接受的说法是:新冠肺炎加速了晶片制造商已经岌岌可危的局面,我们正处于科技繁荣的年代,晶片供应却跟不上,而且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这意味着全球各种各样急需要科技产品的人,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里继续经历延误和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晶片   半导体   全球   可能会   亚洲   代工   台湾   日本   美国   短缺   中国   工厂   成本   需求   先进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